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紅
摘要:多吉扎地區位于雅江縫合帶北側,拉薩弧后盆地的南緣,區內地層發育,巖漿活動強烈,據有多期的特點。近年來區內的地質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果。文章通過收集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對多吉扎礦區的構造、地質特征和礦體特征進行總結,分析了它的礦床成因,為區內進一步找礦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多吉扎;地質特征;礦體分布;礦床成因
一、區域地質背景
多吉扎地區位于雅江縫合帶北側,拉薩弧后盆地的南緣,區域出露地層主要為上侏羅―下白堊統比馬組(J3K1b)、麻木下組(J3K1m)和白堊系旦師庭組(K1d)、門中組(K1-2m)、溫區組(K2w)及第三系出露丁拉組(Ed)。為一套具多旋回噴發—沉積特點的島弧火山―沉積巖系。該套巖系中夾有大量灰巖、大理巖,是矽卡巖型銅、金礦的主要賦礦層位。區域構造線總體呈近東西向,以發育線性復式褶皺和壓扭性斷裂為主要特征,同時發育緊密倒轉褶皺及推覆構造。溫區――沃卡韌性剪切帶呈近東西走向橫貫于預查區的北部。燕山晚期―喜山期的中酸性復式巖體吞蝕了大量的構造形跡及沉積建造,現所見構造形跡主要是喜山期以后形成的,產生的蝕變破碎帶與礦化關系密切。在構造活動發生、發展和演化過程中經受了強烈的斷裂破壞,成為以壓性斷裂為主的擠壓褶皺帶。沿斷裂帶大面積分布中酸性巖體,并與已發現的斑巖型、矽卡巖型、熱液型銅金鉬鉛鋅等成礦關系密切(王文革,2007)。
二、礦區地質特征
礦區地處雅魯藏布江弧―陸碰撞結合帶的北側、岡底斯陸緣火山―巖漿弧南緣。
(一)地層
出露地層主要為上侏羅―下白堊統麻木下組(J3K1m)、比馬組(J3K1b)。麻木下組(J3K1m)廣泛分布于預查區中部,呈北西西向帶狀產出,地層產狀以傾向10~40°為主,傾角22~75°一般30~40°。主要巖性為:安山巖、英安巖、凝灰巖、凝灰質礫巖、灰質礫巖,下部夾有較多的灰巖、泥灰巖、大理巖。
比馬組(J3K1b):分布于預查區東北部,主要巖性為:深灰色細晶灰巖、變質片狀安山巖、片狀安山質凝灰巖等。與麻木下組(J3K1m)組之間呈斷層接觸。
(二)巖漿巖
礦區內只見少量的花崗斑巖、石英二長閃長巖、石英閃長玢巖、閃長巖、閃長玢巖呈脈狀侵入,但預查區外圍大面積出露燕山晚期石英二長閃長巖(δηο)、喜山早期二長花崗巖(ηγ1)和花崗閃長巖(γδ)。上述中酸性巖漿巖在區域上與銅多金屬成礦關系密切。
(三)構造
區域構造線總體呈近東西向,以發育線性復式褶皺和壓扭性斷裂為主要特征,同時發育緊密倒轉褶皺及推覆構造。
三、礦床成因
(一)礦體分布特征
區內已發現的主要透輝石化綠簾石化蝕變(銅礦化)帶有4條,主要產于麻木下組(J3K1m)安山巖中,從北到南分別編號為Ⅰ~Ⅳ號。各蝕變礦化帶特征分述如下:
Ⅰ號蝕變帶:出露標高3850~4310m。蝕變帶長大于2000m,寬10~50m,具綠簾石化、透輝石化、碳酸鹽化、硅化、褐鐵礦化,局部見孔雀石化、黃銅礦化,總體沿走向300°沿山脊展布。
Ⅱ號礦化帶:出露標高3810~4040m。礦化帶長大于1700m,寬10~49m,具透輝石綠簾石矽卡巖化、硅化、褐鐵礦化、孔雀石化、黃銅礦化等,總體走向290~300°,傾向北,傾角32~55°。
Ⅲ、Ⅳ號蝕變脈在地表出露較差,大部分為第四系風成沙覆蓋。
(二)礦物組成
主要礦石礦物有黃銅礦、磁鐵礦、黃鐵礦、孔雀石、褐鐵礦等。黃銅礦呈他形粒狀,粒徑0.006~0.012mm,個別集合體達0.2mm,呈黃銅色,在巖石中零星分布。黃鐵礦呈他形半自形晶,粒徑0.05~0.03mm,個別達0.2mm,淡黃色,在巖石中零星分布。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
(三)礦石結構、構造
礦石主要呈他形粒狀、他形――自形晶粒狀結構,細脈――網脈狀構造。
(四)圍巖蝕變
蝕變帶內的礦(化)體圍巖北側為安山巖,南側為閃長巖,礦體產于兩者接觸帶上,主要蝕變為透輝石化、陽起石化、綠簾石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南側礦化體圍巖北側為大理巖,南側為安山晶屑凝灰巖,礦體產于大理巖與安山質晶屑凝灰熔巖之間,主要蝕變為綠泥石化、石榴子石、透輝石矽卡巖化。
(五)礦床成因
據現有資料分析,區內銅礦體主要受地層及近東西向壓扭性斷裂控制。推測12預查區深部存在隱伏巖體,在隱伏巖體下部的含礦熱液沿近東西向構造帶上升,由于溫度、壓力、濃度等的變化,使銅等成礦物質在有利的成礦部位與大理巖或安山巖產生交代作用富集成礦。根據礦石礦物結構構造特征、礦床賦存狀態、圍巖蝕變類型等,初步認為礦床成因類型屬矽卡巖型。
參考文獻:
[1]王文革,等.西藏山南地區貢嘎縣多吉扎銅礦預查地質報告[R]. (內部報告).
[2]潘桂棠,等 .中國地質大地構造單元劃分 [J].中國地質,2009(1).
[3]侯增謙,鐘大賚,鄧萬明 .青藏高原東緣斑巖銅鉬金成礦帶的構造模式 [J].中國地質,2004,31(1):1-14.
[4]閆學義,黃樹峰 .岡底斯東段澤當大型鎢銅鉬礦新發現及走滑型陸緣成 礦新認識 [J].地質論評,2010,5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