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佳/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研究生
中國兒童學習外語越來越受到學校和家長的重視,但是掌握一門外語是一個漫長而困難的過程,需要長期地堅持和不斷地練習。有些兒童在外語學習中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困難,他們通常被稱為二語學習困難兒童。這些兒童中,較為典型的是二語閱讀困難,即其智力正常,有充足的受教育機會,但是外語單詞識別和篇章閱讀能力則顯著落后于其同齡人。
閱讀困難其實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在各個國家、不同的文字系統中都發現了這種現象。即使是正常發展的兒童,其第二語言的閱讀本身也會比第一語言閱讀更為困難。總體而言,中國兒童的外語(英語)閱讀困難比漢語閱讀困難更為普遍。及時了解第二語言閱讀困難的認知和神經機制,對于進行早期識別和預防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發現,教學方法、社會經濟地位或兒童母語的特點都可能影響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兒童的識字能力。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母語閱讀困難的兒童如果再學習二語,似乎挑戰性會更大一些。這就引發了我們去思考,二語閱讀困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關于這個問題,目前主要有兩派理論。其中一派理論認為,無論是母語閱讀困難還是二語閱讀困難都有一個共同的基礎。例如,有研究者主張,個體成功學習第二語言是以母語語音、語義和句法加工等技能為基礎的,語音、語義或者句法中某一方面存在缺陷都會對二語學習產生負遷移,尤其是語音。另一派理論認為,二語閱讀困難可能是因為這些兒童不能滿足二語學習的要求,二語區別于母語的特異性可能是導致二語閱讀困難的原因。
有些兒童在母語(如漢語)中并不存在閱讀困難,而在二語(如英語)中卻表現出閱讀困難。這些單獨的二語閱讀困難兒童的存在說明二語閱讀困難與母語閱讀困難的神經基礎并不完全相同。因為如果母語困難和二語困難有完全相同的神經基礎,就不應該有單獨的英語閱讀困難兒童的存在。研究發現,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無論是四年級還是五年級,在母語閱讀困難的情況下,患二語閱讀困難的概率都大于在不存在母語閱讀困難的情況下患獨立的二語閱讀困難的概率。這些結果說明雖然二語閱讀困難是可以獨立存在的,但是如果存在母語閱讀困難,那么患有二語閱讀困難的概率還是會有所提高。
到目前為止,已經存在大量的二語閱讀困難的認知行為層面的研究。其中很多研究以有英語閱讀困難的中國兒童為研究對象,對兒童在進行語音加工時進行測量,但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爭議。有的研究發現中國英語閱讀困難兒童和正常兒童在英語語音意識方面沒有顯著的組間差異。此外,回歸分析發現青少年英語閱讀理解與語音意識之間呈現負相關,這可能是由于中國傳統的閱讀教學方法是強調詞形而不是語音。然而也有研究發現,與正常兒童相比,漢語發展性閱讀障礙兒童在英語閱讀和英語語音意識方面表現出了缺陷。此外,漢語發展性閱讀障礙兒童的語音技能與英語詞匯閱讀(而不是漢語詞匯閱讀)有顯著的正相關,這說明語音技能是學習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基礎。

語音技能在閱讀發展中被證明是一個重要因素,并且可以預測閱讀習得的速度和效率。一些研究表明語音意識存在于從母語到第二語言的跨語言遷移,因此,二語閱讀困難在語音上存在的缺陷也可能是其母語在語言方面的缺陷造成的。國外研究者還發現二語閱讀困難兒童也表現出聽覺上的語音缺陷。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不能隨便就為兒童貼上“二語閱讀困難”的標簽。因為我們無法確定兒童出現的閱讀困難是源于時間投入過少還是學習方法不正確。因此,即便是英語差,也并不一定代表就是二語閱讀困難兒童。家長需要及早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對兒童的閱讀情況進行評估和診斷。此外,在兒童平日的學習生活中,家長也需要創造豐富的英文學習環境。
