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嘎海地區位于特提斯-喜馬拉雅構造帶,區內地層發育,巖漿活動強烈,構造復雜,據有多期的特點。近年來區內的地質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果。文章通過收集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對唐嘎海礦區的構造、地質特征和礦體特征進行總結,分析了它的成礦條件和找礦標志,為區內進一步找礦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唐嘎海;地質特征;礦體分布;找礦標志
一、區域地質背景
堆龍德慶縣唐嘎海鉛鋅礦區地處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東段,大地構造位置處于岡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塊的岡底斯陸緣火山--巖漿弧東部(潘桂棠等,2002),發育有大規模的中酸性侵入巖及火山巖,侵入巖具多期次活動特點。區內出露地層以中生界為主。石炭系、二疊系、侏羅系、白堊系、第四系較為發育。區域構造線總體呈近東西向,以線性復式褶皺和壓性斷裂為主要特征,同時發育緊密倒轉褶皺及推覆構造。斷裂以近東西向大致平行的韌性剪切帶為主,北東、北西向次之。本區地處岡底斯中酸性巖帶東段,主要為燕山晚期至喜山期的中酸性侵入巖與火山巖。侵入巖多呈帶狀分布,有復式巖基、巖株和巖脈。變質作用類型以局部熱接觸變質及區域熱液變質為主,動力變質次之。它們都是在岡底斯島弧構造帶演化的背景下產生的(邱兵,2009)。
二、礦區地質特征
(一)地層
礦區出露地層簡單,主要為林子宗火山巖組(K2l)、林布宗群(K2ln),多底溝群(J2-3dd)及第四系。由老而新分述如下:
1、侏羅系多底溝群(J2-3dd)該地層出露于工作區中部偏東,出露面積約5km2,巖性組合以青灰色厚層狀微晶灰巖為主,灰巖類多為泥晶灰巖和粒屑灰巖,其間常含石英巖屑和灰巖巖屑。
2、白堊系下統林布宗群(K2ln)該地層出露工作區南東部,巖組巖性特征為灰黑色砂質板巖、板巖與薄--厚層狀粉砂巖、中細粒砂巖呈不等厚互層,含中基性火山碎屑巖,厚度505~1677m。
3、白堊系林子宗火山巖組(K2l)該地層出露工作區北西角,花崗巖體北部,巖組上部巖性特征為雜色火山碎屑巖,局部夾頁巖及火山凝灰巖。下部為中酸性火山熔巖。
4、第四系(Q)區內第四系頗為發育,成因類型眾多,巖性特征各異。在礦區內沿溝谷發育有洪積物,在山坡地帶發育有重力崩塌堆積和殘坡積物堆積,高山地帶有冰川堆積。
(二)構造
礦區位于崗底斯火山巖漿孤帶。以斷裂構造為主,褶皺構造次之,區域 斷裂構造呈東西向,工作區見有 F1、F2兩斷裂。
1、F1斷裂 見于礦區的中部,可見長約 6km。呈北東—南西向展布。
2、F2斷裂 見于礦區的南部,主要分布在燕山-喜山期花崗斑巖巖體內,可見長約 10km。呈 東—西向展布。
(三)巖漿巖
礦區位于雅魯藏布江縫合帶北側,特殊的構造環境,控制了獨特的侵入活動和侵入巖組合。侵入體在時空分布上明顯受板塊俯沖、消減、碰撞的制約。巖漿活動頻繁,喜山期活動更加頻繁。礦區主要出露燕山-喜山期花崗斑巖為主,另外有少量輝長巖脈產出。火山巖出露有喜山期玄武質火山巖、流紋質火山巖等。侵入巖為區內成礦作用提供了主要物質來源(邱兵,2009)。
(四)變質作用
礦區變質巖較發育,以接觸變質或接觸交代變質為主,主變質期為早喜山期,屬熱流接觸變質作用,變質巖巖石類型有透閃石大理巖和透輝石大理巖等。
(五)圍巖蝕變
礦區蝕變類型豐富,分布范圍廣。礦區內圍巖蝕變以線型蝕變為主,主要有:硅化、黃鐵礦化、閃鋅礦化、黃銅礦化、絹云母化等,蝕變帶主要沿著F1、F2等斷裂成帶狀分布。熱液接觸帶或斷裂破碎帶是鉛鋅礦化的主要賦存部位。
三、成礦分析與找礦標志
(一)礦體分布特征
礦區共圈定和推斷鉛鋅金屬礦體2處,其中Pb-1號礦體規模較大。鉛、鋅礦體產于構造帶及巖體邊部,主要賦存于灰巖、大理巖為主的碳酸鹽建造中,亦賦存于碳酸鹽化帶、矽卡巖化帶及熱接觸變質和熱流變質作用中。推測Pb-1礦體受控于走向近北東向斷裂破碎帶—近東西向次級斷裂,受一定層位控制。
(二)礦物組成
礦石礦物物質組成復雜,金屬礦物主要以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為主,次要礦物為褐鐵礦、辰砂等數十種。脈石礦物以方解石為主,次有石英、石膏、重晶石及少量螢石等。
(三)礦石結構、構造
礦石結構為它形—半自型—自形粒狀結構、交代殘留結構、壓碎結構、揉皺結構、網脈狀結構等。礦石構造以塊狀構造、脈狀構造、角礫狀構造、條帶狀構造為主,次有浸染狀構造、充填脈狀構造等。
(四)礦體圍巖和夾石
1、礦體圍巖:灰巖、大理巖夾砂巖、礫巖或花崗斑巖為主要的含礦圍巖。礦體賦存于中酸性侵入體內、外接觸帶與碳酸鹽巖石層控中,礦體產于矽卡巖、石灰巖和白云巖中。
2、夾石:礦體中夾石為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石膏、重晶石等。
(五) 找礦標志
1、斷裂構造帶,是鉛、鋅多金屬礦的構造標志。
2、地表鉛、鋅礦體的裸露,是鉛、鋅礦床的直接找礦標志。
3、中酸性侵入體內、外接觸帶的圍巖蝕變:硅化、絹云母化、矽卡巖化、大理巖化和碳酸鹽化。是與鉛、鋅礦化密切相關的蝕變現象,也是鉛、鋅多金屬礦礦化的間接找礦標志之一。
參考文獻:
[1]邱兵.西藏自治區堆龍德慶縣唐嘎海鉛鋅礦預查地質報告[R]. (內部報告).
[2]潘桂棠,等 .中國地質大地構造單元劃分 [J].中國地質,2009(1).
[3]侯增謙,鐘大賚,鄧萬明 .青藏高原東緣斑巖銅鉬金成礦帶的構造模式 [J].中國地質,2004,31(1):1-14.
[4]閆學義,黃樹峰 .岡底斯東段澤當大型鎢銅鉬礦新發現及走滑型陸緣成礦新認識 [J].地質論評,2010,56(1):9-20.
作者簡介:
楊崗,男,生于1995年,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