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歷了這次疫情,許多企業都在降薪裁員、縮減規模、減少開支。然而,這些節流措施顯然不是長久之計,企業要真正突破生死局,恢復往日的生機活力,實現長遠發展,還需要苦練內功,尋找更多出路。
線下轉線上
疫情當前,過去被視為“錦上添花”的直播帶貨,成了許多企業的救命法寶。
湖北是本次疫情的重災區,在復工復產之時也面臨著更多困難。為此,抖音、快手、斗魚、騰訊等直播平臺紛紛開設湖北專場,通過直播帶貨來助力湖北經濟復蘇。此外,央視、新華社等官媒也多次聯手明星、“網紅”等帶貨“大咖”,助力湖北特色產品的銷售。這些直播帶貨活動場場火爆,網友喊出“我為湖北胖三斤”的口號,踴躍下單,熱干面、小龍蝦、鴨脖、蓮藕、臍橙等湖北小吃、特產被買爆。
如果你以為直播帶貨只是賣點零食、生活用品之類的小玩意,那你就想錯了。不夸張地說,如今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直播帶貨帶不動的。4月1日,“帶貨一姐”薇婭在淘寶直播間賣起了火箭,這可不是愚人節的玩笑,4000萬一枚的火箭發射服務,竟有800多人下定金。今年3月,銷售卡車的三一重卡開始在抖音直播賣卡車,在一次直播中,該集團兩小時獲得了186個訂單,銷售額達到5000萬。房地產巨頭恒大則在2月份率先開啟網上賣房模式,短短三天就鎖定銷售額580億,引得一眾房企競相效仿。
為了將東西賣出去,不少商界大佬也都放下身段,親自走進直播間為自家產品“吆喝”。攜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為了推銷旗下酒店,不惜“自毀形象”,穿著各種特色服飾,“萌萌噠”出鏡。“哦買噶”“買它”!許多地方的政府官員也一改平日不茍言笑的形象,開始學著當下流行的網絡語言,對著手機鏡頭賣力推銷著當地的特色產品。
直播帶貨火爆的背后,實際上也是各行各業不甘坐以待斃、奮起自救的真實寫照。疫情抑制了消費,并不代表民眾沒有消費需求,從線下轉到線上,是大勢所趨。在這場大危機中,只有順勢而為,才能化解危機,轉危為安。本刊記者還了解到,許多堅持傳統模式的企業也被迫做出改變,比如,廣東老字號小吃品牌陶陶居,過去為保證食品口感一直堅持不做外賣。這次也于2月上線了美團外賣,并推出了鹽焗雞、紅燒乳鴿等新菜品,以保證經過30~50分鐘,口感仍不會下降太多。
不過,火爆的背后,也有一些問題需引起重視。本刊記者注意到,中消協5月12日發布的“五一”小長假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隨著網紅帶貨、直播帶貨成為網絡購物新方式,有關網絡購物在品質掌控、售后、發貨等方面的問題只增不減。這些問題值得企業反思,銷售模式可以創新,價格可以打折,但產品質量卻萬萬不能打折,切不可本末倒置。
出口轉內銷
隨著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的擴散,外貿企業壓力倍增。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下降達11.4%,進口下降0.7%。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4月份的一項調研數據顯示,以現有的庫存和資金,40%賣家還能支撐1~3個月,19%賣家能支撐3~6個月,20%能支撐6個月以上,另有21%賣家已經支撐不住。
由于出海受困,許多外貿企業開始調轉船頭,紛紛轉戰國內市場。央視財經4月報道,溫州一家外貿鞋企,過去生產的皮鞋90%用于出口,但隨著疫情的爆發,大量海外訂單被取消,無奈之下,公司只得將目光投向國內市場。經過一番努力,這家公司目前正在以每天五千到一萬雙的數量銷往全國各地。
深圳市佰維存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找準時機,將部分加工貿易渠道進口料件生產成品調整為國內銷售,迅速搶占市場份額。今年一季度,該公司完成銷售額3.6億元,同比增長五成;其中加工貿易內銷金額達到6000余萬元,同比增長2.5倍。
