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的“人文”解釋完善著人的道德修養和精神寄托,“天文”的資源價值,“人文”的創造價值傳統的完美結合,創造出只屬于中國的玉雕文化。玉器玉雕的題材、工藝、藝術的發現,形成、發展符合著每一個時代的實用需求和精種寄托、傳承的每一步都真實反映了各個歷史階段審美和經濟價值的取向。
關鍵詞:玉器;收藏鑒賞;要素;投資價值
中國玉文化是一條承載著萬年智慧的浩瀚長河,回首中國玉器的發展史,使人感悟到一種波瀾壯闊的歷史傳承,更能感慨到華夏文化厚重與悠遠,如“紅山玉豬龍,良渚玉琮,漢八刀,玉蟬......”
玉的形成集天地之靈氣,凝日月之光華,孕萬物之風采,她歷經自然變幻氣候的沖擊鑄煉,經歷蹉跎歲月漫長的洗刷,完成著堅硬、細膩、溫潤等生命的億萬年形成過程,她超凡脫俗的“天文”價值極其珍貴。
玉文化有著一種經久不衰的獨特魅力,歷經數千年,玉被人格化、道德化了。《老子· 德經》曰:“圣人被褐而懷玉”,《管子·水地篇》說玉有"“九德”,孔子、荀子、許慎也將玉歸結為有“十德”“七德”“五德”等,都是從玉的自然屬性抽繹出君子應具備的仁、智、義、品、潔、勇、精、容、理等高貴品德,作為君子修身養性的準則。
俗語道“亂世藏金,盛世藏玉”當今社會,萬方樂奏,國泰民安,經濟繁榮,文化發展乃和諧之盛世。故收藏之勢水漲船高,于世人已成熱門之舉。明朝張岱曾說:“人無癖不可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交,以其無真氣也。”愛收藏古玩文物或藝術品皆是有癖之人,對器物和器物背后的文化一往情深。追溯玉文化歷史源頭,玉器曾是其中皇家貴族的專屬,是表達特殊場景特殊身份的象征。隨著如今空前繁榮的社會發展,當今的王器玉雕已走出傳統宗法、權力、道德的神壇,普通老百姓也能收藏鑒賞玉器了,更多的了解玉質的溫潤細膩工藝的精美,玉作品的題材多樣,如有人物件、吉祥人物、當代人體等,比例變形有度,動態活潑有趣,面部、比例,服飾、衣紋隨形雕琢準確流暢。如何正確收藏鑒賞玉器的最基本要求有什么要領,成為當代很多喜愛玉器人士的訴求與期望。
玉器鑒賞是個性化的,不同的鑒賞者有不同的視角.不同的生活閱歷,會引起不同的共鳴。而寫出來的卻是理性的。具體的對玉器的鑒賞主要有觸覺、視覺、聽覺,感覺大腦里的聯想與思考,用的最多的是看和思,看是感性的,思是理性的。不過摸和聽是玉器鑒賞比較特殊的內容,實際使用作品也是理解和體驗作品的重要過程,有的內涵需要長期的使用才能體會到的,所以也把“使用”作為感覺鑒賞羅列在內。
一、看玉質
玉質是收藏的首要前提,優質玉材對于一件玉器至關重要,如質地、顏色、形態、光澤、密度、雜質、綹裂等都是評定玉材等級的重要因素,在實踐當中不可忽視。玉器鑒賞的形成還有"看”,看的方面可以從“質色形意”四個方面來編排,比如在寫到聶子翔《玉符》就用了“玉符之形”“玉符之色”“玉符之質”“玉符之意”“玉符之用”這些模式,其中“意”“用”也是鑒賞形式的內容,當然也可以當作“看”的一種延伸。《玉符》系列作品主要體現在玉器本體元素和造型元素的組合,是成功的系列化作品,在此只是針對其中一件作品的解讀。
二、辨造型
造型是玉器審美的構架,也是決定玉器收藏價估的一個重要條件,造型只是玉器用途及玉胚形狀決定的,其中大小比例適當,玉器造型勻稱而不呆板,均衡而又穩定是美玉中的上乘作品。
比如,行內人俗稱的山子就是大大小小像鵝卵石一樣的原始材料,在山子上面構思設計、雕琢、打磨后的成品就是“山子雕”。山子雕是揚州玉雕傳統技藝的代表品種,也是玉雕擺件工藝的一種,它的表現形式以中國文人山水人物題材為主,又在創作中賦予故事內容和詩情畫意,給人以儒雅、古樸之感,顯露文人氣質,在山子雕創作時要求藝術家有較高的造型能力,富有創造性的構思能力和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并按照玉料的形狀、光澤、綹裂進行構思,整體設計上運用寫意、淺描的寫實以及建筑透視技巧,使作品層次更清晰,章法更合理,怎樣完整保留山子天然美的整體造型,是制作時首先解決的問題。山子雕在工藝技法上繼承了玉雕中的浮雕、圓雕、鏤空雕等傳統技法,并得以發展以不破壞玉料原始、自然、流暢的外形為原則,除去瑕疵,掩其綹裂,順其光澤務使料質、顏色、造型渾然一體。然后按“丈山尺樹、寸馬分人”的法則,在玉料上或浮雕,或深雕,使山水、樹林、飛禽、樓臺、人物等形象構成遠近景的交替變化,以取得材料、題材,工巧的統一性。由于各種雕琢技法的結合運用,力求雕刻成一幅立體的書畫長卷,使作品整體造型更為精奇、更為耐人尋味。
