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善祥 胡百蘭
在麻陽縣城之郊,有一個古老而神奇的“社區”,她的名字叫“招諭”。麻陽,這是一個“藏在深閨人未識”的小縣城,也是一個飽歷滄桑的老縣城,乃唐宋時期在此地建縣而得名,是個歷史長達百年的縣政府所在地。如今,這里是高村鎮所轄的中寨坪、富田坳、胡家、倉屋四個行政村,“招諭”是這四個村的總稱,因此有人戲言“招諭社區”。
招諭,位于瀘(溪)、麻(陽)交界之地,離縣城僅8千米,瀘麻縣級公路穿境而過。這里地處雄山北部山腳,東南為高山屏障,西北是丘陵地帶,招諭就是在這高山矮山之間方圓40平方千米、綿延5千米呈帶狀的一顆深山明珠。進入新時代的今天,這個古老“招諭社區”舊貌換新顏,“千戶新苗寨”在這里崛起,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區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一個飽經滄桑的千年老縣城
據考證,“招諭”一詞和“招諭縣”至今已有1333年歷史。《說文解字》云:招諭、即招喻,指皇帝招撫敵對勢力的諭旨,亦指以帝王名義對敵勢力進行招撫。由此可見,“招諭縣”是遵照皇帝諭旨而建的,在我國歷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更是空前絕后的。
《唐書·地理志》載:“招諭縣,屬錦州,垂拱三年(687年)置。”《舊唐書》卷四十:“唐天寶元年(742年)改錦州為盧陽郡(治所在麻陽郭公坪鄉杜莊村),治盧陽縣(麻陽)、領盧陽、招諭、渭陽、常豐四縣,垂拱三年與錦州同置。唐乾元元年(758年)復錦州。”《鳳凰縣民族志》:“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982年),改渭陽縣(鳳凰縣)為招諭縣。”《宋史》卷八十八:“太平興國七年,置招諭縣(隸辰州),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廢招諭縣,復置麻陽縣。”據考證,唐朝招諭縣歷時221年。宋代置招諭縣93年。唐宋兩代設招諭縣的時間加起來共計314年之久。(張吉長《麻陽之由來》云“招諭縣”歷時329年。)
滄海桑田,歲月變遷。自宋熙寧八年(1075)“招諭縣廢之”“入麻陽縣”后,據史料記載,曾有“招諭砦”“招諭寨”等名稱傳承延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七十年里,除“大躍進”時有“招諭營”稱謂外,公社、大隊以及鄉、村均無以“招諭”冠名的行政機構,可本地人和外地人仍然習慣性地稱這里四個村叫“招諭”。可見,從古至今,“招諭”這一名稱一直沿襲下來,從未間斷,而且聞名于世。
如今,招諭的中寨坪村母龍灣院子有“城門現”“寨子(哨所)紐上”地名,坳上院子尚存“插旗石”遺物,懷化市縣志載胡家村張家坳乃招諭縣縣衙遺址(《麻陽民族志》有“招諭縣”治所在中寨坪坳上之說),這些遺址遺跡有一定的利用與開發價值,對傳承歷史文化,打造古縣人文景觀,助推旅游發展,讓“招諭”千年古縣文化品牌重放光彩,必將產生積極作用和良好效果。
一個靚麗的“千戶新苗寨”
眾所眾知,貴州雷山的“千戶苗寨”以寨子大、古民居集中成片而馳名中外。殊不知,麻陽招諭“千戶新苗寨”以“十里洋房畫廊”景觀而名聲在外,是麻陽苗鄉新農村建設中規模最大、最集中連片、最有看點且離縣城最近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招諭,自古以來屬苗疆“社區”。《蠻僚傳·侯志》載:“神宗熙寧八年(1075),朝廷在湘西南增設黔安寨、安福寨、招諭寨、豐溪寨、城步寨,進一步控制苗蠻集團。”據史料記載,早在明朝時期,麻陽的招諭和爛泥、古立寨、達僚、巖門、石羊哨、錦和、燕子巖、紅崗寨等地,都是當年苗民與統治者抗衡的古戰場。《湘西苗疆全圖》中標有“招諭”地名。孫家儉的《湘西苗人》載:麻陽苗族,在明清時期,比較集中聚居的有“張家堡、老旺、牛天、板半、銅信溪、曹家、田家沖、龍頭板、橫土、新田、冷風坳、羊角、中寨、楊家、譚家、龍坪、隴頭等大小二十五寨”。文章中的中寨,乃今中寨坪村;楊家,即今楊家自然村;譚家,是指中寨坪村的母垅灣、坪上、坳上、倉屋村的譚家喇上等自然村寨。
