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婷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永州 425000)
瑤族是中華民族眾多族系的一個主要支流,主要分布在湖南、廣西、廣東、云南、貴州、海南等大南嶺區域,真所謂“南嶺無山不有瑤”,民族特色鮮明,文化底蘊深厚。瑤族內部又分為4 大支系,共包括16 個分支40 個小支。由于各支系所處的地理環境和生產生活方式的不同,產生了不同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內涵,其中,不同的服飾文化就是最為典型的代表之一。瑤族服飾紋樣展示的是本民族的民俗文化、生活、民族精神的積沉與延續,集中反映瑤族人民的審美智慧和審美情趣,體現這個民族獨特的人文魅力。伴隨著“民族風”在全球范圍內的迅速崛起,如何將南嶺瑤族服飾紋樣融入現代文創產品設計中,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活態承繼,讓文創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讓文創產品的民族特色和現代審美價值進一步強化,這是文創產品設計人員研究的永恒課題。
瑤族傳統文化是南嶺地區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不僅蘊含著厚重的藝術價值,而且表現出鮮明的地方特色。瑤族人民崇拜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深刻表現在瑤族服飾紋樣中。瑤族服飾紋樣多姿多彩,有著千變萬化的形式,多以自然界中的事物作為意象,例如植物、動物,還有自然氣象中云朵、微風。甚至還包含了人們想象中的神龍、鳳凰、麒麟。我們常見的瑤族服飾紋樣有幾何、動物和植物紋(如圖1)。呈現在人們視野中的紋樣是經過長時間凝練形成的,圖案最初出現很有可能是臨摹某種具體的形象或者是事物,也有可能是某種具象的演變。即使這些抽象的圖案設計沒有表述直接含義,但是圖案的形神結合蘊藏著獨特的文化特質,反映了瑤族人民的審美觀點,具有強烈的文化表現力。

圖1 常見瑤族服飾紋樣
東漢時期的《風俗通義》記載,瑤族祖先“積織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服”[1]。南嶺地區五嶺為中國南部最大山脈和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線,瑤族居住人口占全國瑤族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該地域溫度較高,一年四季植被長青,呈現出非常秀麗的自然風光。瑤族的傳統文化受到當地環境的深刻影響,大部分的刺繡和服飾都呈現出非常強烈的對比色,常用的顏色是紅、藍、黑、黃、白(如圖2)。其中紅色代表瑤族人民熱情好客,藍色代表天空,而黃色是太陽的顏色[2]。瑤族人民崇尚的生活狀態是自然而閑適,這在瑤族服飾紋樣的色彩搭配中有所體現。
瑤族服飾雖然用色大膽、形式多樣,但是卻能給人帶來一種較強的整體美,所呈現的形象不僅能有效突出紋樣的主題思想,而且這些不同的圖案紋樣搭配非常恰當,進而形成一個較為協調的統一整體,這種整體美是從多個角度展現的,這也恰恰反映出南嶺瑤族人民的性格是簡單、樸實而又含蓄的。瑤族服飾紋樣的整體美體現了一定形式感,既有比較也有協調,既有清晰的條理,也是反復表現的,同時保持了對稱和平衡,有效增強圖案紋樣的節奏和韻律[3]。比較常見的瑤族服飾紋樣形式有連續、發散和集中向心,這有力增強了瑤族服飾的表現力(如圖3)。
瑤族服飾中的紋樣千姿百態,種類繁多,瑤族刺繡會使用除了曲線和圓形以外的直線、平行線、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圖案。從當下來看,梧桐花形紋流傳到現在,比其他的幾何式瑤繡圖樣更具有個性,也更受人們喜愛。梧桐花形紋自成一派,有著像“W”一樣的骨架形狀(如圖4),該幾何形狀并不簡單,主要由5 部分組成,分別是上主花、下主花、花枝、花枝轉彎角、次花。上下主花處于中間位置,有著對稱的影像。4 個主花冠的紋樣大小是相同的,在頂部有著男性形紋的頭巾,另外還有三對小菱形等距分配。在3 對小菱形間還等距分配著斜排線紋,呈羽翼形狀。梧桐花紋并不會局限在一個方形中,也不會像其他大部分的瑤繡紋一樣,使用繁復的堆積,而是舒適地裝飾在繡塊的中心或者邊緣位置上。在使用形式上也靈活多樣,可對梧桐花紋樣單獨使用,或者單獨使用上下主花進行點綴,還可把兩個完整的梧桐花形紋做上下對稱設計,并將中間主花冠部分做鏤空處理,將合適紋樣填充在花枝形成的折線空間中等。
紋樣除了裝飾服飾之外,還與當地的政治環境、經濟發展和民族文化有一定聯系。瑤族的服飾紋樣也是一個視覺符號的集合,而且該集合由瑤族人民自行建立,有比較強的獨立性,是瑤族歷史和文化發展情況的體現,同時也是一種特殊表現,反映了苗族人民本身的主觀思想,是瑤族自然環境與社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服飾紋樣結合了內容和形式,由此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個體,賦予瑤族服飾特殊的藝術魅力,給觀賞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現實美和藝術美之間搭建橋梁,有效豐富瑤族服飾的思想內涵。在理解南嶺瑤族服飾紋樣的文化意蘊時,應當從文化本源入手,它不僅能夠促進瑤族傳統文化的發展和繁榮,還對南嶺傳統文化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圖2 瑤族服飾常用色彩

