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華
摘要:開展七巧板活動可開發小學生智力,激發他們的科學興趣,鍛煉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啟迪他們的創造意識。它既是玩具又是學具,通過拼拼、搭搭、想想,讓學生盡情地玩,愉快地玩。學生在“玩”中學習,“玩”中開動腦筋,“玩”中動手操作,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從而達到開發智力、提高智能的目的。智力七巧板系列活動充實了學校科技課的活動內容,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特別是對學生科技創新素質的提高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七巧板;科技活動;科技創新
當今世界科技迅猛發展,信息瞬息萬變,競爭已成為社會進步的源動力,而其優勢在于不斷創新。在競爭中求創新,在創新中謀發展,這是社會前進的必然趨勢與規律,而創新的過程就是人才表現與發展的過程,重視人才、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是我國實現“科技興國、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因此推廣和普及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是培養與發現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
智力七巧板是在我國古代發明——傳統七巧板的基礎上,應用現代高等數學的幾何學、拓撲學和線性規劃原理設計而成的新型七巧板。開展七巧板活動可開發小學生智力,激發他們的科學興趣,鍛煉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啟迪他們的創造意識。它既是玩具又是學具,通過拼拼、搭搭、想想,讓學生盡情地玩,愉快地玩。學生在“玩”中學習,“玩”中開動腦筋,“玩”中動手操作,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從而達到開發智力、提高智能的目的。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對智力七巧板有這樣的題詞:“智力七巧板雖小,小東西見大道理,將在少年兒童幼小的心靈,激起創造的火花。”智力七巧板系列活動充實了學校科技課的活動內容,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特別是對學生科技創新素質的提高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這種作用和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專題設計,樹立創新信心
科技的發展依靠創新,創新的絆腳石是沒有信心。因此,讓學生對從事科技創新勞動樹立信心,是科技創新教育的當務之急。
在智力七巧板活動中,有一類課程叫“專題設計”,也就是在確立一個專題后,圍繞此專題進行沒有“標準答案”的創新設計。 專題可大可小,大的可以是“動植物”、“建筑”、“交通工具”、“體育運動”等,小的可以是、“花”、“燈”、“汽車”、“滑冰”等。只要是屬于這個專題的事物,都可以作為智力七巧板創新設計的題材。在活動中,我引導學生使用了特性列舉法、聯想法、逆向創造法、組合創造法等創造技法,創造出了大量切合主題,富有個性和創意的作品來。無疑,這樣的課程給了學生廣闊的創造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學生心中有形可摹,有物可仿,手中有圖可拼,有樣可成。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感覺到創新原來并不神秘,創新并不是高不可攀、遙不可及的,創新的起點可以很低,從而為他們參與人類的科技創新活動打造信心,激揚熱情。
二、自由拼裝,培養動手習慣
經常動手、善于動手的良好習慣是科技創新能力的必要組成部分。而動手實踐能力的缺乏幾乎成了當今學生的通病,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以后的科技創新。1
智力七巧板活動是以學生動手操作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活動,需要學生雙手并用,不斷拼擺,不斷實踐,不斷組合與分解,如此才會有創新和收獲。除使用智力七巧板進行平面設計以外,我還組織了“把平面設計變成立體模型” 的動手操作活動。我把學生用智力七巧板設計的具有科技創新思維的工程設計圖稿復印后分發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們仔細琢磨,巧妙構思,選用適當的材料和工具,用雙手把它們由平面設計變成立體模型。這樣,學生在擺弄智力七巧板后又進行了一項更高檔次的深加工式的動手實踐活動——制作科技(幻想)模型。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海上快艇”、“未來直升飛機”、“鉆山車”、“超酷賽車”、“取物機器人”等科技(幻想)模型紛紛亮相。總之,在這樣的做中學,學中做的活動中,我們培養和強化了學生用雙手的操作來表達和驗證創造性思想的習慣和相應的動作思維。
三、植根學科,增長科學知識
科學是知識的本體,是科技創新的母體。只有當科學知識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創新靈感才可能在外因的激發下迸發。歷史經驗表明,科學知識的傳播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影響著科技創新的產生和發展。
在智力七巧板活動中,我們有意識地將數學、哲學、美學、生物學、物理學、社會學等學科滲透到了課程中,讓七巧板課程變得更充盈,更綜合,更具知識性。在“詩情畫意”的活動中,我讓學生嘗試著給唐詩配圖。我把學生創作的各種配圖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出來,讓學生結合語文和美術課上學到的知識,賞一賞,評一評,哪一幅圖更美,更具詩情畫意,從而深化了學生對唐詩文學的認識,培養了他們的審美情趣。在“人類的朋友”的活動中,我先讓學生結合生物學知識,說說要創作的動物的生理特征。在明確了“雄鷹有一對有力的翅膀”、“大象有兩只巨大的耳朵”、……之后,學生就能得心應手地創作雄鷹和大象等動物了。另外,每次上課之前,我都要帶領學生演唱《奇妙的七巧板》這首歌,讓學生得到了音樂美的熏陶。總之,智力七巧板活動為我們的學生提供了感受科學、親近科學、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條件,為學生從事科技創新活動奠定了基礎。
七巧板圖案分割更科學、變化更靈活、圖象更傳神,與數學、美學的聯系更緊密,是科學與藝術的交匯。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有益于提高想象能力和審美情趣,有益于學生形成科學的思想方法和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另外,七巧板圖案更容易表現事物的突出特性。有益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創造能力。根據學生的學習觀念大不相同的現狀,教師從學生的好奇心入手,利用圖形從大到小、從少到多、從小到大、從多到少的變化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初步、直觀感受“七巧板”的奇妙。總之,在這個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廣大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著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培養出創造型人才,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
參考文獻
馬月卿.談新課程中的學習與教學方式[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7(06):70.
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