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據資源將成為人類量化并預測客觀世界的關鍵物。當前,重慶正在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建設西部區域數據中心是國家戰略的內在要求,重慶具有建設西部區域數據中心的獨特優勢,有利于整合內外資源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要科學謀劃,注重頂層設計;應用引領,重在整合資源;優化服務,實現數據價值。此外,還應注意用戶隱私安全和國家數據主權安全等。
關鍵詞:重慶;區域數據中心;大數據;數據增值
中圖分類號:P20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17-0126-02
當前,大數據已上升為服務國家與社會的重要戰略資源和核心創新要素。在移動用戶體驗規模、云計算技術及物聯網傳感分布等高速量化積累的基礎上,以“電子商務、現代制造和互聯網”相融合的大數據生態系統已具雛形;同時,“三網融合”“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大數據發展”等國家政策密集出臺,政府正著力打造以數據流引領技術流、物質流、資金流、人才流的全行業跨界發展體系。可以預測,將大數據跨界融合到市場服務、社會治理與政府改革已是大勢所趨,而數據資源將成為人類量化并預測客觀世界的關鍵物。
重慶市是我國四大直轄市之一、西部重要的國家中心城市,處于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節點上,系“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承擔著國家、區域改革發展探索、帶動與引領的重任。同時,為更好地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設西部創新中心,實現“2049”遠景規劃目標,有必要將重慶打造為區域數據中心,成為國家“信息通衢”之地。當前,重慶正在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這也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指示要求。
一、建設的必要性
(一)建設西部區域數據中心是國家戰略的內在要求
數據中心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產業發展的關鍵性基礎設施。區域數據中心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信息化、一體化形成的,整合經濟、社會、生態建設等不同領域的超行政區數據資源庫。2015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國發〔2015〕50號)中,提出結合國家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規劃,統籌政務數據資源和社會數據資源,布局國家大數據平臺、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同時,提出開展區域試點,促進區域性大數據基礎設施的整合和數據資源的匯聚應用,建設區域性大數據基礎設施已納入了國家大數據發展戰略。
因此,隨著國家大數據戰略的推進和信息化的發展,分布式數據中心建設和區域性數據庫節點建設將是必然趨勢。這一發展趨勢和戰略要求已被其他城市所關注,部分城市已經率先實施,如獲批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城市已經啟動建設。但值得注意的是,東北地區獲批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城市為沈陽,但大連在2017年3月17日就宣布啟動建設東北亞大數據中心,可見數據中心已成為各地城市競爭的內容。
(二)重慶具有建設西部區域數據中心的獨特優勢
重慶市充分認識到了公共數據中心建設在智慧城市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智慧城市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目前,中國國際離岸云計算特別試驗管理區、重慶至新加坡的國家級國際數據通道、兩江新區若干大數據中心等業已建立。但這些數據中心偏重主題性,對區域類數據中心建設卻重視不夠。不過,既有的云數據中心規劃都可以在國家數據中心節點或區域數據中心建設戰略上實現規劃對接,將之納入重慶市區域數據中心建設主題資源庫,從而為重慶市率先建成信息通衢提供了基礎。
(三)西部區域數據中心建設有利于整合內外資源
數據中心已經成為其他行業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區域數據中心建設可以有利于重慶市吸引和整合內外資源,形成以重慶市為中心的跨區域的技術創新聯盟、跨區域的創客空間、跨區域的科技孵化器加速器網絡或協同孵化創新中心等[1],從而使重慶市成為大數據產業的集散地,成為創新創業的集散地。在實現區際協同創新,創新資源、創新要素區際共享的基礎上,推動重慶市形成遠優于其他城市的發展驅動力,成為重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一流城市建設目標的助推器。
二、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科學謀劃,注重頂層設計
1.爭取政策支持。興建超大型數據中心屬于國家嚴控事項,要積極結合重慶優勢,爭取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予以政策支持,在3+級或4級的戰略上啟動西南區域數據中心建設。在西南區域,與四川相比,重慶不受地震等天災威脅,為數據中心提供了穩定的營運環境;與云南和廣西相比,重慶的信息基礎設施具有明顯的優勢;但與貴州相比,貴州在大數據產業方面已經成為國內標桿,且氣候資源優于重慶,具有建設西南區域數據中心的優勢,對重慶市構成巨大競爭壓力,但重慶市在金融、經濟、產業、技術等方面優于貴州。
2.加大調查研究。區域數據中心具有很大的發展價值,但因涉及政策、土地、資金等多項重要資源,重慶市尤其應注重頂層設計,謹慎決策。建議組織專家團隊進行市場需求調研,對建設可行性、建設和運維成本、經濟和社會效益進行審慎準確的評估,統籌數據中心的科學布局規劃工作。尤其是考慮到如何輻射和吸引西南區域上,要花大力氣進行調研,群策群力,科學研究,高標準建成西南區域數據中心。
(二)應用引領,重在整合資源
