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敏艷,王紫紅,鄭慧凌,張娜娜,高 山
(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近年來,江蘇省各地區衛生服務資源總量穩步增長,但是布局與結構問題仍然存在,大城市大醫院人滿為患的虹吸現象和小城市基層醫療機構門可羅雀的現象也依然存在,衛生資源配置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衛生服務需求[1]。因此有必要研究江蘇省地區間衛生資源配置的現狀,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因地制宜的相關政策,使全省衛生資源配置更加公平和科學,更快更好地推動“健康江蘇”的建設。現已有的文獻多數采用基尼系數、集聚度、泰爾指數、數據包絡等分析方法研究江蘇省衛生資源配置情況[2-4],缺少對各地區間衛生資源配置分類結果的研究,本文采用熵權-TOPSIS和系統聚類方法分析江蘇省2013-2017年衛生物力和人力資源配置現狀,并探究地區間衛生資源配置的差異性[5]。
本文資料來源于2013-2017年《江蘇衛生計生年鑒》,從統計年鑒中選取反映江蘇省衛生物力資源和人力資源配置情況的5項統計指標且均為正向指標,分別為每千人口醫療機構數、每千人口床位數、每千人口衛計人員數、每千人口職業(助理)醫師數、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江蘇省13市按照地理位置劃分為三個區域,其中,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屬于蘇南;揚州、南通、泰州屬于蘇中;徐州、淮安、連云港、鹽城、宿遷屬于蘇北。
熵權-TOPSIS分析法是熵值賦權法和TOPSIS法的組合。熵值賦權法是用來判斷某個指標差異性的方法,熵值越小,差異程度越大,權重也越大,反之權重越小。TOPSIS法是根據有限個評價對象與理想化目標的接近程度進行排序的方法,是在現有的對象中進行相對優劣評價的一種方法。因此,熵權-TOPSIS分析法基本思想是基于原始評價矩陣對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得到規范矩陣求解各指標信息熵并確定權重,建立加權決策矩陣,找出有限方案中的正理想方案(最優方案)和負理想方案(最劣方案),計算評價對象與正負理想方案的距離,求出評價對象與負理想方案的相對接近程度,并以其作為評價排序的依據[6]。具體步驟如下。
2.1.1 構建決策評價矩陣,指標值數據標準化

2.1.2 計算各指標信息熵值Ej和差異度系數Gj,確定指標權重
差異度系數對的計算公式為:Gj=1-Ej。
2.1.3 構建加權決策矩陣,計算距離并確定接近度

系統聚類分析法是一種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其聚類過程由軟件SPSS 23.0完成,通過比較樣本各指標或樣品之間的性質,將性質相近的歸為同一類,性質差別較大的分為不同類。將上述13個地區熵權-TOPSIS綜合評價的Ci值作為聚類指標,選用聚類方法為組間聯接,度量標準為區間歐氏距離的Q型聚類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7]。
蘇南地區除每千人口醫療機構數外,每千人口床位數、衛技人員數、職業(助理)醫師數、注冊護士數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蘇中、蘇北地區僅每千人口醫療機構數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余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南京市衛生人力資源配置指標位列全省第一,每千人口衛技人員數、職業(助理)醫師數、注冊護士數分別為8.05家、2.86人、3.59人,但每千人口醫療機構數僅為0.29家,遠低于其他地區,配置水平不佳,見表1。

表1 2013-2017年江蘇省衛生資源配置基本情況
將江蘇省2013-2017年衛生資源配置各指標原始數據統一標準化,通過計算確定江蘇省衛生資源配置各指標在不同時間段的權重。由表2可知,不同年份各指標權重略有波動,但每千人口衛計人員數的權重最大,該項指標對于衛生資源結果影響較大。每千人口職業(助理)醫師數的權重除2017年外,其余年份均為最小。

表2 2013-2017年江蘇省衛生資源配置各指標權重
運用熵權-TOPSIS方法的江蘇省13個地區2013-2017年衛生資源配置綜合評價Ci值及排名情況見表3。由表3可知,2013-2017年江蘇省各地衛生資源配置綜合評價Ci值排名呈現不同的變化情況,蘇南地區的南京、無錫、蘇州和蘇北地區的徐州排名一直較為靠前,蘇中地區的揚州、泰州和蘇北地區的鹽城排名一直較為靠后,這體現了江蘇省衛生資源配置與城市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有一定的聯系。總體上而言,蘇南、蘇中、蘇北衛生資源配置存在差異性,蘇南、蘇中、蘇北綜合評價平均水平分別為0.4765、0.2690、0.3807,蘇南地區衛生資源配置整體上明顯優于蘇中與蘇北地區。

表3 2013-2017年江蘇省衛生資源配置綜合評價Ci值及排序
通過計算2013-2017年江蘇省各地區綜合評價Ci值的均值與變異系數,探討其分布情況并進一步了解13個地區五年間衛生資源配置變化情況,結果詳見表4。如表4所示,2013-2017年各地區綜合評價Ci值的均值和變異系數的大小從兩個方面來解釋衛生資源配置情況,均值的大小代表配置水平的高低,變異系數的大小代表配置穩定性的高低,淮安配置水平和穩定性均較好,南京、無錫、蘇州配置水平較高但波動性較大,鎮江、揚州配置水平較低但較為穩定,宿遷、鹽城配置水平較低且變化波動較大。

表4 2013-2017年江蘇省各地區衛生資源配置綜合評價Ci值均數和變異系數排序
將2013-2017年江蘇省13個地區衛生資源配置綜合評價Ci值進行系統聚類分析,聚類結果如表5所示,三類地區的綜合評價Ci值均值相差較大,其中第一類地區的Ci值是第三類地區的兩倍多,進一步說明了江蘇省各地區間衛生資源配置分布不均勻,存在差異性。

表5 2013-2017年江蘇省衛生資源配置系統聚類結果
由熵權-TOPSIS和系統聚類分析結果可知,江蘇省衛生資源配置存在地區間分布不均衡的狀況。南京、無錫衛生資源配置水平較高,蘇州、常州、淮安、徐州、連云港衛生資源配置處于中間水平,南通、鎮江、泰州、揚州、鹽城、宿遷衛生資源配置水平較低。綜合而言,蘇南地區衛生資源配置良好,蘇中和蘇北地區有所不足。蘇南、蘇中、蘇北出現醫療衛生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究其原因,一方面與政府衛生資源投入有關,另一方面是各地區因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人才吸引力具有差異性。同時,基于上述熵權結果可知,衛生資源配置物力指標每千人口衛計人員數對衛生資源配置具有重要影響。
政府在衛生資源配置中具有主導作用,對于蘇北與蘇中地區應加強衛生政策傾斜性與引導性,縮小區域差距,優化不同區域的布局,進一步增強衛生資源配置公平性。對衛生資源配置較為薄弱的地區應加大衛生資源投入力度和地區間交流合作,尤其是醫療機構床位數的增加,通過實施區域衛生升級戰略,逐步縮小與其他地區的差距,優化地區間醫療資源布局。
科學制定并落實地區衛生人才規劃,特別是衛計人員數和衛生緊缺人才規劃,縮小區域間在資源總量和服務質量上的差距。要加大對蘇中、蘇北地區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的力度,制定具有吸引性、激勵性的績效考核制度,逐步探索建立全省醫療衛生人才協同發展的長效機制,以實現衛生人力資源總量以及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