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其龍 黃海玲
(1百色學(xué)院體育學(xué)院,廣西 百色 533000;2右江民族醫(yī)學(xué)院基礎(chǔ)醫(yī)學(xué)院)
廣泛性焦慮癥(GAD)屬于慢性焦慮障礙,其無明確的對象和具體內(nèi)容〔1~3〕。GAD是一種無法控制的、廣泛的和過度的慢性疾病,近年來GAD患病率呈逐漸增加趨勢〔4~7〕。對GAD的治療主要以藥物和非藥物治療方式為主〔8~10〕。其中,藥物治療由于價格昂貴且不良反應(yīng)大而難以推廣〔11~13〕。GAD健身運動治療方法的參考文獻較少。本研究分析健身鍛煉治療GAD的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江蘇西崗社區(qū)醫(yī)院就診且確診的輕中度GAD老年患者80例為觀察對象,將其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4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標準的GAD且年齡在60歲以上的患者〔14〕;②經(jīng)醫(yī)院理論委員會批準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③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14~29分,且漢密爾頓抑郁(HAMD)評分≤7分者〔15〕。排除標準:①伴有語言、運動及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②伴有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的患者;③未嚴格按照本方案接受治療的患者。A組女26例,男14例,年齡60~73歲,平均年齡(66.87±1.24)歲。病程4.00~8.00個月,平均病程(5.62±3.21)個月。B組女25例,男15例,年齡61~74歲,平均年齡(66.59±1.26)歲。病程4.50~8.50個月,平均病程(5.54±3.18)個月。比較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B組依據(jù)焦慮障礙防治指南進行西醫(yī)治療,A組在B組的基礎(chǔ)上給予健身鍛煉指導(dǎo),其內(nèi)容主要以適宜老年人鍛煉的低負荷、低強度有氧鍛煉為主。同時,在健身鍛煉指導(dǎo)的過程中,結(jié)合老年人的自身條件和興趣愛好,選擇相應(yīng)的鍛煉項目,如健步走、廣場舞及太極拳等。健身鍛煉的時間為每天上下午各1次,每次至少30 min。
1.3觀察指標 依據(jù)HAMA減分率的臨床療效評價標準,對治療效果展開評價,HAMA減分率=治療前后評分之差/治療前評分×100%,具體標準為①治愈:減分率大于75%;②顯效:減分率在50%~75%;③有效:減分率25%~49%;④無效:減分率低于25%〔16〕。有效率=(①+②+③)/(①+②+③+④)×100%。HAMA量表共14個項目,主要包括緊張、失眠、心境、認知功能、肌肉癥狀、感覺癥狀及胃腸道癥狀等,每個項目均采用5級評分法,評分越高表示焦慮狀態(tài)越重。HAMA評分標準為無焦慮(6分及以下)、可能有焦慮(7~13分)、焦慮(14~20分)、明顯焦慮(21~28分)、重度焦慮(29分及以上)。參考CCMD-3中對焦慮癥的診斷標準,中輕度焦慮評分為14~29分〔17〕。HAMA作為主要觀察指標,其次是焦慮自評量表(SAS)指標。SAS評分標準為正常(50分以下)、輕度焦慮(50~59分)、中度焦慮(60~69分)、重度焦慮(70分及以上)〔18〕。對治療前后的HAMA、SAS評分情況進行比較。同時,采用生活質(zhì)量評分(SF-36)和睡眠質(zhì)量量表(PSQI)對治療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和睡眠質(zhì)量進行評價。
1.4統(tǒng)計學(xué)處理 采用SPSS19.0軟件行χ2、t檢驗。
2.1A、B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 表1結(jié)果顯示,在治療有效率方面,A組顯著高于B組(P<0.05)。

表1 A、B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n(%),n=40〕
2.2A、B兩組治療前后HAMA和SAS評分比較 表2結(jié)果顯示,A、B組兩組治療前的HAMA和SAS評分均伴有輕中度廣泛性焦慮癥,但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P>0.05)。治療后A、B兩組的HAMA和SAS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且A組顯著低于B組(P<0.05)。

表2 A、B兩組治療前后的HAMA和SAS評分比較分,n=40)
2.3A、B兩組治療前后的SF-36、PSQI評分比較 表3結(jié)果顯示,A、B組兩組治療前的SF-36和PSQI評分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P>0.05)。治療后A、B兩組的SF-36均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PSQI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后A組SF-36評分顯著高于B組(P<0.05),PSQI評分顯著低于B組(P<0.05)。

表3 A、B兩組治療前后的SF-36、PSQI評分比較分,n=40)
對于GAD患者而言,其臨床表現(xiàn)主要包括持續(xù)且明顯的緊張不安,自主神經(jīng)功能興奮及過分警覺,臨床癥狀為胸悶、憋氣、頭暈、耳鳴、食欲不振〔19,20〕。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水平的提高,在對GAD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非藥物方式備受關(guān)注和重視。其中,非藥物治療方式主要包括認知行為療法、森田療法、松弛療法、音樂療法及其他輔助療法等〔21,22〕。健身鍛煉作為非藥物療法中的其他輔助療法中的一種,其能夠通過機體功能的改善,起到減輕焦慮狀態(tài)的作用。
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健身鍛煉對于改善GAD患者的焦慮情緒有重要的意義。這主要是由于健身鍛煉能夠轉(zhuǎn)移GAD患者的注意力,進而在心理上獲得新的體驗,如廣場舞、太極拳等健身鍛煉項目,其能夠豐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進而將老年人的消極悲觀情緒調(diào)整為積極樂觀的情緒,同時在消除老年人孤獨感,解決老年人煩惱等方面有顯著作用〔23〕。而太極拳則具有調(diào)身、調(diào)神及調(diào)息等作用,在健身鍛煉的過程中,其能夠起到協(xié)調(diào)臟腑、暢通機體血脈及寧心安神的功效,通過健身鍛煉,其除了能夠分散注意力外,還能夠促使機體釋放5-羥色胺、內(nèi)啡肽等,進而起到緩解不良情緒的作用〔24〕。本研究還顯示,健身鍛煉能夠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同時能夠放松肌肉,保持機體內(nèi)外環(huán)境的平衡,對于促進睡眠有一定的作用,因而健身鍛煉還能夠起到改善睡眠和生活質(zhì)量的效果。不僅如此,健身鍛煉還能夠起到增加能量代謝,促進機體消耗等作用,鍛煉后能夠增加饑餓感,進而能夠增加食欲,從而在提高老年人健身狀態(tài)方面有重要的作用〔25〕。綜上所述,健身鍛煉對于減輕GAD患者焦慮狀態(tài),改善睡眠質(zhì)量及提高生活質(zhì)量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