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新媒體環境不斷變遷,互聯網技術逐漸升級,影視制作行業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各大平臺開始變革創新。為了實現視頻的全新玩法,互動視頻也因此備受關注。本次研究主要通過控制實驗和對比研究,從受眾對互動視頻的喜好程度、理解程度、識記效果以及態度等方面進行檢驗,在數據基礎上分析和總結互動視頻的傳播效果。
關鍵詞:互動視頻;傳播效果;交互式體驗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17-0041-02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0年河北傳媒學院在讀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資助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HCCXYB2020004
一、互動視頻概述
互動視頻在中國是一個新興的視頻種類,各大視頻平臺紛紛試水,為其注入大量的資本,為其創新性生產提供了支持。關于互動視頻,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規劃院劉文瀚是這樣闡述的:“互動視頻通過今天我們看到這樣的分支劇情選擇、畫面互動、體感反饋的方式,能夠讓用戶介入劇情當中,擁有互動式觀影體驗。”
其實互動視頻這一概念由來已久,早在1967年,世界上第一部互動電影《自動電影:一個男人與他的房子》就在蒙特利爾世博會的捷克館上映,該影片通過觀眾投票的結果,根據多數人的選擇來確定劇情的發展。近年來,互動視頻隊伍在國內也開始逐漸壯大,全新代入式互動影視作品《他的微笑》、綜藝《樂隊的夏天》、國內首支電影互動預告片《波西米亞狂想曲》以及《中國新說唱》中的互動廣告等都是各大平臺針對互動視頻進行的嘗試。
二、研究方法及實驗過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控制實驗和對比研究兩種方法,實驗對象是河北省在校大學生,把同一預告片的傳統版和互動版作為實驗材料,將3組受試者填寫的問卷數據進行對比和分析,由此得出有關互動視頻傳播效果的相應結論。
1.實驗對象的選擇。本研究采取自愿報名的方法,招募了194名河北省在校大學生,受試者中男生共87人(占比44.8%),女生107人(占比55.2%);專業占比文科77人,理科76人,工科33人。實驗開始之前,將受試對象進行隨機分組,分為普通視頻組(66人)、互動視頻組(66人)、混合組(62人),觀看結束后分別填寫各自組別對應的問卷。
2.實驗材料。2019年6月,愛奇藝以《波西米亞狂想曲》的上線為契機,率先推出了國內首支互動預告片,一經上線便創造了該片微博指數、百度指數等多個網絡熱度指標的新峰值,更是占據了愛奇藝站內影片飆升榜TOP1。鑒于本次研究在線上開展,時長過長的互動影片會導致受試者的注意力不集中,影響觀看效果,所以本研究將這一預告片作為實驗材料。
3.問卷設計。根據實驗目的,本次研究一共制作了3套網絡問卷。普通組和互動組的問卷內容除了調查對象其他基本一致,混合組問卷主要是將普通組和互動組進行對比。問卷主要分為3個部分:一是讓受試者對喜好程度以及易理解程度進行打分;二是詢問細節,測試受試者對影片內容的辨識效果;三是針對影片的預告片屬性,測試其傳播和推廣的效果,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受眾對該預告片的態度。
(二)實驗實施
1.研究假設。郭慶光在《傳播學概論》中依照傳播效果發生的邏輯順序將其分成認知、心理態度和行動共3個層面[1]。本次研究主要考察傳播效果的前兩個層面,在實驗開始之前,主要提出以下幾個假設:
假設1:受試者對互動視頻的喜好程度優于傳統視頻。
假設2:與傳統視頻相比,受眾更容易理解互動視頻作品。
假設3:與傳統視頻相比,受眾更容易記住互動視頻中的信息。
假設4:與傳統視頻相比,受眾更愿意選擇互動化的視頻表達。
基于以上4個假設,在受試者觀看視頻之后,問卷中從這幾個方面分別提問,進行數據的收集,用以驗證假設是否成立。
