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城市化的迅速發展,鄉村文化不斷被邊緣化和消解,具備濃厚的亞文化屬性。短視頻的興起推動了鄉村亞文化群體的自我表達,形成新的線上社群和群體認同?!袄钭悠狻焙汀稗r村會姐”同為短視頻美食博主,被主流社會構建出不同的鄉村文化形象,但都有共同的消費主義本質。城市主流文明均通過短視頻的形式對兩者進行了商業化的收編,“李子柒”的中華傳統文化輸出屬性更是被城市文化以意識形態的方式收編進主流社會文化中。
關鍵詞:短視頻;鄉村文化;亞文化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19-0008-02
一、鄉村文化的亞文化屬性
亞文化(subculture)是通過風格化的方式挑戰正統或主導文化,以建立集體認同的附屬文化形態。當亞文化開始傳播時,主導文化會從各個方面對其進行再界定和控制,商品化和意識形態化是兩種主要手段[1]。
鄉村文化建立在農業文明的基礎上。隨著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鄉村物質經濟不斷凋敝、生產生活空間不斷縮減,鄉村人的精神世界在城市的嘈雜聲中迷失。在城市本位的語境下,鄉村文化不斷被解構,成為帶有亞文化屬性的邊緣文化。從城市文化和工業文明的角度看,鄉村不斷成為“貧窮”和“野蠻”的代名詞,兩者的地位不再平等。鄉村文化逐漸附屬于城市文化、精英文化、工業文明等主導文明[2],具備了亞文化屬性。
二、短視頻帶來的自主表達
根據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9年6月,無收入及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網民群體占比為26.3%,短視頻用戶達6.47萬人,使用率高達75.8%[3]。短視頻以低門檻、直觀便捷、刺激感官的特點強勢來襲。尼爾·波茲曼描述文字閱讀需要“富有邏輯的復雜思維,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對于自相矛盾的憎惡,超長的冷靜和客觀以及等待受眾反饋的耐心”[4]。短視頻APP快手作為極少數將目標用戶垂直于這一群體[5]的產品,占據了大量的鄉鎮一級市場。鄉村群體對短視頻的大規模使用,為日漸破碎的鄉村構建了線上交流的公共空間,新的線上群居部落形成,新的亞文化形態和群體認同逐漸建立起來。不同于鄉村影視劇作品等精英主義話語下的藝術創作,短視頻里每一個村民都可以是一個傳播中心,及時性、隨意性、草根化的展示,使其更加接近真實的鄉村。
三、“農村會姐”和“李子柒”的對比研究
“李子柒”憑借“古風美食”這一特色在短視頻領域脫穎而出,其視頻由經紀公司攝制,制作精良,緊扣傳統節氣與特色美食,收獲了大量粉絲。截至2020年1月,微博的粉絲數量已超2200萬,在海外也收獲了大量好評?!稗r村會姐”是快手APP上擁有986萬粉絲的一名短視頻博主,家住河南濮陽。其視頻以家常飯菜的制作方法為主,搭配與兒子、婆婆的簡短對話,短小精悍,實用性強,展示了原生態、粗糙的鄉村生活和飲食。2020年1月獲得快手“美食達人”“新銳達人”的稱號。
(一)文化特點:“精粹”與“俚俗”
“精粹”,意為精美純粹,還可作“精髓”“精華”?!百邓住眲t意為“粗野鄙俗”或“世俗”“民間”?!袄钭悠狻币曨l中的菜多是豆瓣醬、荷花酒、臘肉、重陽糕等蘊含中華傳統文化特色的美食。就地取材、原生態烹飪和制作方式也透露出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李子柒”的視頻頗有一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隱士風格?!扒嗌骄G水、土地荷田、竹林木屋、土灶大鍋、鳥禽牲畜等意象堆積成為影像符號,向受眾反復傳遞一種遠離工業化和城市化,回歸簡單質樸的田園生活的理念”[6]。這樣的文化氣息是將鄉村生活中符合當下主流審美的元素加以提煉,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粹思想加以凝聚,再用現代化技術進行藝術加工后的產品。
相比之下,“農村會姐”的視頻則體現了未經打磨的原生態北方村莊生活。雞蛋灌餅、韭菜包子、糖醋魚……平凡的家常菜、粗糙的農房和鍋碗瓢盆、地道的河南方言,配上一句句“娘家人”“兄弟姐妹”的親切呼喊,一位質樸的鄉村婦女的家庭生活被呈現出來。其視頻拍攝沒有運用什么技巧,表現出了一種真實的、世俗的、粗糙的“俚俗”鄉村文化風貌。
(二)使用價值:觀賞性與實用性
“李子柒”的美食視頻極注重美感,注重對光影和線條的運用、焦點的變換與虛化、景別的切換,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但其所拍內容,取材自然、純手工制作、時間跨度長、沒有解說,這一切都指向了視頻的審美藝術取向,普通人想看了她的視頻后就學會烹飪,可以說是不現實的。而“農村會姐”做的家常菜,食材普通易得、步驟詳細、解說清楚,只要觀眾有一雙手和足夠的時間,就可以看著視頻做出一道菜來。
(三)文化屬性:主流宣傳與草根亞文化
“李子柒”的“精粹”和觀賞性,決定了她的視頻會擁有更廣泛的受眾群體。在海外,“李子柒”僅在YouTube上就有750萬粉絲,喚起了外國人對東方國度的無限向往。其視頻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表達也讓“李子柒”成為被主導文化認可的網絡紅人。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主流媒體都將其視為中國文化輸出的代表。