研究者在2011年首次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運用到第二語言閱讀困難的研究中,對比了二語(英語)閱讀困難的中國兒童和正常中國兒童局部腦區的腦激活差異。結果表明,正常兒童和二語閱讀困難兒童在正字法加工過程中的行為表現沒有差異,但是在語音加工過程中,二語閱讀困難兒童的正確率更低一些。這說明二語閱讀困難兒童的缺陷主要體現在語音加工。
在神經層面上,二語閱讀困難兒童在視覺正字法加工中,左側顳枕區(枕下回)表現出激活減少;在視覺語音加工中,左側顳頂區(角回)表現出激活減少。分析發現,顳頂區(緣上回,角回,顳上回后部)和視覺加工區(枕下回,顳下回延伸到梭狀回)是英語母語者閱讀困難的主要腦區。這說明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中國兒童所表現出的閱讀困難之神經機制與英語母語者表現出的英語閱讀困難之神經機制非常相似。
考慮到對于英語母語者來說,語音意識缺陷是閱讀障礙兒童的核心缺陷,因此對聽覺的語音加工進行考察非常重要。在2016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第二語言閱讀困難兒童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腦區:左側顳上回(與語音表征有關),左側梭狀回(視覺詞形加工區)和左側額下回(與語音提取有關)。研究發現二語閱讀困難兒童左側梭狀回和左側額下回表現出激活減小,但是左側顳上回卻沒有表現出激活差異。進一步分析發現,二語閱讀困難兒童表現出左側顳上回與左側梭狀回以及左側顳上回與左側額下回之間的功能連接(不同腦區之間的同步活動)減小,這一發現也與以英語為母語者的閱讀困難神經缺陷相似。研究說明二語閱讀困難兒童在口頭語言加工階段,負責語音提取和正字法加工的腦區存在缺陷,但是負責語音表征的腦區卻沒有異常。此外,負責語音表征的腦區與負責語音提取/正字法加工的腦區之間的功能連接也存在缺陷。
總體來說,這兩項研究結果說明不管英語作為第一語言還是第二語言,在視覺和聽覺兩種模態中,英語閱讀困難的神經機制都是相似的。因此,或許可以根據英語為母語兒童的現有干預方案來制訂英語為第二語言兒童的閱讀干預計劃。
雖說如此,但是這些研究并沒有區分只存在英語閱讀困難和英語、漢語都存在閱讀困難的兩類兒童,也就是說,我們很難說在中國兒童英語閱讀困難上發現的結果是英語閱讀困難所造成的,還是英語和漢語閱讀共有缺陷所造成的。
近年來的一項關于大腦結構的研究也發現,對于中國兒童來說,英語作為二語的閱讀困難有其特殊的神經結構基礎,表現為左側緣上回(與形到音的轉換相關)的缺陷,與其母語的閱讀困難不完全相同。因此,二語閱讀困難者腦激活和連接的缺陷是否特異于二語閱讀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此外,純粹二語閱讀困難是真正的閱讀困難還是由于缺乏英語環境所導致的英語落后,也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總的來說,二語閱讀困難兒童在視覺和聽覺的語音加工中都會表現出缺陷。在閱讀相關腦區中,二語閱讀困難缺陷體現在左側額下回、左側梭狀回和左側顳頂區,但是左側顳上回并沒有表現出缺陷,說明二語閱讀困難兒童存在的缺陷體現在負責語音提取和正字法加工的腦區的異常,但是負責語音表征的腦區沒有異常,與以英語為母語的閱讀困難兒童的神經缺陷相似。此外,英語作為二語的閱讀困難也有其特殊的神經結構基礎,與其母語的閱讀困難并不完全相同。
在教學方面,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適當增加兒童接觸英語文字的機會,創造出豐富的學習環境,這樣對兒童充分熟悉英語單詞是有幫助的,對英語單詞熟悉度的逐漸提升有助于兒童此后閱讀水平的提升。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英文單詞的拼寫規則和發音規則進行講解,在英文字形和語音兩個方面并重教學。此外,有些英語閱讀困難并不是真正的困難,而是缺乏投入時間進行英語學習,因此要不斷加強兒童英語的閱讀和口語練習。最后,如果確實存在母語閱讀困難,患有二語閱讀困難的概率也會有所提高,因此兒童母語閱讀能力的提高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兒童英語閱讀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