圖3 瑤族挑花、刺繡圖案

圖4 民國時期繪制的梧桐花形圖

圖5 瑤族的文化圖騰

圖6 卐(萬)字紋和盤王印
就構圖布局而言,瑤族服飾紋樣遵循了二方和四方的原則,對單一的元素反復進行排列,這是一種延伸,象征著“連綿不絕”。瑤族服飾紋樣的數量比較多,看似密密麻麻,實則有某種規律,是按照延伸和充實的手法進行布局的。所蘊含的思想意義深刻,寄托了人民希望民族繁榮延綿不絕的美好心愿。從民族的繁衍和發展來看,只有人口不斷增加,才能更好抵抗外界的種種磨難。瑤族人民將延綿發展的意愿通過服飾紋樣來表現。
瑤族服飾的特點用一句話來概括非常貼切,就是“遠觀顏色近觀花”。他們將明度、純度、色相相差較大的色彩放在一起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讓人感到眼前一亮。不同的顏色交叉使用,有較為明顯的主次搭配,卻又非常協調,給人比較強烈的節奏感,雖色彩斑斕卻不艷俗。這些古樸艷麗而厚重的顏色體現出古樸自然的審美觀,這恰恰體現出瑤族人民含蓄、莊重的性格品質,這與瑤族人民千百年來悠然生活在深山中也有一定聯系。
幾乎所有的少數民族都有圖騰崇拜,神犬“盤瓠”就是瑤族人民的圖騰信仰(如圖5)。以此為主要元素的服飾紋樣也是數不勝數,有著各式各樣的形態,表現不同的思想內涵。如有著吉祥如意、平安健康寓意的卐(萬)字紋和盤王印(如圖6);能表達出瑤族人民對自然界事物崇拜之情的山紋和水紋;能表達出瑤族人民向往幸福美滿生活的蝴蝶紋(如圖7)。
“民族風”的盛行表明,能夠走向世界的設計應具備鮮明的民族特色,也就是說要想在世界藝術之林擁有專屬的一席之地,就必須要保留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藝術特點。在未來的發展中,各族人民應保留屬于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營養,并產生新的靈感。
在構思民族文化創意產品時,既要包含具象的轉化(即傳統紋樣的直接提取與運用),也要包含抽象轉化(既精神或文化內涵層面的體現),兩者也可同時出現。在設計民族文化創意產品時,要遵循實用、文化傳承、審美需要等原則,結合現代科技手段,不斷地創新與變革,使南嶺地區瑤族傳統文化“獨立,而不獨于世”。

