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工匠精神,不免會有人想到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家,以為工匠精神是舶來品。事實上,我們中華民族從始至終都是一個具備工匠精神的民族,這一點在我們的古代寓言故事中就有體現,“庖丁解?!薄敖呈\斤”“神工意匠”等故事都反映了我們對于工匠精神的崇尚之情。而現在,我國越來越多的人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工匠精神,經開區的企業匠人亦是如此。
技能標兵、奧運增產先進個人、公司突出貢獻獎、公司合理化貢獻獎、經開區愛企業的好職工;2016年度被授予“首都勞動獎章”和“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貼技師”;2018年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2018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莊榜樣”;成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市級職工創新工作室及新創工程高技能領軍人才工作室……自2004年6月進入SMC(中國)有限公司以來,尚曉利獲得了多項表彰,可他從未因取得成績而止步不前,而是時刻以工匠精神要求自己,并憑借自己的豐富經驗,推動企業創新發展。
所謂工匠精神,是敬業、精益、專注,更是創新。正如詩經中所說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尚曉利對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經驗體會都會主動與同事進行交流分享。他在基層工作崗位上潛心鉆研15年,不斷改善生產方案、完善生產工藝,在短時間內解決了多個設備的疑難雜癥,為公司節省了成本。
在生產改良改善工作中,尚曉利多次提出優秀改善提案并與工作室成員共同研討制定實施方案。改善方案大部分涉及設備生產效率提高與人員作業效率提高改善,如:手動設備自動化及半自動化改造,自動化數控車床設備的8小時以上無人值守量產改善,高效專用卡具、刀具的設計,產品單次單個加工改進為單次多個加工。產品加工的工序流程短縮,單件產品加工的時間短縮,大量消減半成品的中間滯留短縮產品的供貨周期。他每月創造經濟效益3萬元以上,并且每年還能夠節約原材料20多萬元。
“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 ‘中國工匠’。”尚曉利全面詮釋了“工匠精神”這一詞,他不但帶著他的“工匠心”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創造,還通過培養人才把這個精神傳遞下去,真正做到成就大我。
“一個人再能干,就算每天24小時的工作也滿足不了現場的生產需要,只有做好技術上的傳、幫、帶,讓所有骨干都具備過硬的業務水平,才能不斷推陳出新、才能迅速推動企業發展?!痹诠ぷ髦?,尚曉利將自己多年的生產經驗和技術要領傳授給骨干人員,充分發揮創新工作室的影響力,帶領工作室人員深入制造現場,積極尋找問題并提出問題改善方案,從技能、推進、協調、總結、報告等各方面訓練培養高技能人才,平均每年為現場培養技術骨干5名,累計為企業和社會培養專業技能人員26名。
匠心筑夢,大國崛起。培養工匠精神有兩個核心元素不可或缺:精雕細刻、精益求精。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從業者具備謙虛謹慎、一絲不茍、追求極致的態度。尚曉利正以工匠精神,引領時代新風,推動企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