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迎秋
摘 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城市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與城市的發展息息相關,也是提高城市的競爭力和對城市功能定位的基礎,對城市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新時期的城市化發展,必然對工程質量和相關技術有著更為嚴苛的要求。因此,建設單位就需要在施工管理和技術層面,不斷發展和創新,提高施工質量,以滿足城市發展的要求。
關鍵詞:市政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管理
引言:
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對我國城市建設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在現代化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過程中,應不斷提高技術控制水平,加強管理意識,從而保障市政基礎建設滿足城市建設的需求。本文主要對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進行研究。從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概況分析著手,全面闡述了其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以期提高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質量管理水平,促進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
一、市政基礎設施概述
在一個城市中,人民群眾的生活以及這個城市的物質生產都是以這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載體進行的。如果缺少這個至關重要的載體,那么以這個城市為范圍的系統都無法運行下去。簡單來說可以將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歸為兩類,一類是社會性的基礎設施,包括文化、住宅、體育等;另一類是生產性的基礎設施,包括橋梁、道路類的交通建設設施,防洪、防火類的預防防災設施,以及綠化種植、園林設計、電氣煤氣、污水排放等等。基礎設施指的是那些對生產效率或產出水平有直接或間接的提高作用的經濟項目,主要內容包括交通運輸系統、
通訊設施、教育和衛生設施、金融設施和發電設施,以及一個組織有序的政府和政治體制。
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對一個城市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一個城市沒有其配套的市政設施,就無法順利地發揮各種作用和能力。縱觀以往地方發展經歷,城市經濟的發展往往伴隨著通訊、交通、能源等設施的發展,也就是說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發展,都是以大力地進行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前提的。簡單來說市政基礎設施的作用是能夠直接作用于城市生產,是城市存在和發展的極其重要的因素。
二、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存在問題
(一)市政基礎設施總體水平不高,與發達國家存在顯著差距
盡管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速度與之不匹,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總體水平不高,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顯著。我國城市建設的各項指標在很早以前開始提升,各城市也不斷為此努力,但一些深根固柢的問題影響著整體發展進度,拉低了總體水平。北京、大連、武漢等地輪番上演“暴雨淹城”就是典型案例。“城市內澇”,暴露出一個不容小覷的問題:在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城市,在表面看不到的地方,是落后的排水系統,是落后的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二)缺乏長遠眼光,重視建設而忽視管理
許多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缺乏長遠眼光,迫于面子工程,沒有從城市長遠發展出發,“建了拆,拆了建”“短命工程”頻頻出現。另一個重要問題是,重視建設但輕視管理。許多城市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十分重視,但大多忽視了設施的管理和維護,為了建設而建設,缺乏相關政策和責任制,其結果是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后,沒有人管理,沒有人養護,市政基礎設施壽命急劇縮短,短短幾年就被人為破壞或自然破壞,從而陷入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惡性循環,造成嚴重的財政浪費。
(三)城市基礎設施投資、運營模式過于單一
我國城市基礎設施運營模式主要是以政府為主體的公營模式,這種模式有它自己的優點,政府統籌規劃,政府控制其融資、建設、管理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其潛在效用。“當然,此種模式也有其缺點,它缺乏投資競爭壓力和投資破產風險機制,投資成本高、效益差、虧損較為嚴重。”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該模式的弊端逐漸暴露,建設資金嚴重不足,效率低下,產品與服務單一,消費者缺乏選擇權。
(四)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
目前我國市政基礎設施城鄉、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統籌城鄉、區域發展與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壓力較大。從城鄉的角度來看,城市與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極不平衡,在供水供氣、污水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公共交通、道路設施等方面,鄉村遠不如城市。從區域的角度看,中西部地區明顯落后于東部地區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從城市規模等級來看,超大和特大型城市設施水平較高,其他規模城市存在較大差距。
三、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管理措施
(一)科學規劃
科學的規劃對市政基礎工程建設有重要的保障意義,通過科學的規劃整合,可以使市政基礎工程建設管理方案更加科學合理,實現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例如,在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建設中,為了提升管理能力,需要按照《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建設部令第146號)中的要求,要明確整體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中的規劃要素。這樣才能按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工作規劃中的要求,將基礎設施建設完善。
(二)加大并合理規劃資金投入
要保障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在管理過程中,管理者應按照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要求及時對影響建設和管理的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資金投入,并加強成本控制。市政工程建設管理者對資金的投入應有科學的規劃,保證資源的合理配置。另外,可根據市政規劃的不同要求,設立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并且可以按照基礎設施建設的不同標準,適當提高資金投入比例。
(三)節約能源,實現綠色發展
在現代化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對能源的消耗越來越多,在這種背景下,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已成為城市建設和管理的目標之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為了提高建設水平,管理人員應將綠色施工管理理念融入實際管理措施實施中,保障在節約能源,實現綠色綠色發展的管理理念的指導下,實現市政建設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四)健全管理機構
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中,應建立相應的管理機構,通過管理機構嚴格管理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過程,并落實各項管理措施。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控制的原則就是,首先保證質量,并進行一定的認為控制,同時結合預防為主。例如,可以建立三級管理機構管理體制,即基層管理、中間管理與整合管理。3種管理機構為遞進式關系,基層管理負責最基本的管理內容,與工程建設質量直接相關;中間管理則負責監督基層管理,定期檢查其管理工作;整合管理是按照固定的期限,對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抽查管理,以保證工程建設及管理質量。
(五)優化組織管理
市政管理主體部門要根據質量管控體系的具體要求,采用“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機制,實現權責利統一、建管分離、統籌協調和分級管理相結合。要建立健全不同部門與各級人員的質量責任制,明確具體的質量責任,形成層層抓、層層管的質量責任制網絡。要對原材料采購、原材料進場、工程質檢、工地實驗、資料整理等工作進行分級管理,落實到人頭,并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制。另外,要完善工程質量考核制度,細化考核標準,采用定期與不定期質量檢查的方式,消除質量隱患,并對發現的違規操作行為給予嚴厲的懲罰。要加強對施工方法的控制,從技術方案、施工流程、施工工序、組織方法、檢測方式等方面進行嚴格管控,確保整個施工過程質量達標。同時,需要建設單位不斷加強對工程項目的管理及技術加強工作,在保證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確保施工質量,對于推進城市化進程具有重大的意義。
四、結語
城市的發展和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在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政府的調控能力,對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進行科學合理的管制,從而保障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能夠順利進行,這樣才能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力衙.關于市政工程現場管理內容與方法的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6)
[2]嚴盛虎,李宇,毛琦梁,董鎖成.我國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成就、問題與對策[J].城市發展研究,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