2.實驗過程。實驗方法主要是將受試者在線上集中到群里,分為普通組、互動組和混合組3組,發放視頻鏈接,開啟視頻會議,組織受試者同時觀看,觀看結束后進行問卷填寫。我們事先在問卷星網站上設計了3套不同問卷,受試者在觀看完畢后直接點擊鏈接即可填寫。在實驗進行的過程中,受試者需要保持在線狀態,3組受試者分別由3位實驗者進行管理,同時解答一些疑惑,確保實驗過程有序、完整地進行[2]。
三、數據分析及結論
(一)受試者對互動視頻的認知
1.互動視頻比傳統視頻更得受眾青睞。在調查問卷中,本次研究采用5分制測量對視頻的喜好程度,從“非常不喜歡”到“非常喜歡”,賦值分別對應1到5分。數據顯示,互動版視頻(3.06)的得分略高于普通版視頻(3.02)。此外,普通組36.36%的受試者表示愿意轉發或推薦,而觀看互動視頻的受試者有46.97%表示愿意二次傳播,因此,總體來看受試者更加喜愛互動視頻的展現形式,假設1得到了證實。
2.互動視頻比傳統視頻更難理解。將新聞的易理解程度同樣以量化的方式,通過數值來對比兩類視頻的易理解程度。結果顯示,普通組對視頻的易理解程度打分均值為3.11分,互動組為2.97分,受眾普遍反映普通視頻更加容易理解,所以假設2未得到證實。
此外,將問卷(互動組)中的“易理解程度”與“互動視頻對觀看影片的幫助”的數據進行交叉分析,結果顯示覺得“沒有幫助,花里胡哨影響觀影體驗”的受眾中有40%的人選擇了難以理解,所以可以進行猜測,理解程度的不同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受到互動形式的干擾。
(二)受試者對互動視頻的識記效果不如傳統視頻
對受試者關于數據新聞識記效果測試,主要是通過對3組受試者進行細節提問。統計結果顯示,普通組的受試者81.82%的人選擇了正確答案,互動組則是60.61%,很顯然,互動視頻在識記效果方面并沒有比傳統視頻好,假設3未得到證實。
將“互動形式對觀看是否具有幫助”的數據與這一問題交叉分析會發現,覺得“沒有幫助,形式花哨反而影響觀影體驗”的這類受試者正確率高達80%,他們并沒有對互動形式產生極大的興趣,反而更加追求傳統視頻的流暢程度,這使得他們更注重內容本身,對內容的識記更加清晰。
(三)受試者更傾向于選擇互動視頻
碎片化時代下,預告片是傳播范圍最廣、利用效率最高的物料形式之一,盡管只有短短幾分鐘,但直接涉及正片的情節畫面,可以借此留給觀眾深刻的印象,繼而可以在開播后強勢突圍。本次實驗中將《波西米亞狂想曲》預告片作為實驗材料,也是為了更好地驗證其作為預告片,是否能吸引受眾前去觀看。
通過三組對比可以發現,觀看互動視頻的受試者會更加愿意轉發或分享視頻,而明確表示不會二次傳播的,互動組占比明顯低于普通組,所以作為預告片,它起到了更好的傳播效果。對于“是否希望自己喜歡的IP改編成互動劇”這一問題,表示有點希望和非常希望的綜合占比高達80.3%,也就是說,很大一部分受眾會更加傾向于觀看互動視頻,假設4經驗證成立[3]。
四、結語
從本次研究的實驗結果不難看出,互動視頻比普通視頻更有“觀眾緣”,同樣的視頻,受眾更愿意選擇互動形式,但在理解程度和識記效果這兩個方面,互動視頻的傳播效果并不是那么盡如人意。互動視頻作為新媒介技術的產物,可以讓觀眾掌握劇情走向的按鈕,隨意切換視角,大大增強了視頻的沉浸感和吸引力,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勢必會推動視頻的生產變革。但是,目前國內互動視頻的發展還處于在探索期,仍然面臨著許多難題。受眾在觀看過程中享受更強的交互性體驗固然很好,但互動視頻仍然存在內容不夠精品化,互動形式生硬、觀影體驗不佳等多方面的問題,只有遵循受眾需求,不斷嘗試和改進,才能逐步提升其傳播效果。
參考文獻:
[1] 郭慶光.傳播學的研究對象和基本問題(上)[J].國際新聞界,1998(02):41-48.
[2] 蔣忠波.受眾的感知、識記和態度改變:數據新聞的傳播效果研究——基于一項針對大學生的控制實驗分析[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8,25(09):7-31.
[3] 喻國明,王文軒,馮菲.智能傳播時代合成語音傳播的效應測試——以語速為變量的效果測定[J].當代傳播,2020(01):25-29.
作者簡介:劉艷(1995—),女,江蘇泰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體視頻創意與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