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技與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網絡技術也是日新月異,信息、數據的傳播速度超乎想象,新媒體的崛起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已經在各行各業中得到廣泛傳播和應用。傳統媒體應當緊跟時代步伐,讓大數據技術與新聞采編工作深度融合,推動組織再造、架構重整、轉型升級,生產出高質量的新聞產品。
關鍵詞:大數據;新聞采編;應用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19-0150-02
現階段我們面臨著深化媒體融合、全方位建設全媒體的重要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1]。認真研究并做好大數據背景下的新聞采編工作,對提高新聞傳播能力、拓展新聞傳播載體、豐富新聞產品內容、傳播黨的理論、在網絡空間凝聚思想共識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數據技術為新聞采編工作提供了巨大機遇
大數據主要指存儲于網絡當中、海量而錯綜復雜的數據信息。大數據包含的內容不僅僅有結構型的數據,而且還包括文本形式、圖片形式等非結構型的數據內容。大數據技術可對各方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集中處理,實現對數據的高效管理,已成為現在社會收集管理信息的主流[1]。雜亂地分散于各種錯綜復雜的網絡上的數據信息,經過大數據技術的集成分析與深度挖掘處理,最終被有序地管理在一起,成為我們所看到的有效的數據信息。通俗地講,新聞采編工作就是指對新聞信息進行采訪與編輯。大數據技術與新聞采編工作具有極大的相關度。兩者本質上都和信息的收集與處理有關,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兩者具有相對獨立性,但又相互依存。新聞采編工作要求新聞采編工作者在人們生活節奏加快、文化消費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充分考慮受眾對信息完整性的需要,整理并客觀地呈現新聞事實,引導輿論導向。大數據為這些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具體而言,這些便利主要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第一,大數據的內容及體現形式非常豐富,包含人們工作生活所需的文字資料、視頻資料、音頻以及圖片資料、圖表資料等。第二,新聞信息利用大數據進行傳播的過程中,可以為了新聞傳播效果,靈活采用不同的傳播形式,如文字形式、圖表形式、視頻形式等,使新聞傳播手段以及新聞表現形態更加豐富多彩。第三,大數據的原理是利用相關的數據進行研究,通過對比分析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得出有價值的內容。這也增強了新聞采編的科學性和可預測性。馬克思歷來看重研究的精準化,曾將是否能成功地運用數學作為衡量一門科學是否真正完善的標準。新聞采編人員采用大數據的方式對各種數據進行分析和精確處理,可以幫助采編人員全面認識新聞事實、深刻理解新聞事實的本質意義,進而提高新聞產品的思想性和易傳播性,切實發揮這些數據存在的價值。在西方還出現了一種精確性報道類型,即在系統地采集新聞事實數據的基礎上進行定量描述、分析和解析的報道類型。第四,加強了新聞傳播的交互性。利用大數據技術,能夠通過收集各種網絡用戶的基本信息,分析用戶留下的足跡,獲知更多個性化信息,進而歸納總結有著相似特點的群體的共通性,為用戶定制符合其接受習慣和個人喜好的信息,提高信息傳播的差異化和分類信息精確的傳播速度[2]。可以運用大數據增強新聞媒體與受眾者之間的關聯性,如可以巧妙設計新聞信息的受眾點,讓受眾從中發現問題并參與新聞傳播[3],這會使新聞媒體和用戶之間交互性更強、黏度更高。第五,大數據技術有著極為強大的數據利用功能,有助于新聞采編人員提高數據資源利用率,減少在人力物力上不必要的浪費,有效降低新聞生產及傳播的成本。
二、大數據技術在新聞采編工作的應用
(一)變革數據化新聞采編理念
新聞采編工作是生產及傳播新聞信息的工作。在網絡與科技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新聞采編行業要適應社會媒體行業的競爭與變遷趨勢,創新思路和采編方式,高質量地滿足當今社會對于新聞信息的需求。大數據信息包含的數據資料內容量大、錯綜復雜,通過傳統的信息篩選技術無法高效精準地完成工作,也影響了新聞資訊的精準傳播。大數據技術不僅對新聞采編人員對新聞的處理速度提出要求,也對其處理信息技術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大數據時代下的新聞采編需要不斷地創新模式[3]。此外,利用大數據技術做好新聞采編工作,還要根據大數據具有海量信息的特點,找尋“價值信息”,提高信息“提純”能力,這也要求新聞采編人員必須具備和熟悉掌握創新的采編方式和技術手段。
