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根據昆明市某基坑工程的操作實例,對深基坑鋼筋混凝土內支撐梁的機械拆除進行闡述,以此為同行們提供基坑內支撐梁機械拆除的施工借鑒,希望能供同仁們學習交流。
關鍵詞:內支撐梁;機械拆除;基坑
一、引言
1、項目簡介、特點分析及方案比選確定:
該工程為云南省昆明市某醫院的一個基坑工程,本項目基坑呈長方形,三層地下室,基坑周長約250m,面積約3500m2,基坑深16.6m,工程±0.00=1893.15m。基坑采用“支護樁+鋼筋混凝土內支撐+樁后及樁間止水帷幕”的支護形式。內支撐系統結合地下室深度和形狀,采用三道內支撐,每道內支撐由中間對稱及四角撐構成,三道支撐位置依次為1889.5m、1885.0m、1880.5m,支撐腰梁尺寸為1200×800mm,主支撐尺寸為800×800mm,連梁尺寸600×600mm,第一、二層內支撐采用C35砼,第三層內支撐采用C40砼,三層內支撐砼方量依次約為:900m2、780m2、9003。
項目特點分析:
本項目工期要求緊,在基坑施工及拆除階段塔吊還未安裝,不能提供拆除的配合工作;工序或拆除方案的選擇受到地下室結構施工的影響,基坑周環境影響,基坑支護結構與主體結構外墻之間基本沒有操作面。
項目拆除方案的比選及方案實施:
拆除方案對比;靜力爆破:振動小,對支護樁及噴錨面損壞小,對周邊環境影響小;造價高,速度慢。動力爆破:振動大、噪音大、粉塵大,對周邊環境影響大,辦證困難。繩劇切割:振動小,對支護樁及噴錨面損壞小,對周邊環境影響小;造價高,速度一般。機械破碎:振動不大,對支護樁及噴錨面損壞不大,對周邊環境影響不大;造價適中,速度一般。
根據項目特點,結合以上四種拆除方式的對比,綜合考慮,本項目三道內支撐拆除采用“機械破碎為主,人工破碎為輔”的機械破碎法拆除。
2、換撐施工方案:
為保證支護結構受力的傳遞,防止拆撐時支護體系出現大變形而造成基坑整體失穩,故在支撐拆除前必須先進行換撐施工,本工程換撐包括:支護樁邊和地下室外墻(筏板)之間的換撐;地下室車道傳力帶。
(1)支護樁邊和地下室外墻(筏板)之間的換撐
支護樁和地下室外墻筏板間采用C20素混泥土滿灌作為第一道換撐;基坑北、東、西三側支護樁邊和地下室外墻采用C15素混泥土滿灌作為換撐;南側在地下室樓板處用500mm厚C30混泥土帶作為換撐。
(2)地下室車道傳力帶
本項目主體結構無后澆帶,因此地下室范圍內換撐只有地下車道處換撐,車道換撐方法為鋼管換撐。
3、120破碎機平臺單跨梁設計計算
本項目主梁最長單跨梁長10.m,120破碎機總重約13噸,鋼平臺重約4噸,按破碎機加鋼平臺一半重量置于單跨梁上,單跨梁荷載為14.2KN/m(鋼平臺按6m寬計算),考慮1.4動荷載系數,則單跨梁上工作載荷為20KN/m,經計算單側要求配筋量1901mm2,而現支撐梁實際單側配筋為1906mm2 ,姑現支撐梁滿足120破碎機工作要求。計算結果如下:支撐梁跨長=10000mm,BХH=700Х700,經過計算,最大裂縫為:0.341mm<0.4mm;最大撓度:23.759<50.000(10000/200)。
二、施工工藝
1施工工藝流程:
施工工藝流程圖
2、內支撐拆除施工總體部署(詳下圖),及分區:
內支撐拆除施工總體部署
支撐拆除分區:根據維護支撐體系的設置本項目內支撐拆除分為兩條施工路線,每條施工路線以一臺120破碎機為主配合10個人工風鎬,從基坑西側角撐住往基坑東側角撐拆除,最后進行中間對稱拆除。
3、拆除順序
按照“先撐后拆,先次梁后主梁,最后腰梁”的原則進行施工拆除。地下室底板澆筑完成、底板處傳力混泥土澆筑完成且達到設計強度→拆除第三道內支撐體系(破碎砼塊清理外運出場)→完成第三層地下室結構、防水和將第三層地下室與支護樁之間滿灌C20素砼及回填換撐→完成第三層車道換撐→回填砼及地下三層頂板達到設計強度,拆除第二道內支撐體系(破碎砼塊清理外運出場)→完成第二層地下室結構、防水和將第二層地下室與支護樁之間滿灌C15素砼及回填換撐→完成第二層車道換撐→回填砼及地下二層頂板達到設計強度,拆除第一道內支撐體系(破碎砼塊清理外運出場)→鋼立柱拆除。
4、鋪設保護層
先在預拆除的支撐梁的樓板上鋪設保護層,防止破除支撐梁時砼碎塊砸壞樓板。保護層采用鋼板、模板、草墊等材料鋪設。拆除第三層內支撐時破碎機需在地下室結構板低板上行走,應在破碎機行走路線上鋪設汽車輪胎,防止破碎機損壞地下室結構地板。
5、人工破口
