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宏
摘 要:歌劇合唱專業副科鋼琴課程教學目標:一是培養學生基本規范的鋼琴演奏技能,能演奏一定數量鋼琴和聲樂伴奏曲目;二是歌劇專業學生能系統掌握與聲樂藝術指導和樂隊的合作技能,合唱專業學生能掌握讓獨立的聲音融入合唱的能力。本課程致力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及伴奏織體的理解力、表現力,將中西方音樂置于各自歷史文化背景中加以認識;鼓勵學生以熟悉作品的樂譜、辨識作品的風格特征作為深入理解中西方音樂史的起點和依據,為主課專業課程學習起到積極的輔助與支撐作用。
關鍵詞:副科鋼琴;歌劇專業;合唱專業;因勢利導;差異化教學;輔助支撐
一、以結果為導向確立教學目標
對歌劇合唱專業學生而言,音樂學院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把副科鋼琴定義為一門必修專業基礎課。該課程設置初衷是:在本科學習的一二學年內,規范、有效提高歌劇合唱專業學生鋼琴演奏能力;在鋼琴演奏技巧能力訓練過程中,盡可能涉獵各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針對歌劇和合唱兩個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以滿足不同學生對鋼琴學習的不同需求,進而為學生主課專業課程學習理解提供良好支撐和輔助。
因材施教,對內容、方法、要求進行適當調試,實現副科鋼琴教學目標。首先,通過基礎鋼琴學習,改變部分聲樂專業學生讀譜習慣,使他們通過練習熟悉樂譜上各種音符符號及彈奏要求,養成嚴謹的讀譜習慣。有些同學學習作品時習慣用聽錄音的方法學習歌曲,有些民族聲樂專業的學生習慣簡譜讀譜,針對這部分同學,副科鋼琴的訓練對于他們的五線譜讀譜和雙聲部的讀譜、視奏訓練大有幫助。
其次,通過基礎鋼琴技巧訓練,使學生規范掌握正確彈奏姿勢和基本彈奏方法:手指基本達到獨立,能正確演奏非連音、跳音、連音、雙音、和弦等,并掌握樂曲中的節奏及分句,在此過程中著重訓練學生手指的獨立性、靈活性、流暢性并促進學生對音樂歌唱性——尤其是對聲樂作品伴奏織體的理解。例如連音的彈奏、踏板的運用等,加強對聲部音色的控制力,從而完整掌握作品的形象與藝術風格。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我們可視學生能力和具體學習情況,布置相當程度的練習曲、樂曲、復調、奏鳴曲等類型的曲目供其練習,提高技能,增強學習興趣。
此外,針對歌劇和合唱兩個不同專業的學生,在鋼琴基礎訓練過程中進行具有專業特點的個性化教學,產生和而不同的教學效果。在此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適當加入聲樂伴奏、四手聯彈、簡易的雙鋼琴和協奏曲演奏等形式,提升學生協作能力。面對歌劇與合唱兩個專業方向,鋼琴副科的教學必然與傳統聲樂專業鋼琴副科教學存在理念上、實踐上的差異。為更高效地在為期兩年的時間內,通過這門課的教與學,讓學生掌握更多有利于專業學習的技能,有必要把歌劇和合唱兩個專業學生的鋼琴課程分為兩個階段來進行。
第一階段,為統一的基礎鋼琴技巧教學。此階段首要訓練內容是對學生基礎彈奏方法進行規范。在規范技巧訓練過程中,我們的選曲除一些專門的進階練習,如拜爾、車爾尼、萊蒙、拉克、格基凱等的練習曲外,還可加入部分有利于聲樂專業學生主科學習的曲目,包括一些歌曲改編的小樂曲,如王震亞編曲的《沂蒙山小調》,比才的《斗牛士之歌》(選自歌劇《卡門》),黎英海編曲的《盼紅軍》,愛蒙瑞奇的《紡織歌》等等。我們還可選用一些同時擅長鋼琴和歌曲創作的作曲家作品,如莫扎特奏鳴曲、歌劇《魔笛》主題變奏曲,舒伯特《未完成交響樂主題》《小夜曲》等,著重訓練學生手指的獨立性、靈活性、流暢性,同時促進學生對音樂歌唱性——尤其是對聲樂作品伴奏織體的理解能力,加強對聲部音色的控制力,使他們能完整地掌握作品形象與藝術風格,讓聲樂專業的學生在自己熟悉的旋律中完成作品,提高鋼琴彈奏技巧。
第二階段,根據歌劇和合唱兩個不同專業方向的各自特點,實施個性化教學、針對性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加入聲樂伴奏、四手聯彈、簡易雙鋼琴和協奏曲形式,增強歌劇專業學生與藝術指導老師、樂隊以及合唱專業學生融入合唱團的協作能力。
