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萍

自2月25日首次實現新增確診病例為零后,重慶疫情防控形勢向好。
不過,抗疫之戰遠沒有結束。2月26日,重慶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指出,當前重慶正處于疫情防控的關鍵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恢復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機遇期。
疫情防控期間,重慶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打響三大戰役。
持續打好關鍵期疫情防控阻擊戰
持續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必須持續保持高度警惕。
重慶的疫情防控成果來之不易。加之逐步有序復工復產,返渝人員增加,人口流動帶來的輸入性傳染源風險加大,形勢依然嚴峻。
為此,重慶成立了社區排查防控工作小組,開展社區拉網式排查,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以區縣為單元,制定差異化防控策略,抓好分區分級精準防控,強化因時因事動態化防控,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加大生產保障力度,多方協調浙江、山東、河南等省份原材料供應商,加強本地生產商與供貨方和物流方銜接。
重慶對所有新增密切接觸者采取集中隔離措施,設置200多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配備相關設施設備,設置“點長”,實行“點長負責制”。這些醫學觀察點居住條件良好,全部落實專人免費提供營養餐配送、代購物品等24小時“保姆式”服務。
在重慶銅梁區,農村3戶以上集中居住的院落都建立“院長制”,村社干部擔任“院長”,除做好院落日常防疫工作外,“院長”還當起春耕生產引導員和代購員,做到防疫春耕“兩手抓”;在南川區,區、鄉、村三級聯防聯控網絡讓排查橫到邊、縱到底、無盲區、無死角。打好恢復期經濟社會發展保衛戰
這是一場搶回失去時間的經濟保衛戰。
在推進企業有序復工復產過程中,重慶有三大舉措。
其一,“龍頭”牽引全鏈復工。重慶重點鎖定100家汽摩、電子、裝備、材料等行業的龍頭骨干企業。相關數據顯示,截至3月9日,重慶100家龍頭骨干企業及600家配套企業中,100家重點調度企業已全部復產,合計返崗人數19.5萬,返崗率93.5%,600家配套企業開工率為99.5%、返崗率89.5%。
其二,大數據作用凸顯。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優勢,幫助企業盡快恢復生產,是重慶復工復產的一大亮點。近年來,重慶積極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智能化改造為企業注入“活力因子”。在當前重慶復工復產的企業中,一些智能化項目展現出人工依賴度低、網絡協同和生產效率高的特點,實現穩生產、保供給,復工復產優勢凸顯。
其三,重大項目加速復工。“精準施策,分類指導,在保證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加速重大項目復工開工。”重慶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對于特別重大的項目,重慶建立了跨行業、跨區縣的工作專班進行集中攻堅,以盡快實現開工。截至3月1日,重慶市級重大項目中續建項目累計復工548個、復工率98.4%;新開工項目累計返崗復工270個、返崗復工率73.6%。
隨著各地機器的轟隆聲陸續響起,截至3月9日,重慶累計實現生產的規模工業企業(含持續生產)6500家,開工率99.8%。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揭幕戰
1月3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2020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推進步伐,并未因疫情的發生而停滯。當前,重慶市和四川省正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川渝兩地交通部門近日形成《關于進一步深化川渝交通運輸合作有關事宜會議紀要》,雙方將在共同編制區域交通規劃,加快省際高速公路、毗鄰地區干線公路建設,協同推動水運通道建設等方面,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交通基礎設施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快速推進,將進一步暢通川渝人流、物流,接續起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高質量發展。
在重慶,渝萬高鐵、渝西高鐵、江北機場T3B航站樓和第四跑道等,2020年也將開工建設,并爭取第二樞紐機場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
歷經風雨考驗,重慶向前邁進的步伐不可阻擋,也必將鍛造出更深刻的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