根據支撐受力特點,為了防止支撐拆除段域對暫未拆除支撐段域造成沖擊、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支撐拆除前將預拆除段與暫未拆除段連接處、支撐梁與腰梁連接處破口,破口寬度為30-50cm,在破口處先按30-50cm鉆孔,后使用劈裂機將破口處撐裂,之后再用人工破口,作業時,兩人一組,將破口處混泥土破碎剔除,僅留下鋼筋。
6、 砼梁及廢渣外運
利用平板車、小型鏟車等工具將砼碎塊、鋼筋等運至吊車或塔吊范圍內,碎塊及鋼筋堆放在樓板上時荷載不得超過5KPa(砼渣堆放高度不超過30cm),然后用坑頂吊車或塔吊將砼碎塊及鋼筋吊至棧橋板,棧橋板上荷載不得超過30KPa,用車輛將碎塊及鋼筋運至指定地點(場外),若將廢渣及砼塊堆在場地內,15m范圍內超載不得超過15KPa。
7、現場技術準備
拆撐前相應的地下室結構和換撐已施工完成,并達到設計強度;現場所有人員做好安全、技術交底;支撐梁防護腳手架已搭設并通過驗收;基坑周邊的材料、管線機維護已整理好,,已具備拆除條件。
8、施工監測
在拆撐期間加強基坑的位移監測和周邊巡視,在拆撐期間按照《施工監測專項方案》的要求,每天對支護樁的位移、周邊建筑沉降、周邊道路沉降、回灌井水位監測一次,并每天對內支撐結構、噴錨面開裂情況和漏水情況進行巡視,每天對監測和巡視結果進行記錄,出現位移或沉降超過報警值及時上報項目部和監理。
三、拆除施工技術的安全措施
1、防塵減噪措施
拆撐前事先周邊貼出擾民告示,爭取取得周邊民眾諒解;合理安排施工時間,減少夜間噪音污染;靠近住院樓及門診樓位置盡量使用人工、劈裂機及繩鋸施工減小噪音污染;空壓機盡量擺放在遠離住院樓和門診樓位置;破碎時先在要破除處進行澆水處理,并在破碎過程中多次澆水,減小破碎揚塵;清理混泥土碎渣時先對碎渣進行澆水,減少揚塵。
2、應急救援預案和相關準備
做好應急救援措施,組織好應急領導小組工作,以便全面協調和指導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督促項目部做好應急準備工作,做好緊急調用搶險救災物資、設備、交通工具和人員。
應急準備:預備常用的應急材料如紗布、急救箱、個人防護用品(安全帽)等;常備一些手提式應急照明燈,配備足夠的滅火器材,危險部位應標上安全標示;應在制定地點預備搶救使用的簡易工具、器材,如撬杠等;做好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工作。
結語
根據以上工程的拆、換撐施工,為該工程取得了較好的效益,也為后面類似的工程提供了更多拆撐施工的經驗,故在此和大家交流共享。
1、按本方案施工,未造成基坑止水帷幕漏水及周邊環境的影響,取得了一定的環境效益。
2、工期按原計劃完成,未造成對總承包單位工期的影響。
3、經過最終的造價對比,費用比原方案節省約10%左右,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4、施工過程未造成醫院工作人員、住院病人及學校等人員的投訴,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
5、本項目改變了換撐的常規方式,不是先施工主體結構外墻,再施工換撐結構,而是,先分層、分段施工換撐結構,再施工主體結構外墻,為施工工序積累了施工經驗。
參考文獻
[1] 《深基坑支護技術指南》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分會?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3
[2] 《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范》JGJ311—2013?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4] 《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 中國計劃出版社
[5] 《建筑基坑支護結構構造》11SG814? 中國計劃出版社
作者簡介:
王茂霞,總經理,高級工程師,IPMP國際工程項目經理、昆明市深基坑工程專家
國家注冊監理工程師、國家注冊一級建造師、國家注冊安全工程師、國家注冊水利監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