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李彬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音樂學科的地位也有所提高。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性的學科,負有對學生進行藝術審美教育、音樂鑒賞教育等多重功能。其中音樂鑒賞能力可以說是音樂學科最基本的能力。學生在音樂上的天賦是不同的,但應該讓每個學生都具備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這是高中音樂教學最基本的任務。以下,筆者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開展音樂鑒賞教學,還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發。
關鍵詞:高中;音樂;鑒賞能力;多元教學;循序漸進
高中音樂不同于其他的學科,學生學習起來沒有太大的壓力,所以在學習音樂中,學生的整體心理是輕松的。高中音樂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空間想象能力和情感認知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了解學生喜歡的音樂類型,將音樂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不斷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和鑒賞能力。
一、積極互動,活躍課堂氛圍
有些班級在上課時狀態沉悶,積極性不夠高。這對于一貫講求課堂氛圍活躍的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確實有些班級的學生整體是慢熱的,學生們需要得到更多的傾聽和關注,于是我在這個班級上課時更多的是聆聽學生們的聲音,給學生們展示自己的機會,以一種朋友間“聊天”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使學生們對音樂產生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發現,學生們總是用“好不好聽”來判定一首歌曲,對于他們認為“好聽”的歌曲,學生們會聚精會神的聆聽,對于“不好聽”的歌曲,學生們的狀態就明顯松懈。在講解《漢族民歌》這一單元時,第一課是一首勞動號子《澧水船夫號子》,在聆聽時明顯感覺到學生們的積極性不高,對作品沒有太大的興趣,于是我先給學生們簡單講解了本首作品的段落劃分,讓學生在聆聽時感受作品速度與力度的變化,并讓學生們伴隨號子的節奏,模仿劃船的動作,想象自己就是船上的船夫,在急流中團結協作,勇往直前。使學生們身臨其境,樂在其中。隨后,我又給學生們播放了一曲日本的勞動號子《拉網小調》,感受兩首歌曲所帶來的不同的意境。課程的最后,我進行小結,并帶領學生了解民間歌手,他們對生活有著最深切的感受和最深刻的理解,是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并運用民間最富有生命力的演唱技巧去表現歌曲的藝術內容,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使學生們對民間歌手產生敬畏,從而喜愛民歌,不再一味的辨別好不好聽
二、借助微課,實現移動學習與鑒賞
移動學習指的就是隨時隨地的靈活的學習。微課作為一種與時俱進的教學方式,很好的實現了課程與移動學習的結合,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方便與自主。我們都知道微課有針對性強、短小精悍、易于分享的優點,能夠讓學生迅速掌握知識與重點。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給學生分享更多精彩的音樂課程,讓學生下載到手機或用電腦自行學習,能隨時隨地的進行欣賞、學習,在潛移默化、循序漸進中,提高自身對音樂的鑒賞能力。
微課的音樂欣賞可以不受時間控制,教師在課程結束時可以指引學生講課件下載到移動設備,這樣一來既能方便學生學習,又可以為學生積累一定的音樂資源。這對于提升整體教學水平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對于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例如,《彌渡山歌》的鑒賞教學,教師可以:(1)啟發學生通過網絡搜集與《彌渡山歌》同樣充滿故事內容的曲目;(2)引導學生借助網絡搜集與《彌渡山歌》相似節奏的音樂;(3)鼓勵學生通過網絡查找與《彌渡山歌》相似的帶有山歌風格的小調的音樂曲目,來觸類旁通地體驗山歌風格的小調在審美風格方面的異同之處。
三、循序漸進欣賞,提升音樂鑒賞
任何學習的過程都是從簡單到復雜、從淺到深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也是如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音樂鑒賞時,要結合學生的音樂基礎,適當為學生制定一定的任務,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實現突破。
例如,仔細觀察音樂教材中的內容,我們不難發現,基本每一個板塊都是獨立的一種音樂風格,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對音樂板塊進行合理的分析,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采用逐步提升的教學形式,先對通俗音樂進行鑒賞,再對通俗音樂的創作歌詞特點進行分析,再到對傳統民歌進行鑒賞。當學生在欣賞一首作品達到非常熟悉程度的時候,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談談對音樂的看法和情感表達認知,比如通過聆聽音樂,你想象了什么樣的場景?通過聆聽音樂你感受到什么樣的人生境界?在音樂中寄托了作者怎樣的主題思想?通過層層遞進的學習形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高漲的,并且提升了他們對音樂的鑒賞能力;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學生的思維再次回到音樂中,提升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總而言之,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策略是靈活多變、開放的,把音樂教學等同于知識技能的傳授,從而剝奪學生享受音樂審美體驗的權力是不正確的,我們要探究更為有效的鑒賞教學的策略,使學生真正品味不同音樂的魅力,促進學生鑒賞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高明翰.提高高中生音樂鑒賞能力的策略[J].黃河之聲,2019(09):97.
[2]靖麗娜.高中生音樂鑒賞能力提高策略之管窺[J].北方音樂,2018,38(1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