王佐
摘 要:隨著城市改造、房地產開發、市政項目等城市建設工程的大量開展,軌道交通的安全因素逐漸增加。做好軌道交通保護區內的安全管理工作,對保障城市生命線的長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結合城市軌道交通控制保護區內的主要安全因素,探討了有效的安全風險控制方式。
關鍵詞:軌道交通;控制保護區;安全因素
中圖分類號:U239.5 文獻標識碼:A
0 前言
軌道交通能否正常運營,會對乘客的人身安全產生巨大的影響,事故一旦發生,就會產生嚴重的社會危害。影響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的因素較多,常見的如工程事故、管線滲漏、排水設施不足等,都會造成軌道交通的正常運營受阻。為保障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運營安全,必須加強保護區內的管理。
1 軌道交通安全保護區風險因素分析
1.1 勘察作業項目
一般情況下,在工程項目建設開始前,要先做好實地勘察工作,詳細調查現場地質條件和水文條件。在勘察階段,要進行鉆孔取樣、原位測試等工作,且受工程類型影響,鉆孔深度會存在區別,如修建高層建筑,則勘察鉆孔深度可達上百米。國內曾發生多起工程勘察階段,鉆孔打穿隧道,造成地鐵停運的事情。也有一些地區的地鐵隧道被勘察鉆孔打斷供電電纜,但當地地鐵有多條線路供電,因而得以正常運營。
在軌道交通保護區進行勘察工作,對地鐵線路的運營安全有較大的影響,可能會導致突發事故產生。因而,軌道交通保護區的相關管理人員要對此加以重視。
在軌道交通安全保護區開展的勘察作業項目,要仔細核實鉆孔位置與地鐵結構的相對位置,確保二者保持安全距離。此外,在鉆孔操作期間,應嚴格控制操作精度,切不可隨意更改鉆孔位置。
1.2 周邊物業開發項目
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周邊區域地價普遍偏高,對這部分地塊的進一步開發,一般是從地下部分開始。若要在線路附近建設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則要考察地下結構的穩定性。因而,軌道交通運行線路周邊的物業開發項目,多需進行基坑開挖。我國各個城市的地鐵周邊物業開發項目,大多會將地鐵出入口連同商場,以達到引流的目的。但受消防要求影響,地鐵通道長度要限制在一定范圍內,這就導致地鐵車站的安全保護區內,有大量的深基坑存在。
此外,在地鐵線路及中心區車站附近,大量修建的物業開發項目,易引發周邊土體位移等情況,導致地鐵結構變形、滲水等現象,嚴重時可能會發生結構開裂等問題
對軌道交通安全保護區內的深基坑工程,若不做好控制,則極可能引發重大安全事故。國內曾有地鐵附近基坑漏水而造成地鐵結構變形,最終迫使全線停運。因而,加強對深基坑工程的管理和控制,是安全保護區管理工作的重點。一般來講,對此類工程的控制措施包括嚴格審查工程建設方案,做好安全評估,加強地鐵結構變形監測,強化現場管理等。
1.3 橋梁跨越項目
在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下,需要跨越地鐵線路的橋梁工程項目越來越多。橋梁跨越地鐵工程對地鐵的影響,主要在于橋梁柱基礎施工和地面荷載,可能會使地鐵結構沉降或開裂,最終導致地鐵停運。國內曾有地面堆土而造成下方地鐵結構開裂的事故。
在橋梁跨越項目中,施工及運營階段的拋物問題,可能會損害地鐵高架線路設施,造成地鐵停運或出軌等問題。
針對橋梁跨越項目的管理控制措施主要有:控制橋梁樁基礎與地鐵結構的距離,確保地面超載不超過隧道設計的承受范圍,施工期間嚴防物體墜落,同時設置防澇設施,防止運營期間橋上拋物。
1.4 市政管線工程
軌道交通工程與市政管線工程大多均是沿市政道路地下進行,部分市政管線需要建設在地鐵保護區內,如燃氣管道等。針對市政管線工程,應嚴格控制燃氣管道與地鐵結構的距離,核實其他管線的相對位置,防止市政管線施工破壞地鐵結構。
1.5 附近違章建筑
