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松清


3月19日,重慶市衛健委舉辦了一場消殺車交付儀式,制造商迪馬股份旗下重慶迪馬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迪馬工業”)將首批5臺消殺車分別交付給西南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重慶市中醫院、重慶市公共衛生中心和重慶市疾控中心。
不久前,迪馬工業還向湖北孝感交付了急需的三輛負壓救護車。負壓救護車可通過紫外線消毒燈對病毒進行99%以上的殺滅,且每小時完成醫療艙5次換氣,再通過艙內負壓,使得艙內和外界空氣隔離。
能夠短時間內研制出消殺車、負壓救護車,迪馬工業功不可沒。
2月中旬,迪馬工業就已抓緊準備復工復產,為一線抗疫出力。
發放防控手冊、可視化網格管理、分批次同向就餐……2月21日,迪馬工業正式復工,一系列防疫防控措施,為員工全力以赴投入生產保駕護航。
“請大家先量體溫,然后接受消毒……”正式復工當天上午8時許,首批員工在廠區大門外,間隔2米,有序排隊。員工進入廠區后,分部門填寫詳細的個人情況,隨后領到一張有顏色的表格。
白色、粉色、黃色、紅色、藍色5種顏色的表格,分別對應辦公室、數控車間、鈑金車間、涂裝車間和總裝車間,內含體溫、交通、工作、午餐、居家等多個事項。
“這張《員工活動軌跡表》我們人手一份,詳細記錄了大家每天從出門上班到下班回家的整個活動軌跡,24小時閉環管理。”公司行政人事負責人楊敏說,每個部分的記錄也細化到了小時,比如交通出行,上班時段分6點半、7點半、8點半,下班時段則從下午5點半到晚上7點,對于出行方式也細分為自駕、拼車、公司交通車及步行幾類。
為了最大程度減少接觸,各部門員工在上班期間,只能在部門所在區域活動。而根據不同部門分了顏色的表格,更加便于網格管理員掌握員工的活動軌跡。迪馬工業常務副總經理文斌介紹,公司按區域劃分為24個網格,分別由24名網格管理員管理,負責每日跟進網格員工健康及活動狀況,并監督網格員工佩戴防護物品、網格工作區域衛生及消殺工作。
除了執行分色塊可視化網格管理外,迪馬工業還為員工發放了《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手冊》,將復工后可能遇到的問題都作了統一的規范:上下班如何做?食堂進餐如何做?公共區域如何做?電話消毒如何做?廢棄口罩如何處理?
兩人成排,三人成行,員工進入廠區后單循環行走,并且間隔2米以上。備區域交界處,網格管理員隨時抽查大家的體溫,口罩佩戴情況。車間里,工人們有條不紊地進行生產。
迪馬工業首批復工的員工有201人,主要任務是趕制防疫類和應急類車輛。除了已經交付的3輛負壓救護車和5臺消殺車,近期還有60輛負壓救護車正在加緊制造中。
文斌說:“疫情期間,保障員工安全生產是重中之重,公司嚴格深化細化落實市、區兩級政府關于防疫防控工作的各項要求,同時積極抓復工生產,貢獻企業的一份力量。”
除了復工加緊生產抗疫物資,迪馬股份還在第一時間出資千萬設立“迪馬醫護關愛慈善信托”,向防控前線捐贈數以百萬計的防護物資,并派出18名員工參與火神山醫院援建工作,支援武漢的后勤保障事務。另外,迪馬股份還緊急籌措了醫療物資,首批包括4160升消殺物資和1.75萬箱衛生防護品在內的物資,連夜專車運輸十幾個小時送抵武漢的一線醫院。
隨后,“迪馬醫護關愛慈善信托”又采購了第二批198580件、價值百萬元的抗疫物資,包括醫用防護手套、醫用外科口罩、防護服、醫用防霧護目鏡、醫用免水洗手液、醫用酒精等,陸續送達武漢和重慶的相關醫院。
同時,在疫情防控方面,迪馬股份旗下東原物業嚴守每一個細節,因時制宜采取多項舉措為社區與業主排憂解難。
比如,以最快速度開發的線上體溫監測上報小程序,可以24小時全天候測量體溫,盡可能切斷疫情傳播渠道。疫情期間,客戶還可通過“東原健康小助手”實現在線問診,獲得專業醫療咨詢。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在這場戰“疫”中,迪馬股份投入大量人力,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責任和擔當。
近日,迪馬股份收到一封來自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現代服務業建設管理辦公室的感謝信:“貴公司踴躍行動、雪中送炭,向隔離點捐贈一批防疫急需物資,體現了‘豈日無衣、與子同袍’的大愛境界。”
這是對迪馬股份戰“疫”行動最好的認可。
“從來沒有哪一個春天是像這樣開始的。”迪馬股份董事長、CEO羅韶穎堅信,“疫魔會退,風也始終要停,真實有分量的東西終會落地,集結為更厚重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