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輝/唐山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力量、推動文化傳承創新的中堅力量、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依靠力量。多年來,唐山市教育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創新人才不斷涌現,同全市廣大教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是分不開的,更與長期扎根基層、扎根鄉村的教師們日夜堅守、承載希望是分不開的。
我的父母都曾是鄉村教師,50年代他們從中師畢業,就一直工作在鄉村學校,直到90年代退休。我在鄉村學校長大,了解鄉村教師的工作、生活,知道他們的喜怒哀樂。
鄉村教師工作生活條件相對艱苦,他們默默無聞,甘于奉獻,可敬。張天和老師堅守鄉村37年,把一生最美的時光奉獻給鄉村教育事業,連年獲得區、市先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稱號,先后評為省級優秀教師、省優秀鄉村教育工作者。
鄉村教師具有農民的淳樸和熱情,更關心關愛自己的學生,以愛育人,可親。佟紅江老師從事鄉村教育30年,不忘本色,用全部熱情和愛書寫著教育人生的精彩,從一名教師成長為學校管理者,始終呵護學生、激勵學生,推進高效課堂,帶領學生多次獲得全國、省級教學獎項。
鄉村教師更注重學習交流,熱心教研教改,自我上進,奮勇爭先創優,視質量和榮譽為生命,可學。豐南區的王建老師,是唐山市最年輕的市級名師,從教20年來,她始終致力于語文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創新并堅守課堂一線,多次參與并承擔省級以上課題研究,在教師專業成長、閱讀教學策略等方面有著較高的造詣。
多少年來,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守望,從青年、中年,直到退休,是他們,讓鄉村的每一個孩子充分享受到了充滿生機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帶著夢想飛得更高更遠,讓更多孩子走出鄉村、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
鄉村教師的工作事關改變農村家庭面貌和幸福指數,事關教育的公平均衡,事關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2015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指出發展鄉村教育,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扎根邊疆、扎根鄉村的教師,要給予更多關愛和培養,這是個大賬、長遠賬,要想明白、算清楚”。
為建設一支堅守鄉村、德業雙馨、學識扎實的鄉村教師隊伍,我們積極推進由內而外、由表及里的一系列舉措,切實改善鄉村辦學條件,吸引優秀人才到鄉村任教,推進鄉村教師專業成長、提升鄉村教師待遇保障等,為鄉村教師提供有力支持,讓他們有尊嚴、更幸福地工作和生活。多年來,唐山市持續實行鄉村教師補充計劃,新入職教師須先到鄉村服務兩年以上;實行“退一補一”政策,及時為鄉村學校補充新鮮血液。按照省統一部署,逐步擴大“縣管校聘”試點工作范圍,每年組織城市學校教師和校長交流到鄉村學校任教、任職,交流教師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條件教師10%;持續推進鄉村教師專業成長,組織“學練賽提”主題活動和全員遠程培訓,實施“萬名鄉村中小學教師培訓工程”,我市持續推行的師范院校畢業生到鄉村頂崗實習、鄉村教師脫職到師范院校培訓的“雙贏工程”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實施;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收入分配向鄉村教師傾斜,嚴格落實鄉村教師鄉鎮工作補貼,關心鄉村教師生活,實施鄉村教師幫扶計劃等。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中,鄉村教師承擔著重要的使命,他們既要承載傳播知識、傳播真理、塑造靈魂的重任,還要肩負用教育的力量改變鄉村面貌的責任。他們為鄉村振興帶來希望,為千家萬戶的幸福帶來希望,為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帶來希望。
未來一段時期,我們將認真落實中央、省各項政策,滿腔真誠關心每一位鄉村教師成長,讓他們熱心、舒心、靜心從教,讓他們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讓他們真正成為扎根鄉村的“大先生”,為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為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傳遞夢想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