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洋
摘 要:為了推動現代鐵路貨運工作能夠朝著現代物流轉型發展,有效提高鐵路貨場的計量質量,以及提高物流基地工作能力。發現現階段鐵路貨運中心中所存在的不足問題,深度研究其原因,有效為鐵路計量檢測智能化發展提供參考。促進計量器具以及檢測設備的智能化水平發展,提高有關信息系統的研發重視程度,積極構建一個良好的鐵路物流計量檢測工作平臺。
關鍵詞:貨運計量;貨運設備;檢測;智能化
中圖分類號:U294.2 文獻標識碼:A
1 現階段中鐵路貨運計量檢測工作存在的問題
在鐵路貨運生產工作中,貨運計量檢測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更是確保鐵路擴員安全的首要重點。質量檢測工作的水平將會直接影響到鐵路貨運本身的質量水平。現階段中,在市場需求逐漸增大的推動下,促進鐵路有關行業改革的程度愈發深化,尤其在貨運有關部門的改革更是受到重視。在貨運工作站點內有效地配備的各種相關設備,為整體安全工作提供了相應的技術保障。然而現階段中的貨運計量檢測工作依舊有很多問題存在。
1.1 設備配裝程度不足
首要問題是各站點中的檢測設備供應量無法滿足實際需求。比如在實際現場中,現代化的空重箱防超偏載裝置無法做到全覆蓋。經常會遇到作業股道中將集裝箱安裝完成后,使用輪重儀檢測,發現數據信息存在問題,不得不返還進行貨物處理的問題。繼而影響到整體消耗的時間較長,成本更高,耽誤原本的運輸生產工作。此外,有些車站作業點沒有安裝標準的汽車衡設備。造成進出貨場的車輛經常排隊等待稱重計量,兩類車混合在一處,不僅使得時間延長,更還導致現場混亂不堪,客戶滿意度較低?,F階段中,部分貨場將會投入使用科學的小型貨運超偏載檢測設備,該設備雖然能有效在正式進入正線前控制好超載檢測工作。當然是因為未能實現統一安裝。而且是事后檢測的工作類型。簡單來說就是完成裝車工作后,貨車向外行駛時才能檢測出是否存在問題。故此,如果發現問題,還需要在重新調度行車安排。同樣會對貨場生產的時效性造成嚴重影響。另外,貨場中的計量檢測設備在數量上還不符合標準要求。不同的檢測計量設備以及型號會有很大程度上的區別,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標準化貨場的建立。
1.2 設備性能還需提升
另外一個問題是,計量檢測設備本身的技術水平仍需提高?,F階段中很多汽車衡、輪重儀的技術水平較為落后。尤其在數據傳輸問題上,很多地方仍需要通過流轉紙質磅單進行傳送,有關單位的磅單最后交接工作較為復雜,極大程度上延長了車輛通過的時間。影響貨物運輸效率的同時,還使得整個貨場工作水平能力較低。此外,限界門作為評判貨車是否侵限的工具,其本身的實用能力并不理想。通常貨車是否侵限都要有現場工作人員憑借視力判斷。而且還有很多設備的可靠性一般,像汽車衡、輪重儀缺少長期穩定性、質量下滑較快,不能有效的抵抗高溫、寒冷等外界因素造成的影響。并且其維護成本較為高昂,較高的使用率與維修頻率都對其使用壽命造成嚴重影響。導致計量設備本身的經濟價值較低。最后,無法實現集中制造,統一供貨。各個廠家所生產的不同計量檢測設備本身的質量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最終影響設備的精缺度存在不同,計量的誤差也較為嚴重。而且當檢測數據出現誤差時,設備本身無法做到自動校準調整。
1.3 數據共享能力較弱
貨場內的各個計量設備由于相互之間并不相通,極易產生信息孤島問題。另外,由于計量設備以及有關的信息集成程度不高。例如,進出貨場的精準貨物重量,無法第一時間上傳到有關操作的信息平臺中。使得這些分散的計量信息缺乏利用價值,就算有數據規劃也難以完善的分析整體大趨勢,做不到數據的聯動研究?,F階段中。現場計量信息采集主要通過紙質賬臺人工填寫的方法。數據生成時沒有集中聯網,使得數據無法做到第一時間上傳,數據信息匯總效率極低,無法第一時間評定貨物在運輸過程中是否有不符合要求的問題。各個計量設備之間沒有實現智能檢測、控制報警的功能。另外,貨場中的計量設備缺失網格化管理,互相之間獨立存在,不能進行身份識別,使得實時動態監管工作難以進行。這種計量工具離線情況,使得整體監管難度提高,并增大監管成本。而且,該種記賬模式中存在較大的人為因素影響,極大可能會出現虧噸少噸的問題,影響到整體貨運的效益。
2 鐵路貨運計量檢測工作智能化發展的策略
2.1 優化計量檢測設備的智能化效果
貨運計量檢測是鐵路部門想要落實智能化發展的重要環節。故此,積極提高鐵路貨運計量檢測工具的智能化水平顯得非常必要。為有效提高“人防、物防、技防”的質量效果,一定要積極促進智能化生產的發展,尤其是針對貨場計量檢測工具的智能化應用進行深度研究。結合現階段的情況來看,應當有效提高計量設備處理數據的效果。做到從進廠開始的汽車衡到吊裝環節的檢測儀,都能有效地做到數據流程智能監管、卡控、報警的效果。比如可以根據集裝箱貨物的不同箱型、品類,設置好預先卡控閾值,利用有關標準的計量檢測工具,有效的進行檢測識別、判斷報警。盡最大可能控制貨運計量單位中,可能存在的人為失誤因素。此外,改變以往通過紙質文檔傳輸信息的模式。實現貨場基地內以及其他地區的實時數據聯網效果。做到實時傳輸有效的改善傳統紙質信息傳遞效率過低的問題。提高貨場的運行速度。提高整個基地的服務水平。
2.2 提高對計量檢測設備有關信息系統的研究力度
根據國家有關規劃指出,應當重點研究。符合鐵路貨運特點的量值傳遞技術。強化關鍵的智能檢測以及方法。尤其增強互聯網、傳感器等區域的傳感技術以及遠程判斷能力。將檢測數據聯網的優勢進行提升,保證不同崗位間計量信息能夠實時傳輸,強化數據采集傳輸效率的質量。減少人為誤差,文件傳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此為基礎,積極提高計量檢測設備有關系統的研究重視程度。有關的信息系統還應準備計量檢測信息導入接口。提升其內數據以及有關信息的共同互相能力。例如有效促進貨站計量檢測設備與科學化的安全控制系統之間的信息交流,積極強化集裝箱超載檢測裝置與完善的集裝箱運輸管理之間的信息溝通。
參考文獻:
[1]袁航.中國鐵路改革對鐵路貿易產品多樣化的影響[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20.
[2]易小浪.鐵路貨運計量檢測智能化初探[J].鐵道技術監督,2020,48(03):8-10.
[3]龔水才,宣偉.鐵路貨運計量安全監測系統超偏載報警車信息處理分析[J].鐵道技術監督,2019,47(09):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