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萍


1月31日,由重慶市科協策劃開展的“科學讓生活更美好——2020重慶市民網絡科普競答”首期活動“科學防疫,健康過年”網絡科普競答活動啟幕。僅10天時間,累計吸引12.58萬人次參與,關注本次活動的網民累計近160萬人次。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科協緊急行動、全力奮戰,主動投入戰“疫”,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有力的科普保障。
科協行動
科技為民,科技防疫。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如何引領全市科協系統和科技工作者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在這場沒有硝煙的人民戰爭中扛起責任,作出貢獻?市科協提出,以“守好自己門、管好自己人、辦好自己事”為目標,構筑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防護線。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許多科技工作者勇當戰士,沖在一線。為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解除后顧之憂,市科協和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醫學專家、一線科技工作者加強溝通,及時服務,向他們傳遞黨和政府的關心與溫暖。
對于老專家們,市科協熱心服務,及時為在渝兩院院士做好防疫物資保障工作,及時慰問一線抗疫人員。相關領導走訪慰問重慶首批援鄂醫療隊一病區主任、火神山醫院專家組成員、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呼吸科主任李琦教授的家屬,唐文革、肖邦忠等在醫療救護、科研攻關、科學防控關鍵崗位上的科技工作者,以及基層科協“三長”(醫院院長、學校校長、農技站站長)代表。
科技社團聚集了一大批優秀的科技人才。為大力支持科技社團,市科協專門發布《關于大力組織和支持醫科類科技社團積極投入疫情防控大戰的通知》,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學術研究、科普活動和決策建議等3個方面報備項目給予扶持,引導廣大會員發揮專業優勢,作出專門貢獻。
一體兩翼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開展以來,針對“宅”家市民對權威科普知識快速增長的需求,市科協及時建立“一體兩翼”應急科普機制,在供給科普內容、拓展科普渠道、創新科普方法等方面狠下功夫,構建起應急科普傳播矩陣。讓健康知識進機關、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
內容生產方面,市科協精選“科普中國”等權威機構的科普內容,組織專家創作生產科普作品。利用“科普重慶”中央廚房,向市民推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知識手冊》,編印《關于新冠病毒,我們能做什么》等宣傳海報,為基層免費提供《科學防護疫問醫答》科普折頁和《科學防護戰疫必勝》科普掛圖使用版權,協調重慶科教頻道每晚3次滾動播放科普動畫《科學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必備知識點》。
在重慶科技館閉館期間,以重慶數字科技館為平臺,推出“網游科技館”活動。《課堂內外》聯合學習強國、正和島首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手冊》(青少年圖解版),免費開放500多節音視頻課程。《重慶科技報》利用新媒體開設“科學防疫重慶在行動”專欄。重慶中科普集團專項開發“人員健康出入登記管理”等多款微信小程序,供企業和社會免費使用。
疫情期間,市科協充分發揮科協組織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優勢,組織智庫研究,發揮專家作用,為疫情防控科學決策提供一批有價值的意見建議。如市科協通過網絡問卷方式開展家庭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專題調查,收到有效調查問卷8761份,形成決策咨詢報告上報市委、市政府,提出科學安排物資供應、高度關注重點人群、做好應急科普宣傳、建立長效防控機制等工作建議。
科普通道
有了好的科普內容,還需要直達基層群眾。
為此,市科協迅速發動區縣科協和科技社團,采取線上線下聯動方式,廣泛建立科普通道,全市區縣科協快速響應。線上,充分運用“科普中國”APP、微信、微博平臺和1800臺“科普重慶文化云”大屏終端,讓疫情防控科普知識直達基層群眾。線下,全市區縣科協迅速建立起應急科普隊伍,近1萬名科普信息員參與,發放科普資料超50萬份。不少區縣科協干部主動請纓,增援鎮街疫情防控工作最前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市科協的動員組織下,市科協科技社團黨委發出《致全市科技社團黨組織和黨員的倡議書》;市老科協啟動2020年重慶市院士專家進校園“科學防疫”系列在線科普講座活動,6場線上輔導覆蓋全市中小學師生;市生理科學會、市數字醫學會等醫學類學會的專家及時解疑釋惑、科學辟謠;市預防醫學會與淘寶直播團隊合作,舉辦新冠肺炎防控知識在線直播活動;市心理學會組織專家緊急成立“重慶心理健康援助服務隊伍”,免費開放心理服務熱線。
市科協還運用大數據手段,為研判疫情提供科學支撐。疫情期間,市科協整理市科協常委、重慶師范大學副校長、國際系統與控制科學院院士楊新民教授的研究成果,形成《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圍繞為企業紓困措施針對性助力,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重慶創新創業企業的影響情況調查問卷》,為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分析研判經濟形勢和制定相關對策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