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會娜



摘要:為深入貫徹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的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全國多個行業指導委員和教育中心舉辦各種工種的職業技能大賽。大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本文主要以職業技能大賽與教學過程銜接與固化的研究為引導,以工程機械運用技術專業核心課程為例,將職業技能大賽成果與教學過程銜接與固化,通過參加工程機械行業技能大賽推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檢驗課程標準,改革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推動職業院校教學實踐工作,提高技能教學質量。
關鍵詞:職業技能大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高職專業人才培養
1 ?以技能大賽成果為引領,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方案是專業人才培養的依托,指導著人才培養的方向。以前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主要是通過多家知名企業調研和兄弟院校專業取經,多次論證確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職業技能大賽引領高職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推動著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近幾年工程機械類專業類國賽項目挖掘機液壓系統故障診斷與排除,項目考核從車輛故障再現、確定車輛故障維修方案、車輛檢測維修調試、試車、歸位等環節進行考核,體現出企業的實際維修,反映維修行業應需要具備的職業素質技能。規范職業核心知識、技能,確定維修崗位或崗位群。通過參賽,更清楚了解企業用人需求,掌握企業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加強兄弟院校交流專業課程建設,明確人才培養準確定位,為不斷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技能競賽考搭建了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橋梁,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的無縫對接。
2 ?以技能大賽成果為導向,推動教學改革
職業技能大賽的考核主要是兩方面,即機考和實操,考核知識點和考核項目是參與院校和企業專業共同制定,考核內容體現當前經濟發展和國家戰略路線,融入國家的最新教育理念,考核項目中考核要點細化,流程體現操作性、實用性和規范性。本專業學生先后參加 “小松杯”工程機械技能大賽、“博世力士樂”液壓應用技能大賽、“中聯重科杯”工程機械大賽等技能競賽,這些賽事考核內容貫穿工程機械維修崗位需求,大賽對操作場地要求、設備和工具類型和布置位置、操作步驟、考核要點、評分標準等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和操作說明,體現出專業性。通過技能大賽,推動了專業教學改革,以工程機械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為例,依托技能大賽成果,對實訓項目之一的安排進行設計,布置如下:
2.1 實訓設備
康明斯QB7柴油機的零部件5套。(工位4套,備用1套),如表1所示。
2.2 實訓場地
實訓場地設4個實訓工位和1個備用工位。每個工位區域面積建議不少于5×8m,相鄰兩工位之間相距3m,見圖1。
2.3 器材(表2)
2.4 評分標準
按要求完成缸徑測量作業,以及作業過程中的規范與安全得分累加即為學生的總得分。(表3)
典型實訓項目的設置依托工程機械維修崗位,根據發動機常見故障入手,確定故障排除技能需求,明確實訓項目、實訓內容、考核要求,制定實訓操作流程,準備實訓工具、設備、測量儀器、實訓設備等,構建企業真實維修場景,按照實際維修過程進行教學演練,與企業實際應用對接,不斷推動教學改革。
3 ?以技能大賽為標桿,給學生提供展示平臺
3.1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專業教學時,設置教學任務要點,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不斷強化自我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步入社會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前期在參加技能大賽前,指導教師和學生一起研究考核要點、操作流程和評分標準,教師根據時間,安排任務。因選拔參賽,學生非常珍惜機會,學習積極、主動,梳理每個任務流程,按照流程進行操作,限制時間,多次反復練習,不斷糾正細化,凸顯精益求精的優秀品質。
3.2 深入探索創新能力
通過高職職業技能大賽,學生能在參與過程中學習認識到更多新技能,掌握更多新的學習方法,自身創新思維能力也能被深度激發,有助于提升學生綜合職業核心能力。在大賽交流中,通過學生的學習,熟悉比賽內容和流程,學生每次練習,都會根據實際練習情況,提出很多實際問題,與指導老師深入交流意見和想法。有時指導教師遇到不確定問題,會與企業技術專家溝通,收集企業專業意見,通過練習探索,學習深入,專業技能提升了,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同學樹立了榜樣,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
3.3 增強自信
通過參加比賽,挖掘出學生潛在技能。學生不斷努力,隨著專業知識提高,增強了自信心,敢于展示自己,膽子大了,積極協助老師進行專業展示。同時通過不斷的練習,大賽取得優異成績后榮耀,夜以繼日的奮斗和刻苦也是會永遠銘記,并會作為一生的寶貴經歷延伸。
4 ?以技能大賽成果為契機,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4.1 大賽契機加強校企合作
以技能大賽為契機,對參賽隊的指導教師進行業務培訓,拓展指導教師的視野,在質和量上落實高標準、嚴要求,真正地讓指導教師受益。技能大賽的項目來源于企業實踐,選手的訓練也離不開企業的支持。在參加小松杯工程機械技能大賽時,選手訓練分成2個練習場地,指導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制定訓練任務,委托企業進行專業技能訓練,教師經常到企業進行指導,讓專業教師真正地參與到企業的真實項目中,并對項目進行落地實施和跟蹤,增強實踐技能,優化“雙師型”的結構要求。打通職業院校教師與企業閉合的狀態,在指導過程中不斷與企業人員進行溝通交流練習細節,熟悉訓練項目各個環節需要注重的要點和難點,增加更多的合作交流,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知識,不斷拓展專業知識面,深入了解了企業的專業需求,不斷推動教學改革,優化教學內容,形成有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實現職業教育和社會需求的“無縫”對接。
4.2 大賽契機促進教師主動學習
更多地教師來自于院校,明顯存在實踐教學經驗不足的現狀。通過指導技能大賽,指導教師會參加賽前實踐操作技能專業培訓,推動了教師主動學習,強化教師自身專業能力,強化與學生的交流協作,針對性的訓練,使學生快速有效掌握企業應用技術。在參與職業技能大賽中,教師會全面收集行業基本發展標準以及相關技術信息,通過整合分析,對人才培育方案進行優化,提升高職教學質量。同時,指導大賽的經驗也會運用到應用型教學模式中,運用大賽的流程進行教學的訓練并對學習成果進行檢測,也能反映出教師綜合教學水平,不斷調整教學思路,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4.3 大賽契機增加院校教師交流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以大賽為引導,督促教師不斷深入工程機械行業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和教學能力。這些年通過指導技能大賽,有更多與兄弟院校專業教師交流的機會,收集到很多的專業信息,也給專業教師的交流搭建了平臺。通過研討,我們與很多院校建立了長效合作機制,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增加了院校間的合作。前期,由我院、柳職院、南京交院一起牽頭,18所院校參與,共同申報工程機械國家資源庫,同時合作專業核心課程教材的撰寫,合作機會多了,通過大賽,收獲很多。
通過參加職業技能大賽,不斷推動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改革,教學內容依托職業技能競賽,與工程機械維修崗位融合得越來越貼近,為專業提供了新的教改方向,由粗放型發展向著內涵型建設,工程機械專業以職業技能競賽為抓手,及時更新職教理念,積極推進專業改革,強化學生實踐技能,這些年也取得長足的發展,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不斷提升,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職業教育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李明宇,劉柏霞.基于職業技能大賽視角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4(08).
[2]池金環.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成果進課堂的探索[J].繼續教育,2017,31(09).
[3]王亞蘭.職業技能大賽背景下高職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