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煜



摘要:隨著時代進步與經濟發展,我國在礦產資源方面的需求逐步增加。然而,因為過去的礦山開采作業并不科學以及不合理,造成礦山地質條件十分復雜,并且容易出現地質災害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促進我國礦產事業的健康穩定發展,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與方法解決及處理地質災害。基于此,本文就礦山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展開了全面的探究分析,期望經過該研究為將來的有關研究提供科學合理的參考。
關鍵詞:礦山;地質災害;防治;環境保護
一、前言
在現代化社會當中,大部分礦山企業要想在越演越烈的市場競爭當中穩步前進,便會逐步拓寬自身的開采作業規模,進而對礦山地區的地質條件起到不良的影響,進而導致地質災害問題的出現[1]。一方面對礦山開采作業產生嚴重地影響,另一方面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不利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礦山企業要和政府部門加強合作,采取相應的措施與方法防治地質災害。因此,加強礦山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研究具備現實方面的意義。
二、礦山開采中常見的地質災害分析
(一)地面坍塌和滑坡
在當前我國礦山實際開采的時候,不管是地下,還是露天,都非常容易出現地面滑坡及塌陷等現象,這在地質災害當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礦產實際開采的時候,地面崩塌及滑坡主要是開采地區在不斷地開采過程當中展現出內空的狀態[2]。如若表層剝離非常容易出現泥石流,地下水水位不斷降低,非常容易出現沉降的現象。通常情況下,露天開采發生滑坡或者是崩塌主要是在礦區的邊緣位置。
(二)礦區地下水位變化引起的災害
在礦山資源實際開采作業的時候,經常出現的地質災害主要是因為地下水水位的改變造成的,這樣的地質災害具備十分嚴重的危害。相關人員在對礦產資源進行實際開采作業的時候,需要對礦井進行水文地質研究,計算作業區域的突水量以及涌水量,讓有關數據信息在相應的控制范圍當中,之后才能讓相關人員進入礦井,對礦產資源展開實際開采作業。雖然作業前有分析和計算井下水位的相關數據,但是在礦井實際開采當中,其水位非常容易被多個方面的因素所影響。例如,裂縫水以及降水等[3],進而造成突水量或者是涌水量產生十分明顯的變化,導致礦井當中的地下水水位出現顯著的改變,在對涌水量進行實際判斷的時候便會出現差錯。
與此同時,地下水的水位出現改變,也會造成潰沙涌泥災害。此災害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在實際采礦的時候會出現蓄水溶洞,在礦區水位出現顯著改變的時候,水便會直接進入到蓄水溶洞當中,將其中含有的泥沙以及石屑等共同帶出,在石屑比較大或者是泥沙比較多的時候,非常容易出現堵塞溶洞的現象,進而對有關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起到非常嚴重的威脅。如若情況較為嚴重,甚至會出現礦山崩塌的現象,導致其地質結構出現嚴重的損壞,在一定程度上對礦山地質條件起到不良影響。
(三)礦區內部原因引發的災害
在礦山地區存有許多的地質災害現象,主要是由于礦產在實際開采作業的時候,非常容易導致巖石松散滑落,進而沒有辦法不能恢復到之開采前的地質環境,造成此采空區域缺少相應的填充物當作支撐。由于地層風化以及地殼運動,被暴雨以及其他方面的地質所影響,導致地表沉降或者是采空區的地面出現嚴重的塌陷情況[4]。
(四)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害
在對礦山進行開采作業的時候,因為開采活動會對巖石受力情況起到明顯的影響,再加上在具體開采的時候容易出現廢棄物等,并且沒有采取合理的措施與方法。在這樣的狀態之下,若存有外力現象,非常容易出現崩塌、滑坡或者是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三、礦山地質保護工作的主要原則
在當前的礦山地質環境實際保護過程當中,需要嚴格遵守相關的原則,這些原則主要體現在圖1。因此,在礦山資源實際開采過程當中,需要嚴格遵守相應的原則,更好地保護礦山地質環境與條件,嚴格遵守合理規劃、安全施工以及防治結合的有關原則。經過這些原則的全面落實,更好地保護礦山地質環境以及條件,有效提升礦山開采的質量與實際成效,保證其開采作業的可靠性及穩定性。
(一)合理規劃原則
在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實際保護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某些方面的問題。比如,廢水以及廢石等。這樣的問題在開始建設礦山的時候得到了驗證應合理安排,在實際建設作業以前,應該保證規劃的合理性以及全面性,防止在實際建設作業當中由于此方面的問題導致差錯[5]。所以有關人員需要提升自身的規劃認知以及意識,在多個方面了解與掌握地質條件,保證地質環境保護作業的順利展開。在具體施工作業以前,應該展開整體規劃,為工程項目之間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條件。
(二)安全施工原則
我國在實際發展過程當中,需要將以人為本的原則落實在實處,這是可持續發展得以全面落實的觀念。所以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作業正常展開的時候,需要嚴格遵守我國的有關標準與規定展開,制定科學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構建一支高素養的安全管理團隊,對建設作業當中存有的風險問題展開評估分析,更好的規避風險問題,對有關人員展開安全方面的定期培訓,保證防護作業落實在實處。
(三)防治結合原則