1.整合現有各數據中心。對現有的太平洋電信、中國聯通兩個數據中心進行完善和升級,加快推動騰訊、浪潮、斐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數據中心建設,注重在建設和完善過程中逐步建立整合機制,健全共享接口標準,最大限度實現數據開放共享、互聯互通,為建立超大型數據中心打好基礎。
2.整合現有各主題數據資源。對區域經濟運行狀態、地理、金融、稅務、人口計生、醫療、科教、社會保障等一批國家級區域級數據進行實質對接。將一些規模小、效率低、資源耗費大的向大型數據中心遷移,實現現有資源的優化使用,節能降耗。
3.建設行政與市場相統一的數據中心。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強政務數據統籌整合。各黨政機關應逐步減少政府自建數據中心的數量,并引導企事業單位逐步將相關應用向數據中心遷移,整合經濟、社會、生態建設等不同領域的超行政區數據資源庫,實現基礎設施即服務、平臺即服務、軟件即服務、數據即服務,讓數據中心成為企業的生命線。
(三)優化服務,實現數據價值
1.優化基礎設施能級。數據中心業所面對的主要約束之一,是缺乏合適的土地興建大型高端數據中心。重慶市水土高新技術產業園具有廣闊的物理空間,可供興建數據中心。相關部門可合理規劃和大力支持數據中心的用地規模,在市政基礎配套設施等方面予以重點保障,尤其是在資金、技術、人才、土地、網絡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2]。
2.提供數據增值服務。一般來說,普通的、原始的數據即使是一座“金礦”,不經“冶煉”也是難以顯露出高價值的,這些數據往往存在數據源分散、質量較低、內容和形式較為單薄等問題,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數據增值手段和方式,例如數據清洗、數據提煉、數據開發等增值計算方法,來使數據增值豐富化[3]。圍繞數據產業發展關鍵環節,優化數據增值服務,在數據技術產品研發、行業數據創新應用與融合、數據標準體系和支撐體系、數據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提供優質的服務,打造數據存儲、資源共享、技術支撐和價值挖掘于一體的數據生態系統。
3.加強西南區域數據的輻射和對接。發揮重慶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的影響,積極對接西南地區、東南亞部分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地理、人口、貿易、金融、投資、航運、物流、能源、價格、信用、稅務、科教、醫療、輿情等數據資源,推進西南地區的數據資源共享和開發利用,以重慶經濟發展帶動數據服務,以數據服務輻射和對接區域推動經濟發展。
三、建設的注意事項
在大數據發展面臨的各類問題中,安全和隱私問題是公認的無法回避的問題之一。隨著海量數據上升為基礎性資源,大數據帶來的安全問題也就不再局限于用戶的隱私安全一方面,還需考慮國家的數據主權安全。
當前,國內針對大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相關研究主要涉及用戶個體的隱私問題,而且主要是針對數據傳播中隱私泄露等安全問題[4]。實際上,大數據在存儲、處理、傳輸、轉換等過程中,用戶面臨的威脅并不僅限于購物習慣、好友聯絡情況、檢索習慣、地理位置等隱私數據的二次利用甚至泄露。不管是告知與許可、模糊化還是匿名技術,都將難以回避云平臺服務商、數據使用方等不同主體對用戶隱私數據的濫用等威脅。馮登國認為,建立以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為主要目標的云安全技術框架仍是當前大數據安全技術的重大挑戰之一[5]。大數據管理下的數據外包與服務外包安全、可信計算環境、保護隱私的數據挖掘等技術已為學術界所關注。
相對于個體用戶的安全隱私,國家的數據主權安全也是大數據安全另一個亟待研究與解決的問題。數據具有“主權”,這既是一個產權問題,也是國家安全問題,這是其已上升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所決定的。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谷歌搜索引擎幾乎完全壟斷了歐洲的海量用戶數據,利用用戶隱私信息開展商業競爭,甚至涉及政治情報等,歐洲國家與谷歌搜索引擎進行了一場數據主權爭奪保衛戰。在我國,《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國發〔2015〕50號)已提出了運用大數據資源增強網絡空間數據主權保護能力的構想。無論是個體還是國家,如何解決數據開放和隱私保護的問題,如何通過頂層設計來促進云計算安全框架與數據權益保護法等核心機制的構建,既是政府面臨的挑戰,也是大數據研究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
四、結語
重慶正在成為國內IDC(互聯網數據中心)市場新興區域,這與重慶的數字經濟環境、網絡條件及政策環境分不開。近年來,重慶出臺《重慶市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8—2020年)》《重慶市全面推行“云長制”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20年,針對中央提出加快新基建進度,重慶提出在全力保障產業發展用地上,將優先安排5G網絡、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及智能產業項目等用地供應,這必將對重慶、西南乃至全國實現數據大集中大融合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朱國偉,陳曉燕.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點領域與關鍵問題:以武漢市為例的分析[J].智慧城市評論,2017(02):88-96.
[2] 張峰.與通信安全有關的幾個問題[J].中國信息安全,2013(05):86-87.
[3] 孔貝貝,謝靖,錢力,等.科技大數據增值豐富化方法研究與工具研發[J].數據分析與知識發現,2019,3(07):113-122.
[4] 馮登國,張敏,李昊.大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J].計算機學報,2014(01):246-258.
[5] 馮登國,張敏,張妍,等.云計算安全研究[J].軟件學報,2011(01):71-83.
作者簡介:王尊(1982—),男,重慶人,本科,助理記者,研究方向:媒體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