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萍





2月26日早上6時許,20輛49座大巴準時從兩江新區出發,前往市內18個區縣及四川、貴州等地,迎接重慶翊寶智慧電子裝置有限公司首批350名員工返崗。
重慶兩江新區復工復產涉及產業工人19萬多人,需求旺盛。為此,兩江新區派出“復工專車”奔馳數百公里甚至更遠,為企業用工提供保障。
在源源不斷的員工返崗背后,是復工復產棋局的擺開。
措施干貨滿滿
早在2月初,重慶就為全市復工復產準備了一攬子硬核措施。2月4日以來,市委、市政府相繼發布《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二十條政策措施》《關于印發支持疫情防控重要物資生產措施的通知》等,分類分批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與此同時,市經信委、市稅務局、市金融監管局等相關部門也推出各項舉措,積極推動企業復產復工。
在復工復產有序推進過程中,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又相繼出臺:
2月15日,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推出“一院一策”“一企一策”等12條具體措施,并成立供電保障全天候專屬服務團隊,助推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2月19日,市金融監管局再次印發通知,推出小貸企業加大貸款投放、緩解客戶還款壓力等9條措施;市生態環境局再次出臺12條措施指導企業復產復工;市衛健委對復工復產企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進行了檢查指導,確保復工復產企業人員生命安全;
2月20日,市科技局再推12條舉措,對科技型企業牽頭研發抗疫新技術新產品最高補助500萬元.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經信委等八部門聯合發出通知,就扶持中小企業“20條”相關內容做出規定,明確中小微企業經營產生的貸款利息,每戶最高貼息30萬元等;
2月22日,市場監管局、市藥監局、市知識產權局聯手推出43條措施,從網上辦理、實行容缺受理、開辟快速通道、放寬許可期限、優化技術服務、實施包容監管、支持倮供穩價等7個方面著手,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全面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3月2日,重慶在整合梳理和補充完善前期惠企政策后,再次出臺復工復產增強版的40條措施,其中包括金融、財稅、降成本三個方面。從融資貼息到減稅降費,從科技研發到倮供穩價,這些政策舉措,對復工復產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值得一提的是,用大數據智能化手段減少“面對面”,也是一攬子舉措中的亮點。包括運用“渝快辦”、開辦企業“一網通”等平臺,在網上受理企業注冊登記申請,新增本市企業法人股東投資新設公司“無紙化”辦理功能,推進個體工商戶注冊登記“掌上辦”等等。
有序復工復產
企業復工復產,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需要落實中央關于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策略,兩手抓兩不誤。為此,重慶實施了差異化疫情防控和恢復經濟社會秩序措施。
2月8日,重慶市疫情防控指揮中心要求全市按照“疫情防控是前提,有序可控是要求”的原則,有序組織推動企業恢復生產。強調要分類別、分步驟、分人群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急需、群眾生活必需的企業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其他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并且強調企業準備不充分、不到位,相關證照不齊全、風險隱患排查不徹底、安全設備設施不全、重要崗位人員不齊、安全培訓不到位的,一律不準開工。
首先是保供企業提前復工復產。1月27日,承擔了全市近一半生豬肉品供應的農投肉食品公司就恢復了生產。公司對所有人員返崗前14天的活動軌跡,全部做了一一排查,并嚴格進行屠宰區、交易區的防疫管理。天友乳業負責人介紹,公司已安排3000人左右復工,春節期間都沒有休息,一直全力保證新鮮奶源的出產。
其次是大通道不堵塞,讓物資加速流動。重慶作為建設中的內陸國際物流樞紐,依托中歐班列(渝新歐)、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等大通道,協調轉運疫情防控物資和大宗社會生產物資:向西,中歐班列(渝新歐)穩定運行;向東,長江水道通暢不停航;向南,西部陸海新通道發車不間斷……
“疫情發生后,我們立即成立物流運輸保障工作組,一保疫情防控物資運輸,二倮在產復產企業物流運輸。”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截至2月17日,重慶開行中歐班列(渝新歐)139班、中亞班列23班;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70班、鐵鐵聯運5班、跨境公路班車123車次;長江港口運輸物資200余船70多萬噸;在境內外航線大面積停飛的情況下,包機運輸航班10架次。
