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
楊絳女士百歲感言曾說過,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此話用來形容唐宋八大家再合適不過,他們的人生起起伏伏,給后人留下許多生活的真知灼見。
韓愈:胸懷坦蕩,乃為君子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
——《與孟尚書書》
君子是社會的道德標桿,是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孔子曾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一個實至名歸的君子,必然要從問心無愧做起。上下無愧于天地,中間無愧于旁人和本心。人生處處求得心安,何愁不能安貧樂道,落得個逍遙自在。
柳宗元:男人的氣節,很昂貴
貴爾六尺身,勿為名所驅。
——《讀書》
古人講男人有三跪:“一跪君親,二跪天地,三跪圣賢”。一個男人應該視氣節為無價之寶,不能因為功名利祿而喪失作為男人的氣概。孟子曾說“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古往今來,那些令人尊敬,值得萬世紀念的歷史人物,大多是堅守氣節成就自己人生的境界。
王安石:修養是一輩子的事
百年養不足,一日毀有余。
——《寓言》
王安石一生成就很高,不僅詩詞歌賦登峰造極,為宋朝的富國強兵也貢獻很大。歷史上,王安石是個十分具有開創精神的人,同時也是個很固執的人。在他看來,人一生的修養沒有盡頭,修心養性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如同活到老修到老,稍有不慎便會前功盡棄。
曾鞏:做事要從細小處做起
積其小者,必至于大;
積其微者,必至于顯。
——《熙寧轉對疏》
曾鞏人如其文,尤為擅長見微知著,注重細節的積累,逐步引起質的轉變。古語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做于易”。人最大的毛病是“眼高手低”,殊不知江河湖海的寬廣是無數涓涓細流匯聚而成,三山五岳的偉岸挺拔是一粒粒沙石堆砌而來。
歐陽修:珍惜時光,歲月不待人
羨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
——《送徐生之澠池》
青少年好比是早晨蒸蒸升起的太陽,充滿無限的朝氣。我們常說,時間是最公平的東西。請不要忘了,時間也是每個人最難以戰勝的對手。面對時間,人應該懷著惜時如金的態度,奮發圖強,好好學習、好好工作,才能擁有更多的收獲。
蘇洵:忍讓是善待自己
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心術》
縱觀五千年的歷史,五子登科的事常有發生,“一門三蘇”卻僅此一家。蘇洵作為蘇軾和蘇轍的父親,他的文學造詣雖然不及蘇軾,但做人的心得體會要遠遠超過蘇軾。蘇洵畢竟有年齡優勢,頗有長者風度。所以,他才會告訴后人遇事忍讓、不急不躁才是克敵制勝的法寶。
蘇軾:人要相信自己,懂得利用毅力戰勝一切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晁錯論》
很難想象,蘇軾“竹杖芒鞋輕勝馬”的姿態背后,卻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生活狀態。他的一生活在懷才不遇和仕途坎坷之中。蘇軾因此困惑過、失望過,最終他學會與自己和解,用自己的文筆給后世留下許多雪泥鴻爪。總結提煉蘇軾的一生,無外乎“堅強地活著”“靠毅力活著”,只要人的意志還堅固,人生便沒有倒下的可能。
蘇轍:做人要有憂患意識
無事則深憂,有事則不懼。
——《潁濱遺老傳上》
蘇轍是蘇軾的胞弟,他親眼目睹兄長的坎坷經歷,卻沒有以兄長為“教訓”,反而以其為榜樣,做一個敢于說話的知識分子。這句話是蘇轍上疏批評宋仁宗的策論。道理很簡單,只是想傳達做人做事要有計劃,要未雨綢繆。人只有在做事前,對將要做的事做到心中有數,才會從容地面對可能會出現的各種狀況。
責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