二、歌劇專業副科鋼琴教學指引
對歌劇專業學生而言,聲樂作品雖為單旋律作品,但演唱者需與藝術指導老師或樂隊共同協作完成作品。因此,鋼琴作為一種能模擬樂隊效果的樂器,副科鋼琴課程對訓練提升學生協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適當加入一些根據歌曲、歌劇作品改編的鋼琴小品,或由這類作曲家創作的鋼琴作品,讓學生在熟悉的旋律中掌握鋼琴演奏,并將鋼琴練習成果應用于聲樂主課學習中。例如:對歌劇專業學生來說,鋼琴作品中自由節奏的處理具有優勢,《鋼琴基礎教程》第一冊貝多芬G大調小奏鳴曲二樂章《浪漫曲》17至21小節,自由節奏的段落類似聲樂作品中華彩樂段的處理,其中自由延長部分,poco rit.至a tempa這段旋律的處理,如果單純按照鋼琴作品的要求來處理,學生不易理解,操作起來也有難度。如果我們用歌劇作品中女高音華彩樂段來啟發學生去處理這種自由節奏,他們會更容易理解掌握,運用自如。
在學生掌握一定鋼琴彈奏技能后,我們還可結合其專業特點,要求他們練習一定數量的正譜鋼琴伴奏,以提升學生和藝術指導老師之間的協作能力,讓學生不僅能獨立演唱,還能精準辨析伴奏聲部,把聲樂演唱和伴奏和聲有機統一起來,增強學生對完成聲樂作品完整性的能力水平。例如:G.卡普羅詞、蒂卡普阿曲的《我的太陽》,新疆民歌、葛順中編曲的《送我一枝玫瑰花》,意大利民歌、S.卡爾蒂洛的《負心人》,G.柏伊西埃洛的《我心中不再感到青春活躍燃燒》,G.F.亨德爾的《綠樹成蔭》,舒伯特的《致音樂》《鱒魚》,莫扎特的《渴望春天》,門德爾松的《乘著歌聲的翅膀》等等。
三、合唱專業副科鋼琴教學指引
合唱專業副科鋼琴課程,有別于歌劇專業。合唱專業學生的學習方向偏重于多聲部合作,對多聲部和音色統一掌握非常必要。其平時合唱專業課的課堂專業課訓練、課后專業課作業練習,以及學期末專業課考試均為分組進行,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個聲部為一組。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培養音響比例、聲音之間平衡、縱向的和聲感,從而更好表現音樂形象,四手聯彈訓練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訓練過程中,兩位合作者不僅需要熟悉掌握自己所彈奏的兩個聲部,還應熟悉另一位合作者所彈奏的兩個聲部,這樣通過聽覺和練習熟悉四個聲部的旋律,讓各聲部音色融合、配合默契,培養縱向的和聲感,有利于聲音平衡和音樂表達,有利于提升學生融入合唱的能力。
選取曲目時,可選用藝術歌曲在創作中起主導作用的作曲家作品,如舒伯特的作品。他的鋼琴作品深受其藝術歌曲的影響,更重要的是,舒伯特的鋼琴音樂作品的情感內容及主題形象都與藝術歌曲有關。這對聲樂專業的學生來說,接觸到熟悉的旋律,可以提高他們對鋼琴學習的興趣。例如:舒伯特的《軍隊進行曲》,約翰·施特勞斯的《拉德斯基進行曲》,李斐嵐編曲的《草原英雄小姐妹》,林藹玲曲、康卻非改編的《小松樹》,王世光曲、葉飛改編的《長江之歌》,格里格的《晨景》,貝多芬的《土耳其進行曲》Op.113No.4,圣桑的《天鵝》,莫扎特的雙鋼琴奏鳴曲等。
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實現鋼琴副科普適性與差異化教學,能有效提高歌劇合唱專業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力和表現力,規范掌握鋼琴演奏基本技巧,涉獵更多音樂作品和音樂風格,豐富其音樂藝術修養。與此同時,還可增進歌劇專業學生與藝術指導、樂隊之間的合作能力,增強合唱專業學生在合唱排練、演出時對各聲部間的聽覺感和協作能力。結合學生主課專業特點、專業優勢,因勢利導開展針對性、差異化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鋼琴副科學習,更對學生主課專業學習大有裨益。
注釋:《歌劇合唱系副科鋼琴教學大綱》20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