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雯雯



摘要:目的:在小兒濕疹護理中應用家庭護理管理,并分析其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70例小兒濕疹患兒,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35例,接受常規治療及護理;觀察組35例,在此基礎上,進行家庭護理管理。結果:觀察組患兒的總有效率為100%,護理滿意率為97.1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8.57%,護理滿意率為74.29%,差異明顯(P < 0.05);觀察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率為2.86%,復發率為5.71%;對照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率為17.14%,復發率為17.14%,差異明顯(P < 0.05)。結論:在小兒濕疹護理中應用家庭護理管理可達到輔助治療的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率及復發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小兒濕疹;家庭護理管理;復發
一、前言
小兒濕疹是兒科常見疾病,主要表現為局部皮膚丘疹、水皰、劇烈瘙癢,且反復發作,屬于遲發型變態反應,多累及頸部、顏面部,嚴重影響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1]。研究發現[2],護理方式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其治療效果及預后。家庭護理是一種較為新型的護理模式,在護理過程中,由護理人員和家庭共同參與,并以家庭為服務對象,可為患兒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護理服務。針對這種情況,本文將在小兒濕疹護理中應用家庭護理管理,并分析其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二、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70例小兒濕疹患兒。
1.納入標準:
(1)明確診斷為小兒濕疹,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診斷標準,表現為皮膚局部丘疹、痂皮、紅斑,形狀不規則,互融合成片,邊界不清,部分患兒為苔蘚樣變,瘙癢明顯。
(2)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3)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2. 排除標準:
(1)真菌、細菌、病毒感染患兒。
(2)過敏性體質患兒。
(3)依從性差患兒。
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6個月~7歲,平均(4.03±1.18)歲,病程3 d~32 d,平均(23.94±11.23) d,類型:急性滲出型濕疹15例,亞急性型濕疹10例,慢性型濕疹4例,混合型濕疹6例。對照組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齡7個月~6歲,平均(4.11±1.02)歲,病程4 d~31 d,平均(22.98±11.36) d,類型:急性滲出型濕疹14例,亞急性型濕疹12例,慢性型濕疹5例,混合型濕疹4例。
(二)方法
所有患兒均接受常規治療,治療期間,對照組患兒接受常規護理,包括指導患兒家屬為患兒準備寬松、柔軟、干凈的衣物;勤換尿布,做好會陰、臀部護理;及時清理患兒皮膚上的汗液、尿液、奶汁、唾液;遵循醫囑用藥;使用非油性護膚品保護健康皮膚,皮損創面痂皮避免強行去除;忌過敏源性食物、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涼血利尿、清熱解毒的食物等。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兒加強家庭護理管理,具體方法:
1. 認知干預
向患兒家屬詳細講解濕疹的發生機制、治療方法、護理方法及注意事項,提高家屬對小兒濕疹的認知程度。
2. 發放手冊
結合以往的臨床經驗,為其制定家庭護理管理方案,以手冊的形式發放給家屬。
3. 具體干預內容
囑咐家屬嚴格按照手冊進行科學護理,例如患兒衣物選擇、個人衛生注意事項、皮膚護理方法等;在日常護理方面,應注意環境干凈整潔,定期消毒,對患兒使用的被單、枕巾均應定期換洗;為患兒營造舒適的休息環境,規律作息,要求患兒定時上床為休息,避免因睡眠不足導致病情加重;在進行皮膚護理時,應注意刮傷患處,造成二次感染;若患處范圍較大,累及全身,應避免洗澡過頻,每日1次即可;使用溫水洗澡,仔細清理濕疹患處的分泌物,沐浴后應保持皮膚干爽;加強飲食護理,對哺乳期的患兒,應盡量通過母乳喂養,避免因飲食因素造成消化功能紊亂;根據患兒的年齡,適當調整飲食結構,確保營養攝入;囑咐家屬遵醫囑用藥,避免擅自使用激素類藥物,影響治療效果;若患兒病情嚴重,睡眠受到嚴重影響,可遵醫囑適當使用抗組織胺藥物;患兒因身體不適感明顯,極易出現煩躁、哭鬧等表現,應指導家屬耐心處理,采取恰當的心理干預方法。
4. 隨訪管理
以電話隨訪的形式,定期評估患兒家屬的執行情況及患兒康復情況,給予其必要的指導,及時調整、優化護理方案。
(三)評價標準
治療30 d后,對比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以及隨訪3個月期間的復發率。治療效果判斷:顯效:皮損及瘙癢等癥狀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皮損及瘙癢等癥狀部分消退或顯著改善;無效:上述癥狀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為前兩者合計。對比兩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總分100分,共分為非常滿意(90~100分)、基本滿意(60~89分)、不滿意(< 60分)幾個等級,前兩者合計為總滿意率。