地鐵上方地面及高架線路附近的違章建筑、雜物等,會對地鐵運營造成嚴重的影響。這些建筑或堆放的雜物,一旦起火,則會造成地鐵運營存在風險。這種類型問題的責任主體,一般是社會個體人員,實際治理難度大。針對此類問題,可加強現場管理,加大執法力度,及時清理違章建筑和雜物,做好周邊的防護工作。
2 軌道交通控制保護區內的安全風險應對策略
2.1 加大宣傳力度
對于大部分國內城市而言,軌道交通屬于新興事物,社會對軌道交通控制保護區缺乏了解。因而,相關管理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向外界強調地鐵設施保護的意義及安全風險問題,以吸引社會各界的關注,促使全社會對地鐵安全、地鐵設施保護等問題的主動關心。同時,還可向群眾開設熱線電話,鼓勵市民積極監督地鐵保護區內的外部建設項目。
2.2 加大線路巡查力度
軌道交通相關管理部門應加強對線路的巡查力度,成立專職巡邏隊伍,對地鐵線路進行高頻率巡視,一旦發現問題立即處理并上報。同時,還應建立監督體系,確保巡查人員及監管人員能夠依照相關標準開展工作。
在巡查期間,若發生難以解決的問題,則應及時聯系城市執法部門進行處理,以消除安全隱患,保障地鐵的正常運行。
2.3 加強方案審查力度
對軌道交通控制保護區附近的各項工程,需要加強對其方案審查力度,以確保該工程的技術方案與防護措施足夠安全可靠。在審查階段,要深入探究工程施工建設期間可能會對地鐵結構造成的破壞或其他影響效果,并對這些問題編制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同時,還應做好安全評估等工作,引入第三方技術部門,對項目審查提供技術支持,多管齊下,確保工程建設的安全可靠。
2.4 加強自動化監測
對地鐵結構進行自動化實時監測,增加關鍵區域的監測密度,將監測數據隨時上傳至終端,并設置自動報警機制,當險情發生時第一時間作出反應。
2.5 加強現場管理
對保護區內的工程進行嚴格的現場監管,能有效控制地鐵結構變形問題。首先,應加強防護措施,確保防護措施能夠發揮其效果。其次,要實現動態設計和信息化施工,隨著現場施工進度和地鐵結構變形情況,而不斷調整設計和施工方案,全方位保障地鐵結構安全。
2.6 建立應急聯動機制
軌道交通一旦出現事故,則會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對社會有著非常嚴重的影響。因而,應建立應急聯動機制,將保護區內的施工單位、工程項目建設方與軌道交通管理部門、政府主管部門相聯系。這樣,在事故發生時,可實現各單位聯合行動,共同排除風險,保障地鐵的正常運營。
2.7 設置保護區警示標識
在軌道交通保護區內,完善警示標識的設置,特別是下穿地塊區域,能讓地鐵沿線的建設項目,在勘察階段發現標識,并主動與軌道交通管理部門聯系,溝通項目建設問題。這樣便于巡查、監管人員的及時介入,大大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
2.8 加強執法力度
政府部門應加強執法力度,結合城市發展需要,完善城市軌道交通相關管理條例,對政府各部門的職能予以明確,并細化管理制度,增加處罰條例。對于未經審批就進行施工的建設項目,要嚴格懲處并追究法律責任,同時將違法行為錄入信用管理體系中,增加違法成本。
3 結束語
軌道交通是促進城市發展的重要設施之一,對緩解路面交通、推進城市化建設進程有著關鍵的作用。軌道交通線路通常沿城市主干線修建,風險因素多、管理難度大。為此,相關管理部門應加強對社會各界的宣傳力度,強調保護區內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結合線路巡查、周邊工程審查、建立應急聯動機制等措施,與執法、規劃、建設等單位共同努力,保障軌道交通的結構與運營安全。
參考文獻:
[1]楊曉飛,吳真真,唐超.城市軌道交通保護區綜合安全管理研究與應用[J].測繪通報,2020,66(09):7-11.
[2]馮志剛.從運營管理角度分析城市新建軌道交通控制保護區安全影響因素[J].中國設備工程,2020,36(02):183-184.
[3]吳泰楨,舒波,趙仕松.軌道交通保護區內外部作業安全監管的建議[J].低碳世界,2019,9(04):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