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維杭
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狀肺炎病毒蔓延,是全世界每個國家都面臨的嚴峻考驗,也是檢驗每個國家領導人應變、管理能力與智慧的大考。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4月4日警告美國國民,接下來幾天會“出現非常可怕的死亡數據”,但“美國的經濟不能一直停滯不前”。他重申,“問題的解決辦法不能比問題本身還要糟糕”,因此繼續采取何種防疫政策,是否限制人們出行等,留給各個州政府來想辦法。在美國的聯邦體系架構中,在處理突發、群體災難時,根據《斯塔福德法案》,州政府在救災過程中應當發揮主要作用,聯邦政府能做的相對有限。
“戰時總統”放大“聚旗效應”
3月13日下午,特朗普在白宮召開記者會,宣布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在3月18日的疫情吹風會上,特朗普認為美國正“處在抗擊疫情的戰時狀態”,“我們將打敗這個看不見的敵人”。他聲稱,這場不斷擴大的危機基本上使他成為“戰時總統”。
特朗普自稱“戰時總統”,引發外界不同的聲音和解讀。尤其是質疑特朗普自封為“戰時總統”更有利于競選連任的聲音,此起彼伏。
歷史上,當美國處于戰爭狀態時,選民大多不愿再更換總統,這幾乎成為一個傳統。例如麥迪遜在發動1812年戰爭后再次當選,林肯在邦聯于阿波馬托克斯投降前一個月發表了他的第二次就職演說;羅斯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下眾望所歸,破例獲得了第三個任期……如今的特朗普,也希冀制造一種指揮、控制和權威的總司令形象。
盡管從反對派陣營民主黨人到公眾輿論,大家大唱特唱特朗普總統之路將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而走到頭的衰歌;不過,稍微理智點的民主黨人卻意識到,疫情恰恰更可能成為特朗普連任的“利器”,因為他正領導美國力爭打敗這個“看不見的敵人”,哪個國家危急關頭會臨陣換將?
此外,每天召開的白宮新聞發布會,也使得特朗普這位“戰時總統”的曝光度輕易超過他的競選對手。政治學教授羅斯·貝克(Ross K.Baker)指出,特朗普每天在白宮主持新冠疫情新聞發布會,“很多人一整天都在聽總統講話。他們沒有去聽拜登和桑德斯的。關鍵在于,只要技巧足夠,現任總統就有能力統治媒體。”
在民眾眼中,聚光燈下,他們看到的是一個74歲的老人每天從早到晚為疫情忙碌、操心,還要應付政敵找岔子和媒體挑剔。老牌民意調查公司哈里斯見解與分析公司3月27日發布的民調結果顯示,特朗普得到了2018年以來的最高支持率,達到50%;接受調查的支持者中,88%的共和黨選民、57%的獨立選民和41%的民主黨選民認為,特朗普和白宮采取了足夠有力的措施來對抗新冠病毒疫情。
特朗普民望屢創新高,抗疫戰之“聚旗效應”已然凸顯,隨著“戰時總統”披掛上陣,這樣的效應更會水漲船高了。
企業界、科技界大佬的支持,對提升特朗普的人氣顯然也有吸睛作用。硅谷知名企業軟件公司甲骨文聯合創始人拉里·埃利森,稱自己是特朗普的頭號支持者,希望他可以做得更好!今年2月,拉里在其位于加州的宅邸為特朗普連任競選舉辦了一場籌款會,參加者花費10萬美元,得以與特朗普打高爾夫球并且合影。
拉里也透露之前與特朗普通過電話,應總統要求,其公司免費為政府開發一套實時跟蹤系統,以對新冠病人治療結果進行實時跟蹤觀察。3月31日,拉里·埃利森宣布,甲骨文已開發出一套云系統,用來幫助政府加快找到治愈新冠病毒的療法。甲骨文還開發了一套針對新冠病人的“治療學習系統”工具,幫助醫生記錄給病人所用治療藥物的效果。類似實質性的支持,對“戰時總統”的舉措無疑加分。
縱然特朗普的民望由于“戰時總統”的“聚旗效應”而被放大,但顯然也沒有到達無人可敵的地步。他在多個民調中獲得的50%支持率,遠遠低于紐約州州長科莫,甚至遠遠不如“9·11”事件發生后的小布什——當時的小布什的支持率達到80%~90%的高度。
