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我國各領域均受到了較為深遠的影響,新聞編輯工作便屬于其中的代表。基于此,本文簡單分析數字時代新聞編輯工作的主要特點,并深入探討數字時代新聞編輯工作的策略及轉型路徑,希望能夠給相關從業人員帶來啟發。
關鍵詞:數字時代;新聞編輯工作;轉型;數據可視化團隊
中圖分類號:G2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19-0130-02
一、前言
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下,近年來我國新聞行業不斷優化和完善,傳統媒體運行方式也因數字時代而發生改變,各媒體融合趨勢不斷增強。為更好地適應數字時代,新聞編輯工作的開展必須結合時代并進行針對性轉型探索,這是本文圍繞數字時代新聞編輯工作的主要特點開展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二、數字時代新聞編輯工作的主要特點
(一)新聞報道的組織者
在數字時代下,新聞編輯在新聞報道中的重要性顯著提升,屬于新聞報道的組織者。對社會影響力逐漸提升的新聞來說,新聞編輯在數字時代承擔的責任不斷增加。現階段受眾希望通過新聞媒體獲得更多的新聞事實,并希望深入參與新聞討論,這種情況下新聞編輯必須通過立體的新聞報道逐步取代傳統新聞報道,靈活運用組合報道、系列報道、新聞報道等形式,有效解決單一新聞報道存在的缺陷,更好地把握輿論導向,為社會公眾提供參與新聞報道的渠道[1]。
(二)制定編輯方針
在數字時代,新聞編輯還需要負責編輯方針的制定,在新聞的形式、排版、內容方面,編輯方針涉及的行為指南均需要得到嚴格的遵守。無論媒體形式如何,編輯方針均需要知道新聞編輯的業務和工作,而通過制定編輯方針,新聞編輯即可在數字時代更好地策劃每個新聞的欄目及版面,保證新聞的報道和傳播能夠更好地采用大眾容易接受的方式,由此提升輿論引導效果。新聞編輯決策以及設計會對很多媒體產品造成影響,如新聞編輯可實現對不同媒體定位的更好把握和特色宣傳,形成產業鏈的媒體可擁有更好的傳播效果,新聞編輯創新、新聞業務發展也可獲得動力支持[2]。
(三)顯著的廣泛性
近年來傳統新聞媒體受到了數字時代的巨大沖擊,為應對這種沖擊,提升自身競爭力,傳統新聞媒體必須明確自身優勢,并以此針對性優化和創新新聞內容,更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由此提升新聞內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更好地為各類受眾提供新聞服務。新聞編輯需關注電視媒體的藝術性和社會審美需求,以此在保證新聞內容真實的同時結合各類藝術形式,輔以新聞內容的創新,即可改變新聞模式。為增強新聞藝術性,可引入新媒體,更好地吸引受眾注意力。通過進行綜合分析可以發現,數字時代下新聞編輯的工作方式增多,新聞傳播方式日趨豐富,不斷增加的新聞編輯途徑使得新聞編輯必須抓住新的發展機遇,更好地滿足受眾需求,實現媒體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四)鮮明的創新性
除上述特點外,數字時代的新聞編輯工作還具備鮮明的創新性特點,這種創新主要體現在新聞思想內涵、新聞編輯美學、新聞節目功能與形態等方面的創新優化上。創新優化新聞思想內涵指的是新聞編輯需要將工作與新媒體融合,積極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更好地制作出貼近受眾、趣味性強、真實的新聞,在這一過程中新聞編輯還需要積極與受眾互動,進一步提升工作質量;創新優化新聞編輯美學指的是新聞編輯需要關注工作過程中藝術形式方面的創新,并保證新聞能夠對受眾產生積極的影響,新聞傳播可得到美學價值的支持,新聞內涵也能夠隨之豐富,以此實現“軟硬”程度上的平衡,更好地拉近新聞與受眾的距離;創新新聞節目功能與形態源于數字時代的影響,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不斷融合,新聞節目的內容和形式自然會不斷創新,新聞編輯工作受到的影響也需要得到重視,由此關注大眾、社會及輿論,不斷創新新聞節目的形式和內容、優化新聞節目形態,新聞編輯工作的創新即可更好地適應時代。
三、數字時代新聞編輯工作的策略選擇
(一)提高新聞編輯素養
為更好地開展數字時代的新聞編輯工作,保證編輯質量,必須提升新聞編輯素養,同時提升新聞編輯的工作效率。通過提升新聞編輯的綜合素養,新聞編輯可更好地向版面美觀性和豐富性方面轉移工作重心,新聞信息的內涵和受眾的關注度均可由此得到豐富和提升,新聞編輯工作綜合水平也可隨之提高。新聞編輯必須樹立學習意識和質量意識,不斷自我學習、自我優化,以提升綜合素質和工作效率。為更好地適應數字時代,新聞編輯還需要加深對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的了解及掌握,并在新聞編輯工作中更好地應用這類技術,在計算機工具、統計學等科學的工作方法下,提升新聞編輯工作質量和效率、優化新聞傳播效果、吸引受眾注意力[3]。
(二)積極拓展新聞渠道
