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科學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在基層社區干預以及預防方面的實際成效。方法:為保證研究結果的有效性、指向性,研究過程中,選擇到我院接受治療的280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其中對觀察組患者,采取行為干預以及相應的防控舉措,對照組進行一般飲食控制。結果:觀察組280例中,取得顯效率64.29%,總有效率92.86%;對照組290例中取得顯效率44.83%,總有效率68.97%,兩個組別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2型糖尿病基層社區的行為干預及防控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2型糖尿病;基層社區;行為干預;防控效果
作為一種發病率較高的慢性病,糖尿病造成患者機體代謝紊亂,出現糖類、蛋白質異常,對患者正常的生產、生活產生極大的妨害。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機能仍舊存在,可以發揮出一定的調節作用,但是從整體上來看,胰島素的分泌量仍舊不足,無法滿足正常的代謝需求。在現階段2型糖尿病治療的過程中,主要采取控制患者血糖的方式,防控并發癥的發生,為達到這一目的,往往采取運動與飲食輔助治療的方式,保證患者的身體機能維持在正常的范圍內,同時做好相關血糖監測工作。
1 研究資料
1.1入選標準? 病例入選標準:患者有2型糖尿病史6個月以上;未用短效胰島素及中、長效胰島素,至少半月以上;患者的體重較輕,在納入研究活動后,患者已經停服相關口服類藥物三十天以上;患者年齡≥25歲,且≤75歲;糖化血紅蛋白(GHbA1C)<12%;空腹血糖(FBG)≥7.0mmol/Lt ≤13mmol/L。
1.2病例選擇? 選擇的2型糖尿病患者54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70例,其中觀察組男140例,女130例;對照組男145例,女125例。觀察組、對照組年齡分別為(49.89士12.39)歲和(53.34±10.38)歲;病程分別為(4.07±1.1)年和(3.76±51.56)年;空腹血糖分別為(12.27士2.17)mmo1/L和(12.73±3.31)mmo1/L。以上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兩組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選擇方法? 在研究的過程中,通過調查問卷,對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高等相關集體參數進行詳細的記錄。2型糖尿病初發年齡、血糖峰值、家族史等。臨床資料記錄:記錄患者發病危險因素及誘發因素、季節及晝夜血壓變化規律、現服用藥物控制情況;在此過程中,對患者在臨床中的相關生命體征等進行評估分析,在相關設備的支持下,系統記錄患者的血流變、血糖以及尿糖等情況參數,并將相關身體參數進行匯總,并對兩個組別患者,相同的身體機能數據進行橫向對比,以此保證研究活動的有效性。
2 行為干預
2.1 健康教育?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周期性地開展糖尿病知識宣傳工作,及時告知患者運動的重要性,并且控制患者運動的強度,將患者的心率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避免運動超負荷影響患者的身體機能。同時控制患者運動頻率,通常情況下,將患者的運動頻率保持在每周三次,并在此基礎上,分別對患者的血糖進行持續性檢測。同時在運動過程中,要引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
2.2飲食定時定量? 在患者飲食控制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身高、體重等信息,對患者一天內飲食攝入量進行計算,為后續飲食控制提供了數據參考。通常情況下,男性每天的熱量獲取要高于女性患者五個百分點,但是不同患者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著明顯的差異。這就要求,在對患者進行飲食控制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定時定量供應的方式,既保證患者正常的飲食攝入需求,又能夠避免過度的糖分攝入,避免病情的日益嚴重,為后續糖尿病治療工作的開展提供便利。
2.3在整個飲食控制環節,工作人員可以做好糖類、脂肪以及蛋白質攝入比例的控制,通過這種方式,達到控制疾病的目的。根據相關醫療研究機構公布的數據來看,在糖尿病患者日常飲食環節,糖類物質攝入量應當保持在人體熱量總攝入量的60%左右,蛋白質的攝入量應當保持在15%,將其作為基礎數據,根據患者身體狀態的不同,對相關數據進行適當的增加,以達到科學控制飲食的目的。
3 結果
3.1療效標準? 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的療效標準[2]。顯效:治療后癥狀基本消失,空腹血糖<7.2mmol/L(130mg/L),餐后2h血糖<8.3mmol/L(150mg/d1)。或血糖較治療前下降30%以上,尿糖(十)。有效:治療后癥狀明顯改善,空腹血糖<8.3 mmol/L(150mg/d1),餐后2h血糖<10.0mmol/L(180 mg/d1)。或血糖較治療前下降10%以上,尿糖(++)。無效:治療后癥狀無明顯改善,血糖下降未達上述標準。
3.2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結果以均數士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x2)檢驗。
3.3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結果見表1
3.4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觀察? ?見表2
3.5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觀察? ?見表3
3.6安全性評價及注意事項
3.6.1安全性評價?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未發現副作用及并發癥、合并癥。說明養陰生津湯無毒副作用,安全范圍大。在糖尿病相關并發癥的控制方面有著良好的前景。
3.6.2注意事項? 由于2型糖尿病為慢性病,治療的時間長,因此,我們還應注意對所選的病例進行較長時間的隨訪及遠期療效觀察,以及對患者并發癥合并癥的發生與發展影響的程度等,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
4.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老齡化進程的加速,我國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趨勢,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腫瘤之后的另一個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它的急、慢性并發癥,尤其是慢性并發癥累及多個器管,致殘、致死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檢出率、知曉率和控制率均較低,科學防治知識尚未普及,疾病的管理水平與衛生服務需求尚存在較大差距。面對嚴峻的挑戰,我國政府一直予以高度關注。但至今未能找到更滿意的治療方法,阻滯其發生和發展,成為世界性醫學難題,我們針對這一慢性病癥的發病特點,設立了本研究內容,2型糖尿病基層社區的行為干預及防控措施對臨床治療具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胡傳峰,李立明.2型糖尿病危險因素研究進展,2001,4(4):253.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第1輯,1993:48.
[3]馬學毅,賈軍宏,尹土量.靜脈及皮下連續輸注式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的臨床觀察[J].天津醫藥,1999,(2):78-80.
[4]翁建平,李延兵.短期胰島素輸注治療對初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β細胞功能的影響[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3,(1):10-15.
作者簡介: 張國華,女 ,大學本科,副主任醫師,從事社區防空工作,在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財源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