相比之下,“農村會姐”的真實、粗拙、實用,使其影響力更多地集中在其所在的村莊、縣城一帶。從城市視角來看,“農村會姐”的美食短視頻是缺少韻味的。缺乏表達窗口的鄉村個體偶遇短視頻的契機,個體被無限放大?!稗r村會姐”在快手上收獲巨量粉絲之后,她的妹妹“會姐二妹(娟妹)”“會姐三妹(巧妹)”均以相同的形式在快手上進行短視頻創作,也收獲了相當數量的粉絲。放眼整個鄉村世界,有無數個“農村會姐”這樣的微觀傳播節點,他們不斷向外輻射,相互連接,形成了與城市文化、審美相對的鄉村草根亞文化群體。
(四)共同的消費主義本質
在互聯網時代,“粉絲—流量—現金”的社群經濟利益鏈條已經形成。社群里的用戶通過互動、交流、協作和相互影響,對產品、品牌產生信任,建立情感,并因此產生價值反哺,具有自運轉和自循環性。
“李子柒”以優質的內容、大量的粉絲群體、較高的播放量吸引了很多廣告品牌和投資方。她選擇“羽西”品牌做廣告代言[7],與微念科技的攜手更使其充分利用社交媒體資源,迅速成長為自帶流量的大IP。流量過后就是變現,平臺流量分成、廣告代言、電商都是“李子柒”正在運用的變現方式?!稗r村會姐”則并沒有大量地接廣告,主要是通過平臺分成、禮物打賞和產品推廣在快手平臺獲取收入。收入渠道和額度雖然不及“李子柒”,但也是流量紅利的獲利者。
四、短視頻對鄉村文化的構建與收編
“李子柒”和“農村會姐”呈現出來的文化風貌和社會認可度有著本質的差異。這是短視頻構建出的不同形態的鄉村文化,而兩者的差異實質則是主流文化對鄉村亞文化收編方式的不同。
赫伯迪格在著作《亞文化:風格的意義》中認為:“亞文化通常通過兩種途徑被整合和收編進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秩序中去:第一種是商品的方式,把亞文化符號服飾、音樂等轉化成大量生產的物品;第二種是意識形態的方法,支配集團——警察、媒介、司法系統——對異常行為貼標簽并重新界定。”[8]
“李子柒”和“農村會姐”均在短視頻時代成為了社群經濟的其中一環。原本具有階層維度的亞文化風格一旦成為商品,被推廣為一種普及符號,就和原本的情境相互分離,變成了一種無階層的文化。亞文化的“交易價值”形成了,“實用價值”卻消失了[1]。當“李子柒”的傳統風物成為網店銷售品的廣告,當“農村會姐”的直播和短視頻成為商家眼中的潛在用戶,人們再想到“短視頻”一類的詞,便會想到“直播打賞”“微商”“電商經濟”等此類意義。其本身所具有的鄉村文化特質和亞文化抵抗意識不斷消解在平臺和商家的利益邏輯鏈中[5],成為整個互聯網時代乃至整個主流社會中的一環。
進一步來講,“李子柒”式的古風美食視頻,配色、鏡頭、配樂、畫面均由團隊利用現代化拍攝設備和剪輯技術完成。時代的發展和快節奏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人們的焦慮和疲憊感劇增,“李子柒”的美食視頻契合了這種心態,這也與當下傳統文化的復興潮緊密相關。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升,我國亟須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不僅要讓國際社會認可中國經濟,更要讓其認可中國文化?!袄钭悠狻本褪且粋€有意識形態色彩的文化符號,成為文化輸出的代表。
五、結語
短視頻的興起推動了鄉村亞文化群體的自我表達,形成了線上社群和新的鄉村亞文化身份認同?!袄钭悠狻焙汀稗r村會姐”同為短視頻美食博主,在文化特點、使用價值、文化屬性上被構建出不同的鄉村文化形象,但都有著消費主義的共同本質。城市主流文明對兩者均進行了商業化的收編,“李子柒”的中華傳統文化輸出屬性更是被城市文化以意識形態的方式收編進主流社會文化中。
參考文獻:
[1] 胡疆鋒.意識形態 媒體 商品—亞文化的收編方式[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9(1):158-159.
[2] 趙霞.傳統鄉村文化的秩序危機與價值重建[J].中國農村觀察,2011(3):80-86.
[3]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現狀統計報告》 [R/OL].中國網信網,http:// 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2019-08-30.
[4] 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章艷,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77-78.
[5] 劉娜.重塑與角力:網絡短視頻中的鄉村文化研究——以快手APP為例[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5(06):167-174.
[6] 蔡竺言.媒介景觀:作為“他者”的鄉村——鄉村美食類短視頻的文化解讀[J].新聞傳播,2019(07):63-64.
[7] 董璐.淺論微博簽約自媒體的內容生產——以美食視頻博主“李子柒”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7(23):84-85.
[8] 迪克·赫伯迪格.亞文化:風格的意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90-94.
作者簡介:胡雅晗(1999—),女,河南鶴壁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