盡管時代變遷,但“招諭社區”這個千百年自然形成的社會共同體沒有變,而且始終充滿著生機和活力。這里的人們在這塊土地上一代代繁衍生息,和諧共處,固守和耕耘這塊古老而神奇的“社區”。1949年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這個古老的“苗疆社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詩贊曰:昔日招諭窮山鄉,如今百業齊興旺;高山矮山金銀山,大坡小坡瓜果香;滬麻公路穿境過,白油大道路成網;家家喜住小洋樓,戶戶脫貧奔小康;萬家燈火不夜城,千戶苗寨新氣象。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馬中建、王行水、譚善祥撰寫的《封山育林一明珠》的長篇通訊,先后在《民族團結》《湖南林業》、湖南電臺等新聞媒體宣傳報道。1989年11月6日,《中國農民報》以“綠色一明珠”為題,用整版篇幅在頭版刊載,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
這里居住集中,如同一個小城鎮。招諭地域內的4個村,1800多戶、近萬余人。除個別特別戶外,家家戶戶修了新磚房,大都是二樓一地別墅式的小洋房,長達5千米長別墅群遍布小溪邊和滬麻公路兩旁,數十個大寨小村,村連村、戶連戶,長長的小溪像一條金絲帶,把各村寨鑲嵌起來。每到夜幕降臨,這里萬家燈火,宛如一個繁華的不夜城,可堪稱麻陽的“千戶新苗寨”。
一個呼之欲出的旅游度假區
招諭,這里不僅是亟待開發的古縣文化處女地,是麻陽新農村建設品牌的首選地,更是最美鄉村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的目的地。目前,富田坳生態休閑旅游度假區項目已編制了投資建設書,并成功入列懷化市2020年生態旅游產業招商名錄,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富田坳村距縣城11千米,全村總面積8.3平方千米,總人口2598人,是一個省級貧困村。度假區項目是以碧里洞大峽谷為核心景區、按國家3A級景區和國家生態旅游示范標準進行規劃和建設。亭香沖、坡頂田等主要景點,坐落在麻陽第二大名山雄山之中,海拔800余米,境內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是一個綠色寶庫和天然氧吧,常年氣溫低于縣城10攝氏度以上,是城郊炎夏避暑、游山玩水、休閑康養的一個理想之地。
這里,人文和自然旅游資源豐富多彩。我國歷史上民間廣為傳誦的一代清官滿朝薦五年苦讀中舉人的雄山冷水峰書院與亭香沖近在咫尺。境內有縣域最美自行車騎行路線,油路、游道在景區內已互連互通;坡頂田小一型水庫、金雞叉小二型水庫規劃為水上樂園,已開發的羊肚坡十里野生杜鵑花觀賞基地、亭香沖千畝桃花觀賞基地,賞花觀光的游客絡繹不絕;碧里洞大峽谷及其棧道、瀑布、淺灘漂流等景點正在招商引資和緊鑼密鼓地籌建;坡頂田的紅心獼猴桃、高山黃桃、金秋梨,品質一流,遠近聞名,紅心獼猴桃曾在2008年榮獲湖南西部農業博覽會金獎。如此的生態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區,無疑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
這里,山美物美村莊美,深深地吸引著外界的客人前來游玩。近年來,每當杜鵑花、桃花盛開,四面八方的游客紛至沓來,杜鵑花開的兩三個月里,每天前來賞花的有幾百人。麻陽攝影家協會“行攝美麗鄉村”“麻陽作家寫麻陽”等先后組團到陽肚坡杜鵑花基地采風,“新麻陽”的記者專程到亭香沖采訪黃桃、紅心獼猴桃的豐收景象。凡是到過杜鵑花基地賞花、觀景的人,大都要去陽肚坡古老的烽火臺上站一站,以抒發自己內心的喜悅。他們遙望遠方,麻陽縣城盡收眼底;俯瞰招諭鄉村,尤其是千戶新苗寨的美麗景象映入眼簾時,無不驚嘆:“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招諭太美了!是鄉村旅游的一個好去處。”
新時代新作為。在奮進新時代的新形勢下,富田坳黨支部、村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縣農業農村局、縣水利局、縣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牢記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順應時代,迎難而上,率先在古老“招諭社區”吹響了“富田坳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區”的號角,不久的將來,麻陽城郊集古縣、新村、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區于一體的璀璨明珠必將大放異彩。
(譚善祥:副研究員、原懷化市社科聯主席;胡百蘭:女,麻陽縣高村鎮富田坳黨支部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