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

摘要:綠色給排水施工技術有助于智慧城市的建立,本文將對智慧城市綠色給排水管道的重要意義進行概述,分析智慧城市綠色給排水管道施工技術,探究智慧城市綠色給排水管道施工實際應用。
關鍵詞:給排水管道;綠色建筑;智慧城市
引言:隨著國內各地區城鎮化進程的逐步加快,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也持續增大;現階段,國內絕大多數地區的水資源系統存在浪費嚴重、污染嚴重、分布不均衡等問題;借助綠色給排水施工技術構建智慧城市,能夠提升城市水資源的使用效率?;诖?,對于智慧城市綠色給排水管道施工技術的探究有著重要意義。
一、智慧城市綠色給排水管道的重要意義
綠色給排水施工技術對于城市建設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階段,城市居民在生產生活中都離不開水資源,但由于國內各地區水資源分布情況不夠均衡,部分地區擁有充足的水資源,但卻沒能有效利用,而部分地區極度缺乏水資源。因此,借助排水管道科學合理地利用水資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水資源的配置效率;與此同時,建筑施工單位為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好地踐行綠色環保理念,需要將現有的建筑施工技術與智慧城市綠色概念相融合,進一步提升給排水管道工程項目的節水、節能特點。綠色給排水管道工程能夠顯著節約水資源,減少資源浪費;通過集中處理城市污水,減少施工環節,增強施工質量,能夠進一步防范給排水管道工程項目的漏水問題,更好地踐行智慧城市、綠色環保理念,提升給排水管道工程項目的經濟利益、社會效益,增強城市居民的用水舒適性。
二、智慧城市綠色給排水管道施工技術
(一)區分設計
建筑施工單位在開展給排水管道工程項目施工作業前,需要首先實地勘察建筑物的給排水系統,在充分了解施工情況與實際使用狀況后,結合現有的施工技術水準,制定工程項目的設計方案,進而提升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減少施工故障問題。施工建筑單位還應掌握給排水管道以及給排水系統各配置設備的實際位置,劃分給排水管道的功能區域。比如,建筑物給排水系統的生活給排水管道的壓力應保持在0.3mpa-0.4mpa區間范圍內,而建筑物給排水系統的消防給水管道壓力要始終大于0.5mpa;若不能有效區分生活給水管道、消防給水管道,則很可能破壞建筑物的給排水系統,引發管道滲漏問題。與此同時,施工建筑單位還應充分利用市政給排水管網的余壓,結合建筑物的實際用水需求,劃分給排水系統的功能區域,確保充分利用給排水系統,優化水資源配置。
(二)水資源回收設計
對于智慧城市綠色建筑而言,在給排水管道工程項目施工作業階段,建筑施工單位可以借助中水回收管道有效利用廢水資源,例如,地面廢水等,進而減少資源浪費問題,提升給排水系統的節能、節水優勢?,F階段,在綠色建筑工程項目中,人們沒有充分重視生活用水、生產用水資源,水資源的保護意識還有待提升,將水資源回收裝置用于建筑物的給排水系統中,能夠節約用水量;因此,建筑施工單位應提升回收利用意識,增強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三)水壓設置
在智慧城市綠色給排水管道工程項目的施工進程中,施工作業人員應科學合理地選取水壓,滿足建筑物的用水需求;若水壓設置過高,會極大提升管道壓力,嚴重浪費水資源;若水壓設置過低,則很難充分滿足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因此,合理的水壓設置能夠提升給排水管道的運行質量,提升建筑物居民的用水舒適性;此外,隨著給排水管道工程使用時間的逐漸增長,管道內的水壓會逐漸降低,為更好地解決此類問題,在實際的施工進程中,可以借助無負壓供水設備,降低供水管道壓力,減少施工作業成本,進一步凸顯出綠色建筑的節能特點[1]。
三、智慧城市綠色給排水管道施工技術的實際應用
(一)中水利用
為進一步降低控制城市居民的生活、生產用水量,國內的綠色給排水管道工程通常會集中二次處理生活廢水,將中水供給城市居民,以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例如,建筑物內的廁所馬桶便是借助中水利用系統,提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具體的應用措施為,首先、技術人員借助給排水管道系統,收集建筑物的污水,利用物理處理技術、化學處理技術、生物處理技術,對收集到的污水進行消毒、沉淀、凈化,使其達到中水標準;其次、各地區的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通過政策手段激勵人們二次使用中水,例如,將洗漱用水、洗菜用水收集起來二次利用,用于擦地、沖洗廁所等,進而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資源浪費,降低水體污染程度。如圖一即為中水回收利用系統。
(二)雨水收集利用
雨水也是重要的水資源,但由于近些年國內存在的空氣污染問題,導致雨水質量大不如前;但是相比于生活生產污水,雨水有著更為顯著的優勢;例如,雨水雜質更少,清潔能力更強,經過簡單處理即可滿足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基于此,在智慧城市綠色給排水管道系統中,加入并完善雨水系統能夠提升給排水系統的運行質量,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充分考慮建筑物的用水蓄水需求借助建筑物的集水管道,利用生物技術,對收集到的雨水開展殺菌、沉淀、消毒處理;第二、減少城市的地表雨水徑流,充分利用綠色給排水管道系統,降低城市的排水壓力,實時控制雨水的積水情況,保障城市交通安全,同時,借助雨水沖刷城市地面,以提升市政工程項目的使用時間;第三、完善市政工程的屋頂一體化項目、市政綠化帶,構建海綿城市,完善綠色給排水管道網絡,充分收集雨水資源,借助循環處理技術存儲雨水,將其二次利用,用于綠植澆灌、車輛清洗,再比如,城市內的公園可以借助雨水收集系統填充人工湖,降低水循環次數,提高湖水養分,增添植物動物的活力[2]。
(三)冷熱水循環
城市居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使用的冷熱水會浪費水資源,因此,在冷熱水系統的施工設計師,應引入鋼管循環系統,優化熱水的利用效率,降低管道直徑,優化給排水管道的網絡設置和干管循環系統,防范熱水資源的熱能出現流失。與此同時,技術人員還可以將保溫隔熱層加裝在冷熱水管道周圍,進而提升管道網絡的熱能傳遞效率。此外,技術人員還可以引入冷凝水循環裝置,集中處理建筑物空調系統的冷凝水,降低水體污染;例如,空調的積水盤裝置能夠借助水泵加壓,收集冷凝水,降低積水盤冷凝器溫度,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結論:綜上所述,智慧城市綠色給排水系統的施工技術包含區分設計、水資源回收設計、水壓加壓設備設計、消防用水設計以及節能材料選用,而綠色給排水施工技術的實際應用主要有中水利用系統、雨水利用系統以及冷熱水循環系統,綠色給排水施工技術能夠有效提升城市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給排水工程項目的經濟利益、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曾龍煒.給排水施工中節能減排研究[J].河南科技,2020,(17):76-78.
[2]深圳市業盛建筑有限公司.一種綠色環保的給排水管道:CN201921816101.0[P].20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