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數字媒體時代,電影的消費者不再是單方面的電影內容的接受者,他們對碎片化信息的處理方式也被放到了字幕翻譯策略中,這極大地改變了電影字幕最終的呈現面貌,以往評價字幕翻譯是否對等的視角不再是考察一部電影字幕的唯一視角。電影《赤壁2》的韓文字幕翻譯反映了在數字信息化時代,觀眾習慣的信息處理方式在電影字幕中得到反映的現象。
關鍵詞:字幕翻譯;非線性傳播;觀看體驗;《赤壁2》;韓文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19-0040-02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文化輸出視角下中文電影的韓文字幕翻譯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5C0851
一、引言
在數字信息化時代,社交媒體以及視頻網站的用戶日益增多,大眾的文化消費習慣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他們不再是被動的消費者,而是積極的文化創造者和傳播者。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筆者發現在海外上映的國產電影字幕也出現了非線性傳播的特點。作為大眾文化的創造者,消費者所習慣的網絡信息處理方式更多地呈現在了外文字幕中。
二、視聽翻譯與電影翻譯
視聽翻譯研究,即AVT研究,始于1995年。最近十余年,這一始于西方的研究領域在國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并不斷取得了新的進展,不僅如此,研究的范圍也在不斷拓展。這與國內網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網絡的普及,視頻網站的人氣日益高漲等都是重要的背景因素。目前,國內視頻網站中新興的彈幕交流等都納入了視聽翻譯研究的領域。
也有部分視角認為視聽翻譯過于娛樂性,不具學術性。對于這一觀點,Nida在《翻譯科學探索》中曾對視聽翻譯的其中一個研究分支——電影翻譯的重要性進行了評述。他說:“有些人認為電影翻譯是邊緣學科,并不重要。對此我不甚贊同,在語際交際中,就影響力而言,電影翻譯已超過了書籍翻譯,而且成功的電影翻譯對于電影業至關重要,觀眾對至少四分之三的外國電影的接受程度取決于恰當的電影翻譯。”[1]
電影字幕翻譯是視聽翻譯,即AVT的重要研究范疇,電影字幕翻譯研究也是視聽翻譯領域最初的研究對象。AVT研究的本質是媒介跨文化傳播,需要運用傳播學、文化學、社會學、翻譯學、語言學等多種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2]。因此,電影字幕的翻譯不僅僅是翻譯學的研究領域,還涉及很多交叉學科,包括社會文化層面和一些硬件技術層面。
本文從社會文化層面研究和分析韓國上映的中文電影的翻譯情況。開展對非通用語國家電影翻譯情況的研究,可以豐富對字幕翻譯這一領域的認知,這對擴展和豐富視聽翻譯的特點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與世界的交流日益密切,不僅我們接觸到的視聽材料日益豐富,更多的優秀中文電影作品也正在走向世界。韓國的電影市場,對中國歷史、武俠類的電影接受度很高[3]。因此電影翻譯研究領域不應僅僅局限于英語,對更多國別和語種的電影字幕翻譯進行研究,對探索普遍意義的AVT 理論、范式或規律將有更大的幫助。
三、非線性傳播與文化認同
(一)非線性傳播及其特點
文化消費在不同的年代、社會背景、文化背景、政治背景下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以中國為例,在20世紀的一定時間段,文化市場活力匱乏,文化商品類型單一,消費者并沒有太多可以發揮的主觀能動性,被動性的消費模式占絕大多數[4]。在這樣的背景下,傳播是線性的,自上而下,由社會的精英層或主導層掌控。我們稱這樣的文化傳播為線性文化傳播,在這樣的背景下,消費者沒有任何內容參與的行為或習慣的體現,他們更多是被動接受。
到了目前的數字媒體時代,傳統的文化傳播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普通大眾參與視聽產品的收集和傳播,消費者同時也是文化內容的創造者、生產者與傳播者。文化的線性傳播方式被打破,非線性傳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這樣的變化給電影字幕的翻譯帶來了新的變數,雖然電影字幕與網絡劇不同,不是由這些消費者通過彈幕或視頻加工的方式完成的,但是這些生活在數字媒體時代的消費者的碎片化信息處理習慣被認同,他們習慣的信息處理方式勢必被考慮。
(二)非線性傳播下電影字幕的特點
對電影這一大眾熟悉的藝術形式而言,在數字媒體時代,它的字幕翻譯也呈現出了不同的特點。關于傳統電影字幕翻譯的特點,鄧萍在《中國電影“走出去”:配音及字幕翻譯的策略——基于英文電影We’re No Angels配音與字幕翻譯實踐的反思》[5]一文中以央視電影頻道的譯制規范為例,對電影字幕的字數規范、標點規范、時碼標注、對白規范進行了整理,比較具有參考借鑒意義的是字數規范和標點規范這兩個條目。在字數規范上,每行唱詞最多不超過15個漢字,標點和空格占一個字符;在標點規范上,除了省略號和空格,其他標點符號一律不得出現。
韓語同漢語屬于不同語系,但韓文兼具漢字字形的特點,因此韓文電影字幕翻譯在字數規范、標點規范上對標上述標準,依然具有參考意義。筆者發現,以電影《赤壁2》為例,中文電影的韓文字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字幕字數的長度,超過20個字符的唱詞幾乎隨處可見,而在處理上,將很長的字幕進行兩行字幕處理的方法更為常見。
五、結語
在數字化信息時代,習慣了碎片化信息處理的電影觀眾更偏好精準有效的信息獲得。字幕翻譯在精簡的同時還應做到準確,只是追求“簡”的字幕翻譯,將導致信息遺失或偏誤,不利于電影中包含的文化信息的傳達,此類問題在電影的外譯過程中應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1] 奈達.翻譯的科學探索[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178.
[2] 左晉.從文化傳播的視角看電影《歸來》韓文字幕翻譯[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02):154-155.
[3] 麻爭旗.影視譯制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出版社,2005:324.
[4] 王爽.互聯網與文化生產、推廣和消費研究[D].山東大學,2016:150.
[5] 鄧萍.中國電影“走出去”:配音及字幕翻譯的策略——基于英文電影We’re No Angels配音與字幕翻譯實踐的反思[J].電影評介,2016(22):16-22.
作者簡介:左晉(1985—),女,貴州六盤水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韓語口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