分類有序復工,開設“綠色通道”。一方面,對配套企業復工復產緊急進行復核;另一方面,對企業急需原材料列入保障運輸目錄。重慶交通部門開設“綠色通道”,提供通行證,協調公路運輸原材料和防疫物資,包括醫療、防護物資生產企業所需生產物資及相關產品,市級重大工業項目建設、生產所需物資及產品,其他工業企業復工復產所需生產物資及產品等。
“龍頭”項目牽引
在推進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中,重慶有一套自己的殺手锏:牽住“牛鼻子”打通上下游,以“龍頭”項目牽引全產業鏈復工復產。
“一臺筆記本電腦,需要各種零件上萬個,僅主板上的零件就有4000~6000個,少一個都不行;必須是全鏈條的復工復產,我們才能持續生產。”緯創資通(重慶)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上游有數十家直接供應商,其中超過80%在重慶。“相關部門不僅對我們的復工復產給予了大力支持,還對我們的上游重點配套企業進行了逐一協調幫扶,全鏈條的產能正在穩步回升。”
龍頭企業“動”起來,產業鏈才會“轉”起來。重慶發揮龍頭企業、重大項目帶動和牽引作用,打通產業供應鏈和資金供應鏈。針對龍頭企業、重點企業,重慶組建了專門的產業鏈協同復工小組,一方面,重點鎖定200家汽摩、電子、裝備、材料等行業的龍頭骨干企業,“一企一策、一事一議”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另一方面,確定重點企業和重要物資生產企業的主要配套企業近800家,精準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生產有序步入正軌。
重慶還特別針對工業發達區縣,通過派駐“特派員”“聯絡員”等方式,做足做優服務,在大力推動重點企業恢復生產的同時,有力推動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復工復產。
云平臺助復工
員工活動軌跡溯源、員工居家健康自報、員工考勤、原材料組織、審批、貸款、設備遠程管控、能耗管理、物料調度、產品服務、工況監測……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這些場景,都可以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一網“搞定”。
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優勢,幫助企業盡快恢復生產,是重慶當前復工復產的一大亮點。2月15目,市經信委組織了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通過在防控期間免費提供應用服務的方式,幫助企業有序實現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當即有19家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響應,免費提供74個應用服務,涵蓋OA辦公、遠程會議、財稅服務、融資服務、供應鏈管理、供需對接等。
隨著這一舉措的推行,重慶“上云上平臺”的企業數量正在快速增長。2月22日,在金蝶云星空產業互聯網平臺上,上千家企業正在使用這個平臺。通過該平臺,涪陵榨菜從2月7日開始開展銷售業務,2月10日部分生產線復工生產。
疫情期間,用友餐飲云助力企業食堂就餐安全,提供線上點餐、無接觸取餐、食材全流程安全保障等服務;華為公司免費提供企業智能工作平臺,集成通訊錄、即時通信、郵箱、會議、考勤、打卡、報銷、審批等企業應用。
“我們為什么要大力推工業互聯網?”市經信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劉忠說,從當前看,可有效推動疫情防控,加快企業復工復產;從長遠看,它將推動重慶整個工業的轉型,為企業帶來的不僅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且還構建一個數字化的產業生態。
重慶已有不少企業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大展拳腳。如長安汽車,通過建立“長安汽車全價值鏈智能化運營云平臺”,構建了一套基于汽車研產銷主營業務的一體化智能IT運營體系,為長安汽車的數字化轉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重慶大力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的道路上,這些工業互聯網平臺影響深遠。據了解,重慶到2022年將初步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制造業發展格局,培育3~5個國家級服務平臺,建成20個以上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服務化轉型的制造業平臺。
有了這些疫情期間的硬核舉措,使得重慶企業能夠有序地從“戰時狀態”回歸“平時狀態”。截至3月2日,重慶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6475家、開工率達99.4%;市級重大在建項目復工549個、復工率98.6%;總體實現了2月底3月初基本全面復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