況且,“國家緊急狀態”下的“戰時總統”,賦予特朗普更大的權力,可以調動各方的各種資源,當然也意味著其責任更重大了。特朗普宣布美國進入緊急狀態,進入戰時狀態,自命為“戰時總統”,可以信誓旦旦,慷慨激昂,固然是對付疫情的一大利好;但要戰勝可怕的病毒,擊敗“看不見的敵人”,遠不是擁有多大權力就可以輕易實現的。
民主黨人背水一戰
今年1月,彈劾特朗普成為社會焦點,但現在那陣風早已吹散。疫情當前,民主黨人也不得不小心配合特朗普。尤其在“戰時總統”簽署了一攬子緊急救援案后,華盛頓的政治風向是比誰敢發紅包,而不是誰可以再讓特朗普難堪。
民主黨人意識到,特朗普應對疫情的表現好壞,固然是潛在的靶子,但他們必須小心翼翼,以免破壞整個國家對抵抗疫情的響應,背負“破壞團結”的惡名。一名要求匿名的民主黨參議員警告,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發生國家危機時要想摻和進來,以圖削弱總統的地位,則必須謹慎行事。之前,舒默、佩洛西等參議院、眾議院的民主黨領袖試圖抨擊特朗普應對疫情反應遲鈍,即刻就被共和黨人反擊為“政治化”。
為了盡可能避免特朗普的形象高頻次、占據所有媒體,一些民主黨人也設法對各大電視媒體游說、施壓,要求他們停止轉播特朗普的新聞發布會。
奧巴馬的前演講撰稿人喬恩·法夫羅(Jon Favreau)及進步變革運動委員會(PCCC)3月31日發出郵件稱,“沒有任何理由讓總統每天都發布免費的競選廣告”。后來,真有部分媒體開始減少特朗普的曝光度,譬如微軟全國廣播公司節目(MSNBC)主持人克里斯·海斯(Chris Hayes)不再播出特朗普的發布會音頻,西雅圖的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也不再轉播特朗普的發布會。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月1日轉播特朗普的發布會時,以“特朗普將會議重點轉移到打擊毒品、走私等與疫情無關”為由,切斷了直播信號。
然而,這些動作基本上無損于特朗普作為“戰時總統”的曝光度。他在抗疫中的所有作為,他每天與白宮醫療專家組的磋商,每天做出的各種部署和計劃,幾乎每天召開的白宮記者會……沒有誰會真正不在乎。而這些,都離不開媒體聚焦,所形成的曝光度難以減弱。
疫情使得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拜登在競選上處于劣勢,這已然成為當下的趨向。雖然之前有民調顯示拜登在11月大選中獲勝的概率大于特朗普,但在疫情爆發之后,兩人的差距明顯縮小。未來競選態勢的天平將會傾向哪一方,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特朗普應對疫情的措施得力與否,以及民眾是否繼續認同“戰時總統”的能力與舉措。
分析人士認為,危機緩和之后勢必會有各方的重新評估,比目前緊急狀態下的反應更能影響最終的大選結果。“聚旗效應”所帶來的支持率上升若沒有后續績效托底,便無法持久,甚至會帶來下墜甚至反噬作用,“聚旗效應”對特朗普而言,其實是一把雙刃劍。
疫情改變了大選方式
繼3月3日后,3月17日的又一場“超級星期二”投票結果顯示,前副總統拜登連下三州,在亞利桑那州、伊利諾伊州和佛羅里達州舉行的民主黨初選中,拜登擊敗了參議員桑德斯,拜登的黨內選舉人團選票數量已大幅領先桑德斯。
初期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華盛頓州,原定于3月10日的初選已改成郵件投票。俄亥俄州、喬治亞州、肯塔基州、路易斯安那州、賓夕法尼亞州、馬里蘭州、康涅狄格州和羅得島州都相繼宣布推遲初選日期。路易斯安那州甚至將4月4日的初選延期到6月20日,成為今年初選的最后一站。
自特朗普宣布進入“全國緊急狀態”之前,拜登并沒有因疫情取消競選集會。3月9日在底特律的一場集會上,拜登競選團隊向參與者和媒體記者發放了洗手液。進入“全國緊急狀態”后,因為安全隔離防疫的要求,民主黨的初選,包括辯論、拉票和籌款活動都受到影響。拜登的競選幕僚統統留在家中“遠程”工作,現場競選集會取消,電話或短信拉票、籌款成為新的常態。