圖7 蝴蝶紋

圖8 馬頭紋
目前市面上,制作出的文創產品相似度較高,因此要善于提取瑤族服飾中的精美紋樣,以增強文創產品的獨創性[4]。對傳統服飾紋樣元素的提取、轉化、異變與抽象化重構,是當今設計中廣泛使用的方法。設計師通過捕捉和篩選傳統元素符號中的美,進而變成創作的要素。再進行二次轉化和抽象,尋找到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結合點,創新紋樣組合結構方式,運用瑤族服飾文化的延伸與充實之美創造設計出具有內涵并且符合現代審美的文創作品[5]。
拆分基礎的素材,并重新進行編排,以實現重構服飾紋樣結構的目標。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從整體入手,分解原紋樣,這個過程會將原有的組合結構打亂,之后需要重新排列,也需要將變異組合的方法運用其中。另外一種方法是將其中有鮮明特色的元素挑選出來,并保留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向其中添加一些近似的元素。以下是馬頭紋樣的解構設計,提取了其中的馬頭紋通過排列組合的方式形成新的圖形紋樣。這些形狀各異的圖案進行分解和重組便呈現出新的形狀,以達到創造和創新的目標(如圖8)。
對服飾元素重新進行排列組合,以形成新的服飾紋樣。實現對傳統瑤族服飾紋樣的再設計,還要注意體現文創產品的實用性,以實現審美功能和實用功能的良好結合,這會明顯增強文創產品的獨創性,有效彰顯文創產品的個性化特征。
色彩是服飾三要素中最重要的一個,它給人帶來最直觀、最醒目、最敏感的第一印象,也是服飾的靈魂。在瑤族的服飾紋樣文化中,色彩是一種民族情感最為強烈的表達符號。瑤族服飾紋樣的配色非常有特色,是含蓄而又莊嚴的,瑤族人民對五色服飾比較偏愛,所制作的服飾有意將花色的亮度調低,給人一種莊嚴美,不僅清麗脫俗,而且沉穩大氣。

圖9 瑤族香包和瑤族茶葉包裝袋

圖10 文創作品——盤王梳

圖11 瑤族刺繡、織錦、印染等文創作品
在進行文創產品設計時可注入瑤族服飾紋樣色彩,充分考慮南嶺地區瑤族的配色傳統(即:整體顏色多為青色或寶藍色,圖案多以紅、藍、黃、綠等色為主,顏色古樸艷麗而厚重),遵循傳統文化所傳達出的人與自然追求和諧統一的思想,體現出人民追求自由活潑、熱情奔放的情調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運用內斂與端莊之美讓文創產品與眾不同,體現出文創產品的民俗文化特色,彰顯出獨特的民間藝術魅力(如圖9)。
將瑤族服飾紋樣運用在文創產品的設計制作中,根據紋樣的象征寓意加工創造,實現傳承瑤族文化的目標。瑤族服飾紋樣的起源、發展和延伸都體現了瑤族人民的智慧結晶。設計者可以將這種寓意之美延伸在當今文創產品的設計中。比如將象征富貴吉祥的八角紋運用于書簽與扇子的制作中,另外還有寓意豐衣足食的魚紋、子孫滿堂的瓠瓜紋、長命百歲的松柏紋,這些都是瑤族文化的代表符號,在實際應用中應充分體現符號學的深刻內涵[6]。比如,永州文創大賽中的參賽作品——盤王梳(如圖10)。其設計元素符號取自永州江永文化建筑、瑤文化以及瑤族祖先盤王。將瑤文化融于梳中,瑤族的裝飾圖騰裝飾梳子,尊重民族風俗“穿銀不戴金”。還蘊含著瑤族文化長久不息的美好寓意,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以盤王梳的形式把當地特色瑤文化進行傳播,以盤王梳為載體,瑤文化為內核,是對瑤文化的繼承也是發揚,達到凸顯文化張力的目的。由此可見將瑤族紋樣運用在文創產品中,能同時滿足使用和審美的需求,同時也是對符號學內涵的充分體現。
瑤族服飾工藝將挑花、印染、織錦、刺繡匯集于一身,使服飾蘊含著強烈的民族傳統文化氣息,這些精巧的傳統工藝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設計者可以將這些服飾傳統工藝巧妙地運用在當今文創產品的設計中。比如,將瑤族刺繡運用在香包、絲巾、鞋、傘、家居布藝等文創產品表面時,可巧妙利用豐富的針法塑造出層次豐富、繁簡得當的圖案紋樣,使這些鑲嵌了精細刺繡圖案的文創產品立即生動起來,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與藝術氣息,從而有效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又如,在晴雨傘的設計制作中,可結合扎染手法,使紋樣形成由深到淺,由濃到淡的豐富的色暈變化,為產品增添良好的藝術效果,營造出民族文創產品的獨特氣息(如圖11)。
綜上所述,瑤族服飾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瑤族服飾紋樣的特點是圖像設計較抽象,多來源于大自然,將瑤族服飾紋樣運用于文創產品,能進一步強化文創產品的文化標識。其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應契合文創產品的特征,進而增強文創產品的獨創性,充分體現符號學內涵,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彰顯文化影響力,刺激消費者購買欲望,促進文創產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