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場媒體融合的革命,各種媒介形態、媒體資源以及傳播內容都實現了空前的整合與統一,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也經歷了由競爭到融合的巨大轉變。總之,媒體融合已經成為未來新聞傳播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如何利用好媒體融合來發展電視新聞直播成為了每一個媒體人都要高度關注和不斷探索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媒體融合;電視新聞直播;創新思考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23-0093-02
一、媒體融合的含義
(一)媒體融合的概念
目前在學界,人們對于媒體融合的概念爭論不休,說法各異,但在某些方面達成了一定的共識。美國的普爾教授提出,媒體融合的本意就是各種媒介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呈現的一體化功能的發展趨勢[1]。學界普遍認為媒體融合就是不同的媒介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形成一種新的傳播技術的過程,它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一種新型作業模式,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傳播通道和有效路徑結合起來進行數據資源的共享與集中處理,從而衍生出大量豐富的信息產品,并借助不同的媒介平臺傳遞給受眾。
(二)媒體融合特點
媒體融合在發展的過程中呈現出十分鮮明的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第一是技術先行。媒體融合得以出現的根本原因和直接推動力就是數字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成熟與廣泛應用,因此媒體融合的首要特點就是技術性。從媒體融合的發展歷程來看,能夠發現無論是早期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競爭還是當前各種媒體之間的融合,都表現出十分鮮明的技術性特點。第二是傳播媒介多樣化。單向的傳播線路和互動性不強的特點使得電視媒體越來越難以滿足受眾的要求,而媒體融合恰好彌補了電視媒體這一短板,多樣化的傳播媒介使得交互性、及時性和個性化等特點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第三是邊界模糊化。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新舊各種媒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信息傳播方式和傳播內容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發展。
(三)媒體融合的主要發展模式
從媒體融合的發展趨勢來看,主要包括3個層面的發展模式:第一個層面是戰術層面的融合,一般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營銷領域的互動與合作,例如最常見的邊看電視邊用手機“搖一搖”。第二個層面是結構層面的融合,這個層面的基本特點是一個傳媒集團同時擁有新舊多種媒體形式,各種媒體在統一的目標指引下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從而呈現出最好的傳播效果。第三個層面就是各種媒介的大融合,這是媒體融合發展的最高層次。在這個階段,數字化將成為所有媒體的共同存在形式,新舊媒體的界限也將逐步消解。
二、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直播存在的不足
(一)電視新聞直播的內容同質化嚴重
只要對我國地方電視臺的新聞節目有所關注的人,都會發現地方衛視的電視新聞節目同質化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例如《直播西安》《直播南京》等電視新聞直播節目,從節目名稱、節目定位、傳播理念、直播內容到主持風格都高度相似,這種同質化較強的新聞直播節目會使觀眾在審美和體驗上都出現疲勞,使節目效果大打折扣。當前,各種媒介的加速融合使得信息資源的共享成為必然,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聞內容的同質化愈發嚴重。在同一個時間段內,觀眾從A節目看到的新聞內容與B節目并無本質上的不同,因此如何在融媒體時代做出電視新聞直播的個性與特色,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個大問題。
(二)技術設備落后導致創新動力不足
媒體融合是傳播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關于媒體融合特點的闡述中已經高度強調了技術融合與創新的重要性。當前,對于絕大多數的電視新聞直播節目來說,技術層面的難題依舊是制約新聞直播創新的根本難題。技術設備的落后導致電視新聞節目在某些新聞資訊內容的獲取上不及時、不全面[2],尤其是與新媒體相比,電視媒體的技術設備更新較慢,在新聞資源的獲取上還存在反應不靈敏、即時性和互動性不強等短板,因此如何突破技術難題是當前電視新聞直播的重要問題。
(三)融而不合的現實困境難以解決
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新舊媒體相互取長補短,共同發力,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這是一種比較理想化的狀態。但是理想與現實存在差距,電視媒體、報紙媒體等傳統媒體都在不斷涉足新媒體領域,試圖尋求新的突破與發展,新舊媒體之間的融合看似進展順利,卻始終融而不合,浮于表面。在資本市場的驅動下,媒體融合的重點一直都放在內容生產的融合、傳播技術的融合和傳播渠道的融合上,卻忽視了在傳播學概念中最重要的一個主體——受眾。或許正是因為缺少對人的關注,所以才會出現媒體融而不合的困境。
