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懋元/廈門大學文科資深教授
尊師重教是中國的傳統。國家的強盛、民族的復興需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需要讓全社會廣泛了解教師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讓尊師重教蔚然成風。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文件明確了教師價值所在,指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文件還提出了教師發展的目標,“到2035年,讓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黨和國家給予教師如此崇高的地位,是教師的光榮,也是對教師殷切的期望。
基于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對教育的期待,選擇成為一名教師,就是選擇了邁入幸福人生的通道。
教師如何才能夠擁有幸福的人生?學海無涯,學無止境,教師需要始終踐行終身教育的理念。教師的幸福源泉就是不斷地擴充自己的知識領域、不斷地轉變自我的認知理念、不斷地引導學生的成長。15歲那年,我初中畢業去當小學教師,后來當過中學教師、大學教師,目前在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指導博士研究生。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小學教師面對的是天真活潑的兒童,中學教師面對的是勤學苦練的少年,大學教師面對的是奮發有為的青年,研究生導師面對的是即將或已在社會工作的專門人才。杜威說:“教育就是生長”。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個體的內在動力起決定性作用,但也需要教師助推的力量。而在推動學生成長、發展中,教師的知識、能力、理念也在增長與強化。作為一名老師,我們可以從學生的報告與討論中獲得新知識,更在平時和學位論文指導中了解高等教育新問題和新見解。因此,看起來是教師指導學生,實際上,是教師與學生在共同進步,誠如韓愈所言:“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唯有如此,教師方能與學生一道,共同在未知的領域“開疆拓土”。
我一直認為:“我一生最為欣慰的是,我的名字排在教師的行列里”。正是由于我的默默耕耘,受到社會的肯定,2012年,榮獲“福建省第三屆杰出人民教師”榮譽稱號;2014年,榮獲“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對我而言,教師這個職業是最能給人帶來幸福感的職業,“如果我有第二次生命,我的選擇仍然是成為一名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