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艷庭
2018年入秋以來,前期多雨,后期干旱,尤其是進入小麥備播以后,基本上沒有形成有效的降雨,嚴重影響了麥田耕整,也推遲了小麥的播種期。為了提高小麥播種質量,嚴格把好播種質量關,必須做好小麥播種前的品種利用、耕作整地、平衡施肥、適期播種、適量播種及播種期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工作。做好小麥播種是小麥高產穩產的基礎,小麥播種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選用優良品種,優化品種布局。
加大小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按照“穩定面積、改善品質、提高單產、增加總產”的基本思路,合理區域布局,優化品種利用結構,高產優質并重。今年小麥品種利用要做到:主導品種突出,搭配品種合理;擴大種植綜合表現好的高產、優質新品種,積極進行新品種的試驗示范展示。半冬性品種以百農207、西農979、鄭麥7698、周麥27、中麥895為主,搭配種植矮抗58、衡觀35、豐德存麥1號、平安8號、泛麥803、百農418、豐德存麥5號、百農4199、周麥36、洛麥29、徐麥33、許科718、中育9302、鄭麥379、周麥30等;弱春性品種以鄭麥101、懷川916、西農9718、眾麥2號為主,搭配種植蘭考198、漯麥18、周麥23、偃高21等,示范種植我市新選育出的小麥新品種駐麥305和駐麥328,這兩個新品種均為綜合抗病性好的高產穩產性品種。尤其是駐麥305為較抗赤霉病品種,在我市有很大的推廣前途。
二、耕作整地。
長期用旋耕犁淺耕會使土壤嚴重板結,影響根系下扎和對土壤養分的吸收,不利植株生長。俗話說,七分種,三分管,整地是關鍵。
一是耕翻。耕翻可掩埋有機肥料、粉碎的作物秸稈、雜草和病蟲有機體,疏松耕層,松散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進好氣性微生物活動和養分釋放,提高土壤滲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連續多年種麥前只旋耕不耕翻的田塊,在旋耕的15cm以下形成堅實的犁底層,影響根系下扎、降水及灌溉水的下滲,應旋耕3年、耕翻1年,破除犁底層。
二是耙耢、鎮壓。耙耢可破碎土垡、耙碎土塊、疏松表土、平整地面、減少蒸發、抗旱保墑,在機耕或旋耕后都應根據土壤墑情及時耙地。近年來,黃淮冬麥區和北部冬麥區旋耕面積較大,旋耕后的麥田表層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耢,以后會發生播種過深的現象,形成深播弱苗,嚴重影響小麥分蘗的發生,造成穗數不足,降低產量,還會導致土壤表層失墑快而影響根系和麥苗生長。
三是鎮壓有壓實土壤、壓碎土塊、平整地面的作用。當耕層土壤過于疏松時,鎮壓可使耕層緊密,提高耕層土壤水分含量,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根系及時噴發與伸長,下扎到深層土壤中,一般深層土壤水分含量較高、較穩定。即使上層土壤干旱,根系也能從深層土壤中吸收水分,提高麥苗的抗旱能力,麥苗整齊健壯。
三、多形式增施有機肥,平衡施用化肥。
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和理化性狀,促進養分分解減少流失;畝施尿素5kg~6kg作底肥,以滿足秸稈腐爛所需,防止麥田脫肥變弱;科學施用化肥,氮、磷、鉀平衡施用是小麥正常生長發育的保障,在施足有機肥的基礎上,一般高產麥田氮肥底施與追施相結合,追施比例為5:5和4:6,中產麥田為6:4,磷、鉀、鋅肥全部底施。高產麥田畝施三元復合肥(總含量45%或48%)50kg~55kg、尿素8kg~10kg、硫酸鋅1kg~1.5kg。中低產麥田畝施三元復合肥(總含量45%或48%)45kg~50kg、尿素6kg~8kg、硫酸鋅1kg,播前灌足底墑水,利于小麥出苗。
四、適期播種。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在過去認定的播期播種常常出現小麥冬前旺長,冬季和早春凍害時有發生。為應對氣候變暖的形勢,冬小麥的適宜播種期應該比過去的適宜播種期適當推遲,根據計算和試驗,適宜播種期半冬性品種應在10月10日~20日,春性或弱春性品種應在10月15日~25日。應注意適當減少播種量,避免形成旺苗。當播種期推遲時,應適當增加播種量;當播種期推遲一周以上時,應考慮更換品種,由典型半冬性中晚熟品種改為半冬性較早熟品種或弱春性品種、春性品種。
五、適量播種。
許多冬小麥麥田存在不同程度的播種量偏多問題,造成群體偏大、冬前和春季旺長、莖稈細弱、易于倒伏、穗多穗小、易于早衰、產量不高等問題。確定合理播種量掌握的原則:一是品種特性,主要指分蘗力、分蘗成穗率的高低和適宜畝穗數的多少。二是播種期早晚。三是土壤的肥力水平。水澆地的條件下,一般分蘗力強、分蘗成穗率高的品種,播期適宜和土壤肥力較高的條件下,基本苗宜稀,播種量宜少些,適期播種每畝13萬~15萬基本苗;分蘗成穗率低的品種,每畝15萬~18萬基本苗;中低肥地力基本苗適當多一點,每畝18萬~20萬基本苗;半冬性品種基本苗一般控制在13萬~16萬;弱春性品種基本苗一般控制在15萬~20萬。播種期推遲要適當增加基本苗,以確保冬前越冬群體。
六、防治苗期地下害蟲和根病。
提倡用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沒有用種衣劑包衣的種子要用藥劑拌種。一是根病發生較重的地塊,可選用2%立克莠按種子量的0.1%~0.15%拌種或20%粉銹寧按種子量的0.15%拌種。二是地下害蟲發生較重的地塊,可選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2%拌種。三是病蟲混發地塊可選用以上藥劑(殺菌劑+蟲劑)混合拌種。由于拌種對小麥出苗有影響,播種量應適當增加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