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天乙
摘要:在新冠戰疫過程中,中國青年勇于擔當,成為疫情防控的中堅力量,充分展現了青年一代堅持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抗疫精神,以堅毅臂膀扛起時代重任,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希望。
關鍵詞:青年;抗疫精神;疫情
2020年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在五四寄語中指出:“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族青年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踴躍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不畏艱險、沖鋒在前、真情奉獻,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的擔當精神,贏得了黨和人民高度贊譽。我為你們感到驕傲![1]”在新冠戰疫中,中國青年又一次走在前列,以秉承愛國主義精神的基礎上勇擔起時代大任,成為疫情防控一線的主體力量,用實際行動詮釋抗擊疫情這一特殊境遇下擔當時代責任的新內涵。
一、“青”力而為,生命至上
新一代廣大青年努力踐行將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堅定果敢的勇氣和決心,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到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措施。據共青團中央統計,目前,全國約有10萬名青年志愿者投身于抗“疫”一線,他們堅韌奉獻、團結協作,構筑起同心戰疫的堅固防線,彰顯了青年一代的偉大力量。青年黨員主動擔當,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倡導社會新風尚,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為新時代青年樹立了榜樣。無論是無自理能力的孩子,或是行動不便的老人,都是沒有家屬的。對于病人來說,他們內心所承受的壓力遠比醫務人員多。“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青年志愿者總是細心地去照顧到各個方面,敬畏生命,敬畏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敬畏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二、“青”力而為,舉國同心
華夏之子,護九州之心:“我想在祖國的生命里,寫下自己的名字。”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青年人選擇了堅守,他們甘愿冒著風險,自覺自愿地承擔起“逆行者”的角色,為他人服務、為社會出力,用默默無聞的行動,在一線筑起最有力的防疫戰線。從守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到請戰書刷屏背后的義無反顧,青年活躍在人工智能、5G技術領域,加快病毒檢測和疫苗研發等各個領域。一封封請戰書的背后,是一份擔當,是一份成長,更是一份驕傲。請戰書上的簽名和紅手印,更是應證了新時代新青年已經逐漸成為了重要的生力軍,可以和前輩一起扛起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
三、“青”力而為,舍生忘死
遠方的志愿服務立即出發,身邊的志愿服務也眾志成城。青年成為防控疫情的主心骨。青年大學生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在抗擊疫情的不同領域閃閃發光,醫學專業的青年滿懷熱血勇奔赴前線,與病毒做著最強勁的斗爭;而有些非醫學專業的青年雖然不能沖到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仍可以發揮自身在家庭單元中的人才智力優勢和廣泛聯絡優勢,在強化防疫知識宣傳、提倡“口罩文明”、引導科學防疫方面主動作為,為家中老人、兒童宣傳普及防疫知識和疫情。引導全家不信謠、不傳謠、不慌亂,科學做好疫情防護,堅定抗疫必勝信心。有心理學專業志愿者有效地利用在線平臺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在線心理健康癥狀評估、提供相關建議;亦有教育志愿者通過線上平臺無償為貧困山區孩子提供有力支持;更有一些返鄉大學生志愿者利用抖音、快手等新興平臺助力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抗疫戰斗中,中國青年不僅展現了奉獻精神、敬業精神,他們還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達到了“無我”的境界。
四、“青”力而為,尊重科學
廣大有志青年臨危受命、敢于奉獻和學習創新的品質得到了錘煉。在求真務實中開拓創新,由于新冠疫情的傳染特性,避免直接接觸,為此許多青年志愿者通過線上方式開展遠程服務。守住熱線,做好群眾的“心理疏導員”。除了物質上的幫扶,心靈的上的援助也不可或缺。線上咨詢陪伴,社交媒體成為有效的服務渠道。許多大學生通過視頻鏈接、微信、微博等方式與災情嚴重的地區的人民進行交流,溝通,不斷提高虛擬環境下的互動頻次,拉近彼此間的情感距離[2] 。線上媒體實時更新,如世青創新中心媒體平臺通過召集大學生志愿者實時翻譯海外疫情報道,發布在互聯網上,并在公眾號平臺,微博平臺進行有關疫情的科學普及。在吉林省,青年志愿者組織利用微信、微博、快手等新媒體平臺,發布相關防控疫情工作信息633條、短視頻192個,總閱讀量4149萬次。其中,微博平臺發布的《青年防疫志愿者招募通告》單篇閱讀量686萬次;在抖音平臺發起的“我在吉林為武漢加油”話題,全省11.6萬名青少年拍攝短視頻參與,相關視頻播放量3315萬次。同時,青年志愿者還創作發布了主題MV、詩歌、快板、書法等系列文化產品203個,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段做好志愿服務工作。
五、“青”力而為,命運與共
中國青年志愿者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國際戰疫,向各國積極分享中國的戰疫經驗。中國青年報之以“青山一道,共擔風雨”的最大之力,以醫學專家帶隊,青年科研工作者為伍,積極開展疫苗研發及相關病情診斷治療方法的制定,并及時與世界各國研究人員共享數據、治療方案,為加快完成新冠肺炎科研攻關任務、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做出巨大貢獻,為幫助其他國家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添磚加瓦[3]。海外留學的青年同胞也積極參與抗疫,他們的話擲地有聲——“祖國一舉旗,我們就出發!哪里需要我們,我們就去哪里。”在與病魔做斗爭的醫院、在加班加點科研攻關的后方、在生產防護用品的工廠、在參與疫情防控的基層一線、在不知疲倦聯絡物資的世界各地……他們在供給營養,在用實際行動彰顯留學歸國人員的愛國心、報國志。
青年志愿者在疫情防控中充分發揮了‘青春力量’,將一個個微小的火光匯聚成耀眼的光芒,點亮了人們心中的溫暖。習近平總書記3月15日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的34名“90后”黨員回信,贊揚青年一代“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展望未來,我國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這是“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歷史規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青春責任。廣大青年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4]。
參考文獻:
[1]董海軍,李紫茹.新時代青年精神品質的鍛造:抗疫情境的角色實踐[J].青年發展論壇,2020,30(04):10-15.
[2]鄭忠梅.全球戰“疫”中的青年群體:精神特質與角色擔當[J].青年發展論壇,2020,30(04):3.
[3]俞佳佳,李樂.抗擊疫情視角下青年對“五四精神”的新詮釋、新作為[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20,39(03):8-13.
[4]習近平.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N].人民日報,2013-05-05(01).
項目:西南石油大學大學生文化素質提升項目“民本思想視域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社會保障體系的研究”(WH2020P018)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