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摘 要:隨著城市群、都市圈、大灣區的建設,城市群軌道交通網絡化、一體化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也必然加強核心城市的向心力和吸引力,對于非核心的縣級城市需要結合城市發展特征和空間結構,從融合化趨勢、滿足多樣化需求、體現差異化三個層面做好線位的優化和接駁,從而最大程度的發揮其有利影響,弱化其不利的影響。
關鍵詞:城際軌道;虹吸效應;差異化
中圖分類號:F572.88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武義縣所在的金義都市區,是浙江省四大都市區之一,都市區內串聯金華-武義-永康-東陽,與在建的金義東軌道交通形成環線的金武永東軌道交通線路已獲批復,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建設。該線路是發揮區位優勢,促進都市區能及提升的需要;是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是適應金武永間交通量增長,滿足人民多樣化出行需求的需要。
1 金武永東城際軌道對武義縣影響的認識
1.1 核心城市快速集聚,武義城市競爭力相對不足,軌道建設凸顯虹吸效應
1.1.1 服務客流走廊,但城市空間引導不足
線路串聯武義多個核心區,自西向東依次為北嶺新城區、老城區、城南新城、外圍工業組團,線路走向也是武義中心城區的重要客流走廊所在,能夠滿足大部分居民對于城市間通勤、公務、探親、旅游等中短距離出行需求,遠期形成周邊人口資源的集聚,但對于引導城市其他區域新區拓展能力有限。
1.1.2 城市出行服務較弱,缺乏與城市交通樞紐的銜接,樞紐地位逐步下降
中心城區內僅3個站點,且站間距在3公里左右,對于武義小尺度的空間結構和短距離出行為主的出行特征,其服務城區內出行能力較差。
武義北站自2015年高鐵開通之后,武義鐵路客流增長迅速,且主要集中武義北站,武義北站與城區較遠,銜接、出行不便,都市區內城際出行與小汽車相比沒有優勢,一直是制約武義北站發展的瓶頸之一,而軌道交通線位仍未彌補這一城市交通短板。另一方面隨著金華樞紐地位的進一步加強,金武永東線向南可銜接永康南站,向北可通過與在建的金義東市域軌道換乘銜接金華站和金華南站,其將進一步稀釋和弱化武義北站服務武義縣對外出行的樞紐功能與作用。
1.1.3 金華核心地位不斷增強,加劇城市“虹吸效應”
金華核心地位不斷增強,連接金義都市新區節點、義烏節點,形成功能復合的金義主軸帶,永康在都市區的功能地位凸顯,而武義作為金華、永康的中間城市,城市功能較弱。
武義當前雖然呈現經濟不斷增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的趨勢,但總體經濟與金華、永康差距仍存在一定差距,且在產業結構組成上,金華第三產業占主導,產業優勢明顯。
武義城市人口規模較小,與金華市區、永康相差較大,現狀人口總量基本穩定,增長緩慢,但仍存在一定波動性。
相對武義、永康,金華在社會經濟、城市發展、人才技術、交通等多個方面都占據有利優勢,伴隨軌道交通的發展,金武永的城際出行將更加便利,金華對周邊城市的人才和資源的吸引力也會不斷增強。作為金華鄰近且發展相對較弱的城市,武義將面臨被金華虹吸,人才資源逐漸流失的風險,對此,武義應該及時調整城市發展策略,降低風險,尋求可持續發展[1]。
1.2 高投資,長陣痛,但其城市交通功能有限,對空間與產業支撐需加強
1.2.1 軌道建設投資分析
建設軌道需要資金數額達58.6~87.9億元,大大超出城市每年的財政總收入,武義政府將承擔較大的資金壓力。軌道的反哺周期較長,更側重于引導城市空間發展,對于武義來說,投資市域軌道,承擔的機會成本將較高。
1.2.2 引導城市空間和產業擴展有限
軌道建設在武義境內僅為單條軌道線,平均站間距為2 km~3 km,又武義中心城區空間尺度較小,城區內出行以中短距離為主,故軌道對城市內部交通出行服務和緩解城市交通瓶頸的作用有限。從城市發展的角度看,武義中心城區組團空間發展還未成熟,產業亟需轉型,軌道需要突出引導城市空間拓展、支撐產業發展的先導性功能。
2 對策分析
2.1 加強雙軸對接,帶動老城更新與新城集聚,作為引導城市空間拓展和轉型發展的機遇與抓手
現在武義游客主要為江蘇、江西、浙江游客,其主力仍是省內的周邊縣市,對外交通的不便限制了武義對外省游客的吸引力。從國內外經驗來看,城際軌道對旅游產業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加強城市樞紐、都市區樞紐與軌道交通以及軌道交通與旅游產業的銜接服務,是武義旅游業擴大吸引范圍,實現跨越式發展,從而帶動武義產業轉型的機遇。
2.2 加強武義與金武的休閑旅游、通勤及商務的聯系,促進區域旅游、商務辦公,商業需求,并加速縣域人口的集聚目前金義都市區仍處于核心城市加速集聚的階段,軌道交通的建設,加速核心城市集聚的同時,以提高了武義城區的集聚能力。武義縣2017年常住人口接近36.08萬人,規劃2040年達到63.69萬人。金武永東線的開通,將加速區域產業轉移和升級,增強武義城區向心力,一方面加速周邊鄉鎮進城人口向武義城區聚集,另一方面隨著遠期核心城市的資源飽和,武義有著承接外溢的可能。
3 金武永東軌道交通武義段功能定位再分析
作為浙中城市群軌道交通線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協同打造都市區同心圓,助力都市區共融一體發展的目標,武義軌道需要滿足服務都市區城市快速出行重要功能。
都市圈的發展,都是核心城市先集聚在輻射周邊的發展過程,軌道交通的建設放大了核心城市的吸引力,給節點城市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提供了轉型發展的機會,正面“虹吸效應”,以軌道建設為契機,差異化發展,盡快迎來軌道交通的紅利,對武義段軌道交通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武義現狀人口資源外流和樞紐弱化趨勢明顯,城市規劃空間結構還未形成,產業亟需轉型升級,高新技術產業缺乏,結合城市本地資源優勢分析,軌道對城市的功能主要應圍繞在三個方面:符合融合化趨勢、滿足多樣化需求、體現差異化發展[2]。
符合融合化趨勢:軌道交通既要服務城市客流走廊,滿足都市區縣市間的快速出行,同時要兼顧對城市空間的引導。
滿足多樣化需求:軌道交通既要承擔城際出行的功能,還要承擔武義城區出行的部分功能,從而達到優化城市空間結構,支撐產業發展的作用。
體現差異化發展:軌道交通的建設,要與武義的自身特點相結合,一方面便捷了武義與金華和永康的通勤聯系,加強產業經濟聯系,更要助力武義的產業的轉型發展,通過加強軌道與產業、軌道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的高效銜接,帶動產業尤其是旅游業的發展。
4 總結與展望
對于非核心城市的縣級城市,面對城際軌道交通的發展建設,需要從融合化、多樣化和差異化三個層面出發,結合與發揮城市本地資源與特色產業的優勢,才能在新一輪的軌道交通大發展中,更好的推動城市的發展與建設。
參考文獻:
[1]葉波,張晶慧.淺析市域軌道交通對中小節點城市的影響——以金武永東市域軌道線對武義縣影響為例[A].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交通規劃學術委員會.品質交通與協同共治——2019年中國城市交通規劃年會論文集[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交通規劃學術委員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交通專業研究院,2019:7.
[2]白聰霞,安旭,鄭曉燕.“同城化”視角下的金義都市區發展對策研究[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7(03):34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