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駿 初春
【摘 要】教師的專業素養的高低決定了教育質量的高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專業素養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不斷創新、發展、提升的過程,它應該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動態的過程,是教師群體和個性共同追求、奮斗的過程。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敬業的,勤勞的,無私的為學生履行職責,從事工作,往往會忽視自己。忘了教師也是需要成長的要,應該做到教學相長,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關鍵詞】師德;素養;創新
在教學中,老師是學校的主導力量,這支隊伍的心理態度和職業素養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因此我們要加強師德修養,具有較高的素質,能夠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增強教師人格魅力。能夠起到以身立教的作用。師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范要求,也是教育學生以身作則的重要手段。作為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成為學生學習和影響的榜樣,用自己的語言教育學生行動。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靈活的教學能力,還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并不是把學生教好,而是要有作為具有高尚職業道德的合格教師。
作為教師語言要規范、文明、端莊,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自尊,多鼓勵學生,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還要為其提供熱情的幫助,使學生能夠通過自我選擇、自我學習、自我管理,達到自我完善的目的,自我完善。教師要用自己的行為和個性去教育和感染學生們。同時做一個教師,做一個有風度、有風度、有品格的人,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要始終做到正值無私、對學生有愛心,用教師的言行才能感染學生,用我們獨特的人格魅力吸引、感動和培養他們。能夠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讓學生滿意,做到讓家長放心,得到社會認可,不體罰學生,不會威脅、諷刺學生,時時刻刻以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來要求自己。
其次我們要認真學習教學理論,適應新的教育理念。《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提出的“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這一定義,規范了作為教師的育人行為準則,現今是一個知識的社會,學習的智慧,知識的更新越來越快。作為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努力提升自己,實實在在地把握教書育人的本領,結合現代化的教育手段,積極地參與教育科研。在教學工作中,認真分析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通過教師的創造性工作,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教師職業道德不是一個空洞的思想外殼,它是教師高尚的人格、嫻熟的職業技能和執著精神的結合。面對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作為教師不能墨守陳規。面對挑戰和機遇,教師應專注于理論的學習和應用。在實踐中,教師要密切關注自身的職業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拓寬知識視野,以此作為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最重要的內容。為了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國家目前正在進行全面的課程改革。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個人能力的提高和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也是學校的關鍵,只有在質量上比別人強,才能迅速趕上新課改的步伐。在新課改舉措上出類拔萃,才能在課改新成果上出類拔萃。作為青年教師要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理解和掌握新課改的教育理念,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抓住機遇,認真的研究新課改舉措,積極踐行新課改精神,敢于創新,多學、多思考,努力奮斗新課程改革的先行者。
再有需要教師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教學技能。專業知識對任何一個教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有了扎實的專業知識,才能準確評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對教育的及時適應,才能更準確的評價學生,提高教師的教育質量?,F代的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有思想、有個性的學生,學生在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或同一年齡、性別的不同學生的心理是不一致,這就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用不同的方法訓練學生?,F代社會在飛速發展,信息量巨大,如果不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我們跟不上時代。這就是為什么教師要努力學習專業理論,不斷學習現代教學理論,完善知識結構,及時傳遞新信息,利用新教具、新科技手段輔助教育。同時我們要注意教學反思,美國學者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改善教師的學習能力是一個積累和綜合的過程。自我反思是教師積累學習經驗、提高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能夠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課后的教學反思和精心準備課程一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它對教師的成長和教育的提高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作為教師應該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同時工作中要保持健康和陽光的心態,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做適量運動,能夠充足睡眠,保持精力充沛,均衡飲食,健康快樂的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最后為了加強教學方法研究,追求教師專業發展,實施素質教育,教師必須根據實際需要,加強教學方法研究,虛心學習他人的先進經驗,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努力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優化教育目標,培養符合自身特點的學生能力。不同學科,同一學科不同的內容,教學方法也應不同,不能成為一種模式,而學生有共性,但個性更突出,教師應充分理解并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整體與個別相結合、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相結合的原則進行詳細分析。優化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法管理層。教學的主要思想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使學生易于接受、樂于學習,而不是強迫學生生吞活剝地接受。教師不僅要正確地傳達知識,同時應根據學科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質量。陶行知先生的“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钡乃枷?,雖然說了幾十年,但在今天依然適用。作為教師要不落后于時代的發展,不斷學習,做到活到老、學到老,做到終身學習,才能勝任這一具有挑戰性的職業。社會的發展,知識的更新,課程的改革,都需要教師去不斷的學習,在學習中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這樣,教師才能去適應課程改革與學生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就要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把學習看作一種樂趣,從各種渠道汲取新的營養,使自己變得更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識、觀念的過程中,還要善于反思、勤寫筆記,注重積累,加強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終身發展、不斷進取的開拓之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還要繼續努力,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立教、愛崗敬業、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修養;并緊緊圍繞新時期師德素質要求和師德規范,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做一個為人民服務的教師,做一個讓人民滿意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