數字時代下新聞編輯還應關注新聞渠道的拓展,并豐富新聞素材,更好地適應時代變化。在具體工作中,新聞編輯需結合最佳的新聞話題進行加工、編輯,以優化提升新聞傳播效果和質量,更好地實現新聞編輯工作的目的。在數字時代,新聞信息具有質量參差不齊、結構復雜、數量大的特點,新聞的真實性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定的損失,因此新聞編輯需要具備更高的新聞信息敏銳度,并掌握挖掘新聞信息的能力,以此在利用龐大信息數據庫的同時提高新聞信息真實性,更好地把握新聞信息源與新聞信息特點,以精準判斷新聞信息價值、快速提取有效信息,達到新聞編輯工作的目的。此外,還需要考慮新聞傳播整體方向,新聞編輯工作需發揮指揮性和引導性,在收集可用新聞信息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渠道,同時,對新聞信息的二次加工也不容忽視,以提煉出新聞信息和新聞話題的核心價值,提升新聞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為新聞編輯工作綜合質量、新聞業的社會效益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加強新聞信息把關
受數字時代快速發展的新媒體的影響,新聞信息真實性開始受到廣泛質疑,在這種情況下新聞編輯必須加強新聞信息把關,充分發揮傳統新聞媒體的優勢。作為新聞傳輸到受眾層的最后關卡,新聞編輯是新聞信息的把關口和質檢員,新聞信息存在的思想政治與技術、政策偏差是新聞編輯信息質量問題的主要表現,這類問題往往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失。因此,新聞編輯必須重視新聞信息質量,嚴把質量關,這樣才能保證對相關新聞信息質量問題的及時發現、及時處理,確保新聞編輯工作根本任務的完成,并有效提升和優化新聞質量和傳播效果。
四、數字時代新聞編輯工作的轉型路徑
(一)數據可視化團隊與透明新聞
為更好地適應數字時代,新聞編輯工作轉型應關注數據可視化團隊與透明新聞的打造,新聞編輯部應吸納專業的數據可視化團隊,并由可視化設計師、數據科學家、確定選題的內容設計編輯作為數據可視化團隊的核心人員。基于數據可視化團隊的打造,可保證數字時代新聞的客觀性,并提供多種形態的新聞,如視頻、音頻、圖表。通過數據可視化團隊的打造,還能克服數據分析偏見,更好地將最有利于公眾接受、最真實的信息形式呈現給受眾,新聞編輯的價值也能得到更好的體現。基于數據可視化團隊,還應實現透明化的新聞核實,使新聞客觀性得到更好的保障。
(二)重點關注數據還原
為實現數字時代新聞編輯工作轉型,必須基于數據本身提高新聞編輯的素養。現階段我國很多新聞媒體未建立專業數據庫,通過公共數據平臺或與數據公司合作獲取數據的情況較為常見。數據本身具備客觀性,但看待、分析數據的過程往往無法保持客觀,不具備新聞專業主義的數據分析員往往無法較好地服務于新聞真實性。如分析員不具備新聞專業主義且把關人缺乏數據分析能力,帶著預設去分析數據,將導致客觀數據成為新聞編輯的桎梏。在數據團隊加入的同時,作為新聞傳播把關人的新聞編輯必須具備敏銳的數據感覺、高超的數據素養,并能夠準確分辨有價值的數據,這樣才能更好地挖掘有價值數據背后的故事,保證新聞報道的質量。在具體的實踐中,新聞編輯必須準確判斷數據來源可信度,并基于自身敏銳的感覺,結合社會情境進行數據還原,以明確受眾和數據的關聯,更好地提供新聞報道。
(三)強化知識管理
為更好地適應數字時代、服務受眾,數字時代的新聞編輯還需要強化對大數據的利用,在發揮傳播新聞功能的同時,強化知識管理,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轉變觀念。這里的知識不僅包括新聞事實,同時包含布告欄、娛樂活動、傳統廣告、專家解答受眾疑問的抽象知識,這類知識可實現受眾對現實想象的構建,提供受眾日常所需,并引起討論、傳播,誘發行動,形成意見,大數據對這類技術的支撐極為關鍵,新聞編輯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也不容忽視。需克服消費主義在個性化信息推薦中的影響,這樣知識管理才能夠真正為受眾提供其“應該知道的”和“想要知道的”,新聞編輯也能夠由此保證新聞媒介真正成為知識的傳播者和管理者,公共對話的組織者身份可逐步取代以往單一的傳播媒介身份。新聞編輯在數字時代必須基于知識管理提高公眾獲得新聞信息后的行動能力,以此更好地傳播新聞信息,為受眾尋求問題的解決路徑提供支持。
五、結語
數字時代的新聞編輯工作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基于此,本文提出的提高新聞編輯素養、積極拓展新聞渠道、加強新聞信息把關、打造數據可視化團隊與透明新聞、強化知識管理等內容,是可行性較高的數字時代新聞編輯工作發展路徑。為更好地適應數字時代,新聞編輯工作發展還需要關注深度報道編輯的探索、大數據技術的充分應用、智媒趨勢下的思維拓展。
參考文獻:
[1] 朱雅群.數字時代新聞編輯工作的主要特點[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13):130-131.
[2] 姚遠.談大數據時代新聞編輯的轉型與堅守[J].傳播力研究,2019,3(34):122-123.
[3] 胡杰.融媒時代深度報道編輯的變與不變[J].青年記者,2019(22):13-14.
作者簡介:劉元濤(1979—),男,山東煙臺人,本科,編輯,研究方向: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