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筱涵
摘要:通常情況下非語言因素就是指通過各種沒有聲音的體態語言把主持人內心的感受傳遞給外界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它在播音主持的過程中也傳達出了比語言更加豐富和更加深層次的內容,對于播音主持工作者而言,能夠準確的使用各種非語言的手段來表達自己真實的意圖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采用不恰當的非語言因素就會對節目自身的效果和主持人在大眾心中的位置都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關鍵詞:非語言;表情;主持人
人的交流形式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語言交流,一種是非語言交流,通常人們會將語言因素作為溝通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時語言因素對信息的傳遞和交換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就播音主持工作者而言,語言的交流是通過沒有聲音的體態語言把主持人內心最為真實的感受傳達給外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它在實際的應用中會比語言因素傳遞出更多的內容,所以這種交流形式也可以很好的將主持人內心真正的想法更加準確的傳達給外界的公眾,從而也使得語言因素無法打到的效果通過另一種方式得以實現,這樣也非常有效的防止一些不必要的誤解的發生。
一、身體姿勢
有很多人認為精神上的表現要通過肢體上的運動去完成。所以這也說明了體勢在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時不容忽視的,不同類型的體勢所要傳達的思想內容也是不同的,尤其是一個人的情感和思想,如果主持人進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狀態,他的行為對他的工作態度時一種最為直觀的展現,這其中所表現出的內在含義也是存在著很大差異的。舉例來說,后傾身體就表現出了一個人漫不經心和若無其事的不認真狀態,側身表達的就是不屑的情緒,而吹胡子瞪眼就證明這個人處在極度憤怒的狀態,上述的這些動作是主持人在進入到工作狀態之后不能出現的體勢,在實際的播音主持工作中,主持人要想展現出更好的主持效果就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是在主持的過程中,主持人的體勢要始終處在放松的狀態,尤其是在做一些訪談節目的時候,盡量不要緊張,不要出現不自在的表情,在談話進行的過程中,身體要不斷的向前傾,在采訪的過程中還要尋找被訪者比較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提問,這樣才能讓對方有繼續采訪和表達自己的欲望。其次是在被采訪對象進場和離場的時候,主持人一定要起身握手,這樣才能顯示出主持人的恭敬和禮貌。再次是主持人在進行主持工作的時候要對自身的性格特征和節目風格有所了解,同時還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和性格特征找到配套的體勢。對于一些比較樂觀和開朗的主持人,在主持的時候,體勢的幅度可以稍微大一些,而且這種動作的次數也可以適當的增多一些,對于一些比較文靜也比較優雅的主持人而言可以讓自己身體的幅度稍微的小一些,越簡單越好,主持人還可以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其他的途徑來學習不同的體勢,這樣也可以更好的去表達自己。在實際的學習中,要不斷加練習,這樣才能不斷的提升自己,將自己的優勢逐漸放大,同時也將自己的不足予以改正,這樣才能讓自己的體勢幫助主持人更好的傳達自己的思想。
二、表情
面部表情是情感表達的一種十分直接的途徑,人的喜怒哀樂都可以通過自己的表情和面部肌肉的后動得以展現。舉例來說,鼻翼煽動表情局促或者是眼神比較飄渺所表達的就是焦慮的情緒,一個適當的表情可以表現出一個主持人的樂觀和自信,同時也容易樹立自己在節目中的威信。主持人應該在平時的工作中有意識的加強一些技巧訓練,調整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對整個節目的掌控能力,從而也更好的將其應用在聲音傳遞的過程中。主持人還可以在平常細心的去觀察生活,尤其是去一些人流相對密集的地方,體驗他們最為真實的情緒,提升自己的共情能力,同時還要將這一能力應用在自己的工作當中。
三、副語言
副語言包括語速、聲調、重音、節奏、停頓等,它能表達出人的心理狀態以及態度。表現出人的內在和思想氣質,能體現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性格特征、修養程度和心態。人除了自身天生的聲音之外,能夠通過學習培養出修飾聲音。以便用于適當的場合,調節聲音以表達情緒,播音員更是需要下苦功掌握這項技能,創造出獨有的聲音形象。
對于聲調而言,不同聲調傳遞的信息有很大差異。一般說來,溫和輕柔的聲調最容易被大家接受,它顯示友好和真誠;陰陽怪氣的聲調,顯示古怪刁鉆、冷嘲熱諷;深沉緩慢的語調,顯示同情和傷感;高亢顫抖的聲調,顯示興奮和激動;帶濃重鼻音的語調,顯示傲慢和鄙視;輕忽上揚的聲調,顯示冷漠和不屑。主持人要掌握聲調的適中,不能過高或過低,保持聲音的渾厚和節奏感,應避免:音調過高,給人以不穩重和年輕氣盛的感覺;音調過低,給人以難以捉摸的印象;語速過快,讓人難以深入理解,達不到溝通的目的;語速過于緩慢,會顯得壓抑和死板;呼吸聲音過大,給人粗俗的感覺;尖銳刺耳,會給人以厭惡之感;語調呆板,聲音沙啞,會降低說服力和吸引力。
四、目光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人的眼神反應了人的內心狀態。生活中人人都會與他人進行目光交流,可對主持人來說,這種溝通在一定意義上具有職業色彩。主持人應采用社交性的較親切的目光,并與副語言和面部表情相互配合來加強溝通。首先,要積極主動地注視對方,盡可能多地進行信息交流,但避免長時間盯著對方,造成對方的心理壓力。其次,對方注視主持人時,主持人要積極予以回應,保持與對方的目光接觸。至于目光接觸的長短和次數,要依情況而定,遇到比較敏感的話題時,就要減少目光接觸,緩和尷尬情緒。再次,目光注視時不一定要盯住對方的眼睛,可以停留在鼻尖、嘴、眉間、頭部側方,以減輕目光長時間接觸的壓力,形成輕松、自然的溝通氣氛。這些目光溝通技巧的獲得,不僅要對眼睛傳情表意的作用有正確的理性認識,而且要有意識的做適當地練習和實踐。
五、結語
播音主持工作者的非語言交流能力的養成,既包括先天素質,也包括后天的培養和訓練。不同的主持人,在先天或后天上的能力都有所差別。先天的條件無法改變,只能通過后天的培養來提高,在已有知識和固有氣質的基礎上,積極、刻苦地學習和鍛煉,日積月累,持之以恒,時間久了就會有所獲益。
參考文獻:
[1]張頌.播音創作基礎[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7.
[2]張頌.中國播音學[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4,10.
[3]張隆棟.大眾傳播學總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