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鐳
摘 要:新的歷史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研究方興未艾。理論界圍繞著提出社會建設的背景、關于如何界定“社會”這一概念、社會建設的內涵、社會建設和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二者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加強社會建設的一系列問題展開著深入的研究探討,并且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以理論研究實踐的工作方法,開展著一系列的社會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關鍵詞: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研究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1-0024-02
中國共產黨在確立帶領中國人民全面奔小康的奮斗目標以后,把建設和諧社會和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擺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構建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建設的理論。當前,理論界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一系列問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與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一、社會建設的內涵
理論界普遍認為,社會建設應該從整體建設和具體建設各個層面去理解,本文所陳述的社會建設,就是基于整體社會建設在社會紛繁復雜的各個方面所做的工作。只有把各個方面的工作都做細做好,才能夠更好地推動社會建設事業的整體發展。基于此,按照唯物主義歷史觀的思維方式,我們能夠歸納出三個問題:一是,整合社會關系,處理好社會與人的關系;二是,用馬克思辯證觀點正確看待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之間的關系;三是,根據社會決定國家的觀點,努力創設國家與社會相互統一的條件,在社會建設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做文章,為實現人們社會理想的最高境界而不斷前進。
關于社會建設問題,說得淺顯點就是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我們這里所談到的社會建設,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并不包括其他社會形態,要堅持把這一問題放到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一主題中來研究。社會建設并不等同于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政治建設方面的一切建設的總和,其有確定的具體內容,總的來說就是指社會價值取向的構建、社會體制的建設、社會各運行組織的建設及社會事業的發展等。
理論界有的觀點認為,我們工作中常說的社會建設,既是指社會的總體建設,有時在特殊條件下也指社會的主體建設。社會總體建設包括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而這四位一體結構中的社會建設才是具體的主體社會建設。主體社會也就是社會各主體之間關系的總和,社會建設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是四位一體結構中關于人的建設,是社會建設的中心任務。這其中,政治建設是強有力保障,文化建設是先導,經濟建設則是最根本基礎。
二、社會建設和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關系
從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哲學角度看待社會建設與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二者之間的關系,我們認為,社會建設只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能為人民著想,在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的帶動和強有力支持下,就一定能夠得到發展。新時代背景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主要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最主要目標,也是第一任務。如果不從這方面著力,要想縮小社會差距、體現社會公平、優化社會保障,促進社會事業,那都是無源之水,是不可能實現的。同時,在社會建設中,政治建設也是不可忽視的,這就要充分發揚民主,積極拓展表達人民群眾訴求的渠道,做到深入群眾、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發揮民力。關于文化建設,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科技、環境保護是其特點,也是一個個具體的項目,更是社會建設的重點。社會建設有著同以上建設相同的內容,只是具有不同的工作方法以及工作對象,社會建設更加具體、更加直接,更加貼近人民群眾。因其深入民間、接地氣,因此在體察群眾困難、了解人民訴求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因為這一工作側重就是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情,處理的就是家長里短的小事,因此能夠培養更好的工作作風和更強的工作能力。充分體現這些優點,發揮這些優勢,并且在各項工作中積極推廣,能夠影響和促進經濟文化政治建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但是,理論界還有一種不同的觀點,那就是社會建設并非是四位一體,應該歸結為三位一體。他們認為,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最根本的就是要確立存在于我國現階段各個主要階層之間的和諧關系,而這一問題明顯應該歸結為政治文明和政治建設。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政治建設就能夠包括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把和諧社會建設等同于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就明顯降低了社會建沒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只有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納入政治建設中來,才能夠體現出其重要性,也才能夠體現出其關于這方面理論研究的成果。從這一意義上來理解,四位一體結構中的社會建設應該得到淡化或者進行區分。提到社會建設的時候,前面不應該加上“和諧”二字,只有在闡述社會發展目標的時候才能夠用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概念。
還有一些學者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中,四位一體在問題提法和理解方法方面是不恰當的,沒有擺脫固有的把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并列起來的理解方式,沒有體現出二者之間整體性和層次性的區別,沒有更好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一些特點。
三、社會建設的具體措施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在政治體制改革、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各個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展,但是在社會管理和社會建設方面還存在著相對滯后的問題,呈現出一些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直接關系到社會成員的公平、公正。從當前形勢來看,新的歷史時期,社會建設主要就是要協調不同層次利益群體之間的關系,從而實現公平與正義。社會建設也應著眼于激發不同群體的社會凝聚力,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在以人為本思想意識指導下,營造和諧相處的社會環境,使得不同階層的利益群體能夠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必須應該承認,公平正義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對其的實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要與經濟建設相同步。
第一,要秉承以人為本意識,充分理解、盡量滿足不同群體不同層次的發展需求。
第二,在社會財富分配方面,要做到公平合理,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要讓黨的惠民政策普及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在當前的多元社會環境下,協調社會利益關系,更應該作為社會建設的基本內容。
第一,在公平正義的思想指導下,樹立互惠互利的社會理念。
第二,要著力于制定正確的社會政策,要從人民群眾不同利益群體出發,構建各種長效機制,使得政策能夠具有連續性、實效性,要能夠被廣大人民群眾所認同,從而發揮這些機制的積極作用。
第三,要把社會各階層各群體的利益關系協調好,要加強對這些方面的調查研究,要在我國現階段新的歷史背景下和經濟社會轉型環境中對各社會利益結構有充分的認識,并且能夠深入地分析研究它們的變化發展趨勢,從而更進一步對這些政策措施加以完善 。
四、結語
從當前的現狀來看,在社會建設理論方面,社會各界的不同層次都積極展開了深入的研究討論,盡管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一些關鍵的問題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有待在目前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活動中得以深化和完善。我們要結合新時期社會主義理論思想,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在這方面開展更進一步的實踐與研究,從而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理解與認識,以豐富我們的理論指導和實踐,使我們當前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黨的建設思想[J].人民論壇,2017(29).
[2]本刊編輯部.敢擔當抓落實勤作為重實效[J].廣東經濟,2018,(6).
(責任編輯: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