三、析工藝
玉器工藝是由料變為器的技術條件,一般不易被人們真正認識,也是鑒賞上的一個難題,常說玉必有工,工心有意,意必吉祥,凡是玉器雕琢線條流暢,平面利落,精工嫻熟必然是美麗,反之,雕刻呆滯纖弱、拖泥帶水,則使收藏價值銳減。
比如,洪新華老師的作品《彌勒佛》,材質和田白玉,彌勒笑佛長耳笑眼,面容豐腴飽滿、開臉生動,狀極喜人,飽滿生動的臉部是整個作品的重點,福臉、彎眉、笑眼、肥鼻、長耳、月嘴都要做得十分到位,尤其是月嘴大開中牙齒、舌頭的微妙小節細雕精刻,惟妙惟肖,五官和整體臉形的比例掌握是非常需要功力的。而衣飾的處理、用刀利落干脆,線條流暢舒展,整件作品張力要顯示喜氣澤洋,富有歡樂的感覺。
四、品藝術
藝術是每件玉器欣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難做到的,凡氣韻生活動,形神兼備的都是藝術美的表現,并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玉不琢不成器"是歷來對玉雕工價值最貼切的評價。玉不經過雕琢只是一塊“美石”,它顯示的只能是它的天然美。雖說在人類早期,老相宗崇尚過“大器不琢”的素面玉器。但在今天,時代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對玉的審美也隨之傾向于個性化。一般來說,在玉質相同的前提下,有工的價值肯定要超過素面的許多。玉器的藝術價值是玉雕藝術家通過工藝技法來實現的,由于玉雕琢主要以手工完成,雕工不僅可見工藝師的才情巧思,更是一個時代的審美理想、藝術趣味和工藝水平的體現,凡是有設計創意、內容獨特、精致雕工的作品就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
五、鑒紋飾
紋飾是玉器的裝飾,它的美與丑容易被人們察覺感受到。一般來講,它服從于玉器造型的需要,玉器紋飾要看結構、章法、繁簡、.疏密等的加工處理。好的玉器紋飾結構應該章法有條不紊統一而和諧。
六、觀創新
從藝術創新的角度看,應屬于人類的藝術語言,現在的人們更需要有創意、有個性符合這個時代的生活、文化和審美的作品問世,新玉鮮活的記錄著當今社會,個性生活的真實價值,當然也是當代玉作品的價值所在。
今天的中國已進入全球一體化,大量的國內外藝術形態、形式,風格蜂擁而入,影響甚至改變人們的審美趨向,使得今天的玉石雕刻家有了全面豐富的藝術視野和工藝環境。當今的玉雕大師名家更是有玉雕史以來最有專業基礎的,他們受過正規和系統的美術、設計教育的背景發揮了很大作用,并大量汲取各類中外藝術精髓。隨著對玉本質不斷理解,對市場不斷認識,這些玉雕大師名家不是一味地工藝繁復無比的效果剔透,而是半兩拔千斤的大氣,事半功倍的精致和恰到好處的美麗,順理成章的成為投資者的收藏點,也是值得收藏價值所在。
當代玉器藝術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特色,與思想、創意、設計和工藝匯聚著獨有的藝術和投資價值,更蘊藏著不可估量的增值前景。
參考文獻:
[1]韓麗-《玉器收藏與鑒賞》-2008年.
作者簡介:
何姝輝(1971.2-),女,漢,籍貫:重慶萬州市,學歷:大學專科,研究方向:玉石鑒別評估,職稱:國家中級技能評估鑒定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