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萍

還來不及體會2020的年味,重慶就投入到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1月24日,重慶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全市所有公共文化場所暫時關閉。按照“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原則,重慶對城鄉社區和農村地區展開拉網式防控排查。
“聯防聯控”,是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機制,關鍵在末梢,成敗看基層。基層的重點在農村、在社區、在網格。
為此,由社區開始,一張全方位全覆蓋排查的大網在重慶迅速撒開。
守好防線
這是一場人民戰爭,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其中。
在一個3400萬人口的城市,用很短的時間,全面排查出所有可疑癥狀人員,這無疑是一次大考。
如何應對這場考驗?重慶的做法是兵分兩路。一條是社區篩查,以城鄉社區為單位,以網格為基礎,進行拉網式反復梳理;一條是疾控中心追蹤,所有確診患者都必須追蹤到傳染源。
首先,排查反復做。社區入戶排查5天重復一次,拉網式反復梳理——第一次排查可能因“潛伏期”因素無任何癥狀,但是第二次就可能因為出現癥狀被排查出來,第二次“逃”過了還有第三次、第四次……
其次,線索追蹤。疾控中心以確診患者為線索進行追蹤。潛伏期患者沒有任何癥狀,但是會傳染給其他人。一旦癥狀被確診后,疾控中心就會尋蹤覓源,一直追蹤到傳染源,將社區排查中“漏網”的無癥狀患者找出來,阻斷傳染源擴散……
在追蹤患者傳染源時,除了疾控中心外,多部門、多系統密切合作,層層追蹤反復梳理,消除潛在隱患。
1月24日下午至29目,重慶各區縣用5天半時間完成了第一輪城鄉社區排查。緊接著,1月30日啟動了第二輪排查。截至2月4日20時,重慶累計排查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各類社會機構、場所37萬余個、341萬余人。
銅墻鐵壁
2月8日,重慶對全市小區實行更為嚴格的管理,按照“一查二測三登記四對接五跟蹤六管控”流程加強排查防控,同時實行鎮街領導和干部包片負責,社區干部、社區醫生、社區民警、網格員和樓棟長“2+5”居家服務管理模式,加強對居家隔離人員的跟蹤服務管理。
就這樣,重慶這座春節游客量全國排名前列的城市安靜了下來。沒有了蜂擁而至的游客,卻多了許多社區工作者忙碌的身影,他們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奔波在大街小巷,為守住城市的安全,走千家進萬戶。他們用行動證明:疫情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是防線。
在重慶的基層社區、街角小巷、村口路邊、田間地頭,社區工作者吹響防疫“集結號”,以繡花般的精細和韌性,用敲門敲腫了的手,日行萬步的腳,還有溫暖人心的“擺龍門陣”,給居民們織密了暖心的疫情防控網。
這其中,有9天9夜只回過一次家的渝北區龍山街道文化服務中心干部田茂華,有榮昌區某社區7天走訪完2.7萬戶居民的27名走訪員,有1人對800人的社區網格員楊琴……還有楊家坪街道興勝路社區的“片長”楊周,他和社區干部、網格長、樓長、店長、“老楊群工”一起,每人每天走近2萬步,敲上百次的門,深入院落、樓宇、酒店、民宿,全方位摸排走訪,不漏一戶、不落——人……
像這樣的社區工作者,在重慶的每一個社區,比比皆是。
排查戰術
為了防控疫情,從大年三十起,重慶各社區就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
以云陽縣為例,自疫情發生以來,云陽推出了總網格長、執行網格長、網格長、網格員、信息員“五級”網格排查工作體系,全縣劃分網格5895個,組建網格員隊伍8714名,信息員9250名,開展全覆蓋、拉網式反復摸排,逐戶登記建立臺賬,切實掌握全縣住戶情況,筑起了全面有效的戰“疫”防火墻。
起初,社區主要靠的是傳統人海戰術。如云陽縣青龍街道濱江社區,推行社區黨員干部分片包干、網格化排查制度,由網格長和網格員組成排查隊,采取敲門走訪、電話問詢的方式對轄區內所有小區、樓棟逐戶逐人進行走訪登記。
后來,云陽依靠“渝康碼”、云陽網格化疫情防控APP等,加大了以“碼”找人的工作力度,做好來(返)云陽人員排查工作。并以“智”守人,利用大數據信息比對等手段,全面準確掌握來(返)云陽人員情況,做到排查“日清零”,管控“日到位”。同時,該縣充分發揮雪亮工程、“萬眼守望”工程等智能化作用,輔助做好轄區內渝鄂邊界來(返)云陽人員的排查工作,牢牢守住了村(社區)這道安全防線。
截至3月8日,重慶又開展了4輪社區拉網式滾動排查,累計排查可疑癥狀人員19517人,診斷為疑似病例1090人。全力追蹤密切接觸者,完成流行病學個案調查8000余起,累計追蹤23677人,平均每名病例追蹤到的密切接觸者人數,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有力控制了潛在風險。
正是在網格員和公安民警、醫務人員、志愿者全力奮戰下,重慶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截至3月9日,全市連續14天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經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決定,自3月10日24時起,將重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