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躍中








“翰墨天成——百年吳門書法展”是古吳軒近年來重點打造的“百年吳門系列展”之一。百年只是個概數,時間跨度大約從“鴉片戰爭”延續到二十世紀末。展覽作品也不僅僅局限于書法家,還包括清末進士、官員,民國時期的文人學者、金石家、藏書家,解放后的文學家、書畫家等。字體涵蓋了甲骨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而且都是每個人的經典代表之作。作品從制式上講有立軸、鏡框、對聯、條屏、信札等一應俱全。
什么樣的字才是書法?我的理解是,書法是用毛筆書寫的,筆畫的變化要帶有墨的韻味,要具備章法、用筆、線條等基本要數,書法還要有美的呈現、要有人文精神、要有修養和學識。本次展覽上出現的都是前人的書法,我們在征集作品的時候經常會眼前一亮,由衷的感嘆道:這字看著真舒服。這一句話基本就涵蓋了以上所說。民國以前的人大多從兒時拿筆開始,就用毛筆書寫,這樣練就了他們扎實的書法基本功 ,再有他們自小就讀《孟子》《論語》《大學》《中庸》等四書五經以及詩詞歌賦,造就了他們文學的功底,他們自小就養成了中國傳統文人的精氣神。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前人的書法大多是妙品的原因,沒有煙火氣,沒有江湖氣,只有書卷氣,只有人文精神。這才是真正的書法,應高懸廟堂之上。
書法早期是很少署名的,大家都會寫,根本不算什么,也沒有什么書法家一說,這話是康南海講的。秦朝丞相李斯的書法算是最有名的,但他的字也比不了“秦昭版權量銘文”,銘文中的字體大小不一,錯落有致,生動自然,給人以天真稚拙的美感,相傳銘文就出自當時的工匠之手。還有很多鐘鼎文也不知道是寫的,但都是當今人們爭相學習的標本。
吳門書法在歷史上聞名遐邇,有許多杰出的書法家,西晉的陸機,唐代有陸柬之、孫過庭、張旭,到了明中后期出現了以祝允明、文征明為首的一個龐大群體,后人稱之為“吳門書派”,將吳門書法推向了頂峰。本次展覽由于條件限制,做不到那么久遠,我們從清代道光年間開始一直延續到上世紀末,時間跨度近200年,作品質量和檔次是古吳軒歷史上空前的。在這段時間里,吳門書壇代有名師、人才輩出,有大名鼎鼎的清道光十六年進士、經史學家、詩人何紹基,清道光二十年進士、思想家馮桂芬,蘇州知府吳云,清道光三十年進士、翰林院編修、清末著名學者俞樾,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咸豐六年狀元、帝師翁同龢,同治七年進士、金石學家吳大澂,同治七年狀元、翰林院修撰、清末著名外交家洪鈞,同治十三年狀元陸潤庠,光緒十五年進士、學者王同愈,光緒舉人、內閣中書、實業家尤先甲,民國一代宗師吳昌碩,蜚聲海內外的江南第一書家蕭退庵,如雷貫耳的“三吳一馮”,戲曲理論家、教育家、詩詞曲作家吳梅,教育家葉圣陶,作家、文學翻譯家周瘦鵑,歷史學家顧頡剛,版本學家顧廷龍,國學大師錢仲聯,社會學家費孝通,還有我們耳熟能詳的費新我、祝嘉、沙曼翁、宋季丁等先生。在這段時間里,吳門還有很多書法名人、名家,由于本次策展和征集時間匆忙,不能面面俱到,有很多不周之處。
書法是中國的符號;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體現;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舉辦“翰墨天成——百年吳門書法展”,旨在讓更多的市民和書法愛好者了解吳門書法百年來的光輝歷程,讓更多名人名家精品書法走進大眾的視野。提高我們的書法修養,普及我們的書法知識,從展覽作品中得到學習和啟發。
展覽名稱:
翰墨天成——百年吳門書法展
展覽時間與地點:
展覽日期:2020年06月28日—2020年07月04日
展覽地點:古吳軒畫廊(蘇州市十梓街458號)
活動組織:
主辦單位:蘇州日報報業集團
承辦單位:古吳軒出版社、現代蘇州雜志社、古吳軒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