(四)電視新聞直播的娛樂化趨勢明顯
在媒體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資源涌現出來,公眾的注意力成為了一種珍稀的資源,誰能夠最快、最大限度地吸引公眾的注意力,誰就能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占領高地,因此不可避免地一些流行化、娛樂化的元素也開始進入電視新聞直播,使得電視新聞開始出現明顯的娛樂化趨向。一些電視新聞節目為了吸引公眾注意,在一些比較嚴謹的新聞報道中進行娛樂化修飾,故意設置懸念夸張的標題,這種做法或許在短時間內能夠提高新聞的收視率,但是長此以往,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不斷被消費,最終會損害新聞真正的價值。
三、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直播的發展方向
(一)新聞直播常態化
在媒體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媒體的生存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媒體新聞資訊和信息資源都呈現出爆炸式增長的狀態,因此新聞的時效性是媒體競爭的關鍵要素。對于電視新聞直播節目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進行現場直播,充分發揮新聞現場的真實性和互動性特點,使受眾能夠更加即時、真實地感受現場氛圍。在媒體加速融合的情況下,電視新聞直播將呈現常態化發展。以數字網絡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為依托,新聞直播成本將逐步減少,操作也更加簡單快捷,加上信息資源的共享性,各種新聞素材的獲取將更加快速,這些都為新聞直播常態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新聞采編合作完成
媒體融合的最大特征是融合,合作是融合最常見的表現方式。為了適應當前媒體融合的市場生態,合作完成的新聞采編模式將成為新時代媒體采編工作的主要模式。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依托數字化技術和網絡技術優勢對傳統的新聞采編工作進行全面的優化升級,使采編工作的專業性和科學性得到大大提升。尤其是對于電視新聞直播節目來說,在新聞素材收集、當事人采訪以及新聞編輯工作等環節,都能借助媒體融合的優勢實現分工的優化與升級[3]。
(三)新聞表達多元化
隨著媒體融合的趨勢進一步加強,新聞的表現形式和表達方式愈發多元。針對同一新聞事件的報道,不同的媒體往往報道和解讀的視角會存在一定的不同,尤其是在融媒體時代,人們受到更加多元的價值觀的沖擊,新聞報道的切入點、側重點都會有所不同,更加符合受眾的信息需求。
四、媒體融合條件下電視新聞直播的創新策略
(一)以技術驅動節目創新發展
網絡技術、數字化技術以及移動通信技術的不斷革新給媒體融合的變革提供了新的助力。技術融合是媒體融合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因此對于電視新聞直播節目來說,要想取得創新發展,最首要的任務是在技術層面不斷進行融合與創新。與網絡媒體等新興媒體相比,電視媒體在技術上的應用始終處于跟跑者的位置。因此,電視新聞直播節目要主動融入新媒體環境,吸收傳播技術優勢來驅動節目創新發展。例如,可以在原有的新聞直播節目的基礎上建立客戶端和公眾號等,借助AR(增強現實)等先進技術與受眾進行真實的互動和交流,提高節目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二)優化內容,打造精品節目
不論未來媒介形態如何變化,內容為王的傳播理念不會改變。內容是制作新聞的基礎和靈魂,尤其是對于電視新聞直播節目來說,只有充分發揮內容方面的優勢,打造精品電視新聞節目,才能彌補技術層面的短板。一方面,在新聞內容的挑選上,要樹立“以觀眾為中心”的理念,關注觀眾所思所想,把觀眾最關心、最感興趣的新聞事實優先報道出來。另一方面,要創新新聞表達方式,除了盡可能客觀地陳述新聞事實之外,還應當具備獨特的見解和視角,給受眾以啟迪。
(三)創新新聞直播的運作思維
在融媒體時代,單打獨斗的運作模式已經過時,當下更講求融入與合作,因此必須轉變電視新聞直播節目的運作思維,與各方媒介交流合作,用“互聯網+”的思維與各種新興媒體、網絡平臺深入對接,融入互聯網傳播的優勢和社交的元素,提升節目的互動性和體驗性,精準對接大眾的需求,提供特色鮮明的新聞產品[4]。
(四)提高信息資源的整合能力
媒體融合的過程帶來了海量的信息,同時也帶來了信息篩選的難題,面對真假難辨、泥沙俱下的新聞信息,必須做好篩選與整合工作,從中挑選出符合大眾需求的、具有新聞報道價值的信息進行直播報道,這對新聞媒體工作者的信息整合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新聞媒體人要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新聞敏銳度,提升信息篩選與整合速度,為公眾提供最有價值的報道。
五、結語
目前,媒體融合的發展趨勢對各行各業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對電視新聞直播節目的影響頗為重大和深遠,本文就這一話題展開了深層次的討論,對媒體融合時代電視新聞直播節目的發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考。
參考文獻:
[1] 吳聰.媒介融合下我國電視新聞節目創新中面臨的問題探討[J].視聽研究,2015(11):46.
[2] 韓東華.論媒介融合條件下電視新聞直播的創新思考[J].傳媒論壇,2019,2(18):59-61.
[3] 佟欣.媒介融合條件下電視新聞直播的創新探討[J].西部廣播電視,2019(22):213.
[4] 張曉燕.媒體融合發展要求下廣播新聞直播節目如何創新[J].傳播力研究,2019(29):67.
作者簡介:李靚(1984—),女,山西太原人,碩士,編輯,研究方向:廣播電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