事實上,防治結合原則在地質災害防治過程當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需要對礦山整體環境展開調查以及分析,之后結合礦山的具體情況,對其存有的地質災害問題進行治理,加強實時性的監督管理作業,對地質災害問題進行整體預防,保證預警作業的順利展開[6]。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制定完善以及健全的地質監督管理體系,對地質災害情況加強多個方面的防護監護。在災害來臨的時候,可以提前進行預警,采取科學合理的搶救措施與方法,避免地質災害導致更多的經濟損失,減少人員傷亡現象。與此同時,也需要加強防護建設,盡可能預防地質災害現象的出現,防止因為地質災害導致的巨大經濟損失。保證地質災害預防工作的順利展開,有效提升相關人員的逃生水平以及自救能力,最后結合上述這些措施以及方法,保證相關防治作業的順利展開。
四、礦山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的措施探究
對于礦山地區而言,經常會出現地質災害問題。針對這樣的現象,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預防措施與方法,更好地保護地質環境,具體措施主要體現在圖2。
(一)適當進行礦產開發工作
如若出現礦產資源過度開發的現象,便會導致多樣性的地質災害出現,這樣的災害特征并不一樣,所以需要做好整體的防治工作。由礦產的實際情況著手分析,保證礦產開發作業的合理展開,避免其地質條件遭受嚴重破壞,減少災害現象出現的可能性[7]。基于此分析表明,有關開采人員不可以過度的進行開采作業,應該保證防治措施與方法的全面落實。在對礦產資源展開實際開采的時候,應該對實地情況進行考察,了解與掌握礦山資源的具體情況,對其環境方面的因素展開全面的探究與測算,保證方案設計的可靠性以及針對性。如若在工作實際展開的時候發生了山體變形情況,應該采取相應的方法及時展開整治。在此以外,在實際開采礦山以前,應該做好之后的安排工作。比如,對礦山山體的坡度展開測算作業,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防止出現安全方面的隱患問題。與此同時,礦山人員需要做好定期的巡查作業,了解礦山的各個角落實際情況,防止施工人員的行為與有關規定并不相符,保證礦山環境的整治程度。
(二)建立健全的防護體系
制定完善以及合理的防護體系至關重要,其可以對地質災害實際形成的原因等展開全面以及深入地探究分析,然后做好科學合理的防護作業,防止二次災害現象的出現。雖然地質災害沒有辦法進行控制,但是其具備可預見性特征,能夠保證防護預測作業的順利展開,結合礦山地質條件存有的風險問題,對地質災害展開整體評估[8]。如若出現了地質災害現象如圖3所示,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與方法進行處理,保證工作人員的安全撤離,對他們的人身安全進行保障。
(三)做好地質環境的恢復工作
根據現階段的實際情況分析,我國礦山的地質條件遭受十分嚴重的破壞,所以環境恢復作業至關重要。然而,在具體恢復的時候依然存有許多的問題,在對礦山資源展開開采作業的時候,需要做好相應的規劃,避免造成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現象的出現[9]。在此以外,有關人員也需要提高自身的監督以及管理力度,預防在實際建設作業的時候出現并不規范的行為。確保地質條件恢復作業的正常展開,這對礦山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構建專業的技術人才團隊,提升礦山環保水平
在對礦山的地質環境進行保護的時候,需要依賴優秀的人才,并且也要有先進的科技作為支撐。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構建一支高素養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團隊,讓他們將先進的工藝技術運用其中,這樣可以提高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治理以及保護的能力,促進我國礦山事業的穩定發展。
五、結束語
在現代化社會當中,礦山企業在對礦產資源進行實際開采作業的時候,需要做好防治地質災害的有關作業,專業人員在實際開采作業以前需要對有關數據信息展開探究以及分析,之后對可能會發生災害的地方展開劃分,采取科學合理的防治措施以及方案。與此同時,礦山企業也應該加強開采作業的管理。在對地質方面存有的災害現象展開實際防治的時候,應該對地質環境進行保護,保證礦產開采作業的順利展開。
參考文獻:
[1]張健.威寧縣高位隱蔽性地質災害隱患特征與防治措施分析[J].世界有色金屬, 2019(23):212+214.
[2]吳潤澤,程溫鳴,劉軍旗,楊建英.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信息系統及預警指揮系統數據管理模式探討[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18,29(05):102-107.
[3]鐘明文,喻自祥,汪紅武,宗杰,袁從華.富水公路隧道地質災害探測反演與防治研究[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 2019,17(06):221-225.
[4]蘇彥丁,李星,劉海飛,柳建新,施昕祎,汪強強.高密度電法在沅陵縣滑坡地質災害防治與評估中的應用[J].華北自然資源, 2019(06):8-13.
[5]何傳琦.山區農村公路邊坡地質災害類型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討[J].江西建材, 2019(11):111-112.
[6]姜玉婷,俞曉丹.提高標桿抓落實 遂昌縣全方位推進地質災害防治工作[J].浙江國土資源, 2019(11):54-55.
[7]期刊編輯部.《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網絡采編辦公系統運行通知[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19,30(05):121.
[8]胡軼,鄭桂青.栗木礦區學校教建設項目地質災害發育特征及防治[J].四川地質學報, 2018,38(04):629-633+637.
[9]徐暉,朱巖華,周華.關于麗水市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工作的實踐與思考——麗水市“大搬快治”牢筑地質災害防治“生命工程”[J].浙江國土資源, 2018(1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