出口轉內銷也得到中央層面的支持,4月1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支持企業出口轉內銷,并做出具體部署。商務部發言人亦表示要支持企業出口轉內銷,進一步優化政府公共服務,幫助外貿企業破解內銷難題,開拓內銷渠道,提升內銷能力,為國內市場提供多樣化選擇。與此同時,各地也紛紛出臺政策,幫助外貿企業調整內外銷比例,積極拓展國內市場。深圳海關因企施策、內暢外聯,暢通外貿企業轉內銷的關務渠道,助力加工貿易企業內銷蓬勃發展。據統計,今年前4個月,深圳關區內加工貿易貨物內銷總值41.2億元,其中4月內銷貨物較3月大幅增長超五成。
青島市商務局日前下發通知,將開展“青島新零售外貿云商服務”活動,免費為青島外貿企業搭建起新零售模式下的青島立體式外貿內銷模式,為青島外貿企業提供外銷產品鏈接內銷市場的公共平臺。
此外,淘寶5月7日宣布:今年再讓至少1萬家外貿店鋪年收入過100萬,讓1000家已經品牌化的外貿企業年收入過1000萬。據了解,最近3個月,外貿企業上淘寶開店的數量增加了160%。目前,淘寶上的外貿工廠店鋪超過28萬家。
當然,面對政府和社會各方的幫扶,外貿企業自身也要積極自救,改進生產工藝,完善商品質量,做好售后服務,以獲得國內消費者的認可。我國人口眾多,消費潛力巨大,相信在政策支持與企業自救的雙重努力下,外貿企業一定能走出困境,重獲新生。
危機變商機
丘吉爾曾說過:“永遠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很多時候,商機就蘊藏在危機之中。與新冠疫情類似,2003年的“非典”也對我國經濟造成了重創,許多企業倒下了;但也有一些公司從那次危機中脫穎而出,一步步發展壯大。
從某種程度上說,是“非典”成就了今天的京東。“非典”爆發時,京東還只是中關村一個賣CD光盤和刻錄機的不起眼的小門店,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小微企業。“非典”爆發后,京東虧損嚴重,被迫開啟轉型之路。也正是通過轉型線上,并堅持自營正品、快速物流等幾大服務特色,京東在那場危機中活了下來,并一步步成長為今天人們熟悉的電商巨頭。
與京東相比,攜程當時的情況更加糟糕。病毒肆虐,旅游是受沖擊最大的行業之一,攜程的處境可想而知。在最艱難的時候,公司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向全體人員發郵件,表示要相信中國政府能夠控制住疫情,相信“非典”過后,旅游業會迎來爆發。為此,公司堅持不裁員,甚至連原擬不再續約的員工也一并保留,以應對“非典”后業務的“報復性反彈”。
在原有業務歸零的情況下,攜程市場合作部爭取到與招商銀行合作開展信用卡電話銷售的項目,同時向招商銀行出租攜程閑置的呼叫中心,為招行外呼發卡,盤活了“非典”期間閑置的座席資源,還為攜程爭取到了可觀的現金收入。攜程還利用“非典”提供的時機,修改完善了企業規章制度,梳理和改進了業務流程,公司內部運作效率大大提高,人員素質得到了整體提升。
事實證明,攜程的判斷是準確的,“非典”結束后,旅游業強勁復蘇,攜程的業務量也快速反彈,甚至超過了“非典”前的水平。當年12月,攜程也順利登錄納斯達克,成為一家美股上市公司。這次新冠疫情爆發后,梁建章又率先開啟直播帶貨模式,在“五一”前實現帶貨總成績2億元,再一次用行動證明,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企業只有快速反應,不斷變革,方可從容應對,把損失降到最低。
數據顯示,我國今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為1992年以來首次單季負增長。當前正是眾多企業的至暗時刻,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洗牌。誰能在這個時候抓住機遇,熬過危機,誰就能在風雨過后見到最絢爛的彩虹。越是艱難,越要苦練內功,迎難而上,正如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所說:“疫情作為企業不可抗拒的系統性風險,將擊垮一批企業。哪些企業會被疫情擊垮,哪些企業能夠活下去,取決于企業是否能夠順應趨勢,及時改變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