(四)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應用X2檢驗,P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結果
(一)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患兒的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為88.57%,差異明顯(P < 0.05),見表1。
(二)不良反應及復發率對比
觀察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率為2.86%,復發率為5.71%;對照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率為17.14%,復發率為17.14%,差異明顯(P < 0.05),見表2。
(三)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兒家屬的護理總滿意率為97.14%,對照組為74.29%,差異明顯(P < 0.05),見表3。
四、討論
小兒濕疹是嬰幼兒時期高發的皮膚病,主要表現為皮損及劇烈瘙癢,病情反復,給患兒帶來極大的痛苦[3]。同時,患兒發病后,若不能給予恰當的干預措施,則會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現水皰、糜爛,嚴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及身心健康。因此,加強小兒濕疹的治療及護理干預非常重要[4]。從以往的小兒濕疹護理情況上看,僅在住院期間由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是不夠的,還需要做好家庭護理管理工作,家長應密切注意容易誘發的內、外因素,并盡量尋找可能的致病因素加以去除,積極配合治療,保持皮膚清潔,恢復和維持皮膚屏障功能,堅持使用保濕潤膚劑,將其作為基本治療。可選用5%~10%黃連軟膏、復方蛇脂軟膏等。貼身衣服可選用棉質材料,所有衣領最好是棉質的,衣著應較寬松、輕軟。床上被褥最好是棉質的,衣物、枕頭、被褥等要經常更換,保持干爽。日常生活護理方面不要使用過緊,過暖的衣物,避免過熱和出汗。有效的家庭護理管理對提高患兒治療效果、減少病情復發具有積極意義[5]。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兒的總有效率為100%,護理滿意率為97.1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8.57%,護理滿意率為74.29%,差異明顯(P < 0.05);觀察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率為2.86%,復發率為5.71%;對照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率為17.14%,復發率為17.14%,差異明顯(P < 0.05),充分顯示了家庭護理管理的應用價值。以往有研究顯示[6],對小兒濕疹患兒進行家庭護理后,患兒治療有效率可達到95.56%,護理滿意率為100%,而常規護理患兒的有效率僅為80%,護理滿意率為84,差異明顯,也證實了家庭護理管理的應用價值,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家庭護理管理的應用優勢,首先,將家庭作為服務對象,可進行更加嚴密、科學、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并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同時,以家庭護理管理手冊的形式,方便隨時翻閱,強化認知,可提高家屬對患兒的照顧程度,減少不良反應發生;此外,以定期隨訪的形式,定期了解患兒情況,調整護理方案,可提高護理效果[7-8]。
綜上所述,在小兒濕疹護理中應用家庭護理管理可達到輔助治療的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率及復發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潔.鏈式管理在小兒濕疹家庭護理中的效果及家屬健康知識掌握的觀察[J].皮膚病與性病, 2019,41(03):456-457.
[2]林燕,楊玉輝,鐘香玉,何曉華,柯熹.聯合應用氟尿嘧啶及西妥昔單抗誘發PICC導管周圍皮膚濕疹的護理[J].天津護理, 2019,27(02):198-199.
[3]李婧媛,陳蕾,趙英,賈艷輝,鄭宇.臭氧水療技術結合皮膚科特色護理治療濕疹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8,9(20):166-167.
[4]林金鳳,戴亞端.優質護理在預防新生兒濕疹中的臨床護理效果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8,9(15):69-70.
[5]楊素蓮,陳巧萍,尹頌超,張云青,謝陽,萬苗堅.周圍組織Mohs顯微描記手術治療乳房外濕疹樣癌的護理觀察[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 2017,28(12):761+772.
[6]韋艷燕.自體靜脈血穴位注射配合綜合護理干預治療慢性濕疹的療效觀察[J].全科護理, 2017,15(28):3516-3518.
[7]張曉英,孫艷.護理干預對糠酸莫米松乳膏聯合卡泊三醇軟膏治療慢性濕疹的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7,11(20):165-166.
[8]周家梅,陳軍秀,李臘梅.中藥藥浴結合維生素E乳膏外擦治療小兒濕疹的護理[J].護理研究, 2015,29(23):2927-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