具體而言,傳統的新聞采編方式主要是靠記者們通過直覺、已有認知以及積累的經驗進行判斷,來分析哪些新聞信息具有實際價值,這雖然產生了許多新聞學名篇,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而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通過收集、分析和管理來得出受眾所關注的信息類別,將一些看似碎片化的信息片段結合起來,得出有價值的新聞信息,這是傳統的采編方式所不具備的。例如,360、搜狗、百度和騰訊等都會對信息的瀏覽次數、熱度和關聯消息進行展示。新聞采編人員可以在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歸納處理的基礎上精準選題,報道人們最關心的話題,抓住有重大現實意義的話題,“撥動最能激起人們反響的一根弦”。采訪是新聞采編的重要環節。傳統的新聞采訪大都由記者通過觀察與訪談對相關的事件、人物等進行調查研究,但是囿于獲取資料的渠道、記者的能力等因素,很多采訪的內容可能達不到預期目標。而在大數據技術的加持下,可以事先多方收集信息線索以及事件人物等相關背景資料,在充分占有資料的基礎上更有針對性地深入現場、深入一線,提高選題的精準性,提供更多真實客觀、觀點鮮明的信息內容。
(二)建立和優化數據化新聞采編系統
新聞采編系統之前已經經歷過3代系統的發展,包括文件系統、關系數據庫和多媒體數據庫3大系統,第4代大數據新聞采編系統也已經得到普遍運用[3]。第4代新聞采編技術的核心是通過云計算技術對數據進行集中處理和分析,在此過程中需要應用到大型分析軟件,并且在進行信息存儲時也需要有相應的服務器集群來完成。因此,在大數據時代,建立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設備技術支持,有助于實現高效快速地收集、分析及處理信息資源,找到有價值的新聞信息、生產新聞內容并將其傳播給相應的受眾。
例如Flurry這種移動型的大數據統計工具,它可以在分析消費者數據的同時,保證相關數據應用的建立和優化,一些關于時尚、流量等類型的新聞報刊就可以選擇使用Flurry。類似Flurry的設備一方面可連接互聯網,通過集成互聯網上眾多的信息資源,來收集和獲取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分類管理;另一方面可以與相關新聞采編人員建立連接。這樣一來就在互聯網信息、設備、新聞采編之間建立了一條無形的紐帶,從互聯網上獲取的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可以通過這條紐帶傳遞給新聞采編人員[3]。同樣,采編好的信息也可以通過這條紐帶輸入信息中心進行集中的處理和管理,以供最終生產新聞內容,傳播給相應的受眾。這些信息也可以作為基礎分子被儲存起來,構成媒體的自有數據庫。為了駕馭新設備、掌握新技術,新聞采編人員面臨著巨大的考驗。除去要熟悉傳統的采編技能之外,還要求采編人員具備較高的整合能力、數據篩選能力、挖掘新聞信息背后價值的能力以及精準呈現新聞數據價值的能力等[4]。大數據影響著新聞傳播方式和格局,也倒逼新聞傳播力的重構。
(三)注重和加強數據化新聞采編管理
大數據技術固然優勢眾多,但它只是一個面向各種網絡的數據集合,充滿了不確定性。要想挖掘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就必須注重數據收集的針對性。新聞采編人員應當合理運用大數據技術下的統計與分析技術,根據新聞數據的類型分析出各類型數據傳播范圍、方式以及受眾群體等相關性信息,通過歸納整理、合并集成分析、價值分析及趨勢推測,對數據進行集中管理等數據處理,從互聯網中包含的海量數據中收集到有價值的新聞信息,為生產傳播有價值的新聞內容提供素材。當然,收集來的數據并不是都具有其相應的價值。新聞采編人員需要對繁雜的數據信息進行篩選,“把有意義的留下來,把無意義的去掉。”某種意義上說,當前新聞采編的主要流程就是獲得新聞數據、篩選重組新聞信息、深挖新聞數據、過濾數據并實現可視化新聞的呈現等過程[4],這就需要新聞采編人員提高對數據的分析管理能力。例如,采編人員想要進行婦嬰產品相關的報道,可以從商場等數據庫調取紙尿褲、奶瓶、嬰兒服飾等母嬰用品的購買信息,然后進行數據分析,劃分受眾群體。新聞內容越貼合受眾的接受習慣和特征,與受眾的喜好關聯度越大,就越能滿足受眾對于新聞信息的期待和需求[5]。總之,新聞采編人員需要積極地收集與尋找相關的信息數據,結合受眾群體特征,對有意義的新聞信息或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以優質平臺聚合思想力量,以價值含量駕馭信息流量,高效地傳播有價值的新聞內容。
三、結語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我們必須適應這個時代,全面提高運用大數據技術的能力,破除不適合形勢發展的條條框框的束縛,全方位加強對新聞采編人員能力的培養,全力采編高質量的新聞產品并有序高效地傳播給相應的受眾,切實承擔起新時代新聞采編人員的使命,新聞事業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要切實發揮出反映輿論、引導輿論的重要作用,守好輿論宣傳的陣地。
參考文獻:
[1] 魏熊燕.大數據背景下新聞采編發展趨勢研究[J].新聞傳播,2018(03):86-87.
[2] 喻國明,王斌,李彪,等.傳播學研究:大數據時代的新范式[J].新聞記者,2013(6):20-23.
[3] 汪平.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力重構[J].今傳媒,2014(9):15-16.
[4] 陳昌鳳.數據新聞與大數據思維的應用[J].新聞與寫作,2014(4):23-25.
[5] 萬中秀.縱覽四代新聞采編系統[J].編輯之友,2013(1):50-52.
作者簡介:李香鉆(1981—),男,山東菏澤人,碩士,編輯,研究方向:統戰政協、新聞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