事實上,所有競選人及其團隊今后一段時間都不得不更多地借助互聯網拉票,包括以視頻連線方式與選民互動。這對老年選民影響尤其大,疫情可能影響選民投票率,特別是老年選民。俄亥俄州政府表示,該州民主黨黨內初選的128個投票點將從養老院撤出。
特朗普也不得不取消多場競選集會和籌款集會,原定于3月中旬啟動,途經密歇根州、俄亥俄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的“女性支持特朗普”巴士之旅被推遲。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原定3月中旬舉行一場籌款活動的赴加州之旅,也已取消。
為了盡可能減少感染病毒的機會,美國衛生部門建議大家不要握手,為了保護自己,要和他人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這對習慣于傳統交往、競選方式的政要而言,也是一個自我挑戰。因為對美國衛生部門的建議置若罔聞,特朗普在記者會上依然與人握手的行為,招來不少批評以及他人的躲避。
3月10日,美國防控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總負責人、副總統彭斯在白宮作每日疫情簡報,提出了一些防疫知識,其中就包括避免與他人握手。而當天早些時候,特朗普在白宮的一個表彰儀式上,仍然與獲頒“總統自由獎章”的退役將軍杰克·基恩握了手。
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則表示,疫情蔓延之際,美國人之間交往,應該“互相鞠躬打招呼”。
競選連任的特朗普(74歲)和角逐總統大位的拜登(78歲)都早已年過古稀,后者更是接近耄耋,屬于“易感染人群”,他們在疫情蔓延期間繼續不停地與支持選民握手、擁抱,無疑會處于高危狀態。如今疫情迫使他們都停止或者避免更多地與人群接觸,所幸他們至今還未被病毒感染。
較量將在特朗普和拜登之間展開
4月6日,當全美死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患者超過萬人大關之際,特朗普與志在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前副總統拜登通話交換意見。特朗普在當天的記者會上透露,他和拜登通了大約15分鐘的短暫電話,主要針對肺炎疫情交換意見。
盡管雙方有共識不對外公布談話內容,但特朗普表示雙方的對話“溫暖”“友善”,拜登也提供了防疫建議——雖然特朗普坦言自己并不同意對方的所有建議。而在這之前,拜登和特朗普之間還互相嘲諷、指責。
這一信息說明,疫情當前,以大局為重,雙方都樂意展現大度的姿態。其次,特朗普實際上把拜登當作唯一的對手,是能夠在民主黨內出線向他挑戰的那個人;而拜登的黨內競爭者桑德斯則無足輕重,可以忽略。
巧的是,就在特朗普與拜登通話后僅隔一天,桑德斯于4月8日上午宣布退出美國民主黨總統初選。原本堅持與拜登繼續纏斗的桑德斯,知道自己與拜登的差距太大,已無法翻盤,何況眼下新冠病毒疫情籠罩,各種傳統拉票造勢活動都不得不消停,想要扭轉局勢已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選擇退出。
桑德斯退出選舉,使得拜登篤定獲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而且也省略了其他州因推遲而未完成的初選程序,在精力、財力、時間上都是極大的節省。這樣,拜登可以靜下心來,與共和黨現任總統特朗普決戰到11月,分出誰將在2021年入主白宮。
拜登的當務之急,是盡快爭取桑德斯的支持者,并需要爭取更多表現不積極的年輕選民。當然,他更需要重新拿出一套競選計劃和綱領,以抗衡特朗普。至于“戰時總統”特朗普,首先必須交出領導美國抗疫的成績單,其次還面臨怎樣恢復經濟、扭轉衰退的沉重壓力和挑戰。
自現在起到11月3日,美國總統大選開始進入兩黨候選人決戰的轉折關頭,較量在特朗普與拜登之間展開,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