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地
【摘要】高中不僅是青少年步入大學殿堂的基石,同時也是國家人才培養戰略的重要階段。校長是學校的靈魂,需要對學校的教育質量負責。因此,作為一名校長,要將教育質量提升作為個人追求的目標,在管理實踐中不斷探索多元化的角色定位,推動學校持續、跨越發展。
【關鍵詞】教育質量;校長角色;定位
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進程不斷推進,這對高中教育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長作為學校發展的引領者,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必然面臨著諸多挑戰。教育改革涉及學校教學與管理的方方面面,旨在提升學校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促進高中教育教學的和諧、持續與優質發展。
一、校長是教學改革的推動者
校長是學校管理的一把手,既要負責學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同時還要對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負責。教學是學校的中心環節,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的根本,因此,校長要將教學質量管理作為貫穿整個管理工作的核心。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廣,教學改革也逐步展開。因此,校長的教學管理理念與管理方式也要不斷更新,不斷推動學校教學改革取得新的成果。
(一)更新教學管理理念
學校是由多部門組合形成的多層級的有機整體。在新課程改革這一時代背景下,高中校長要不斷更新教學管理理念,創新教學管理的方式與策略,與時代發展脈搏同頻共振。學校辦學質量的高低,不僅與硬件設施等物質條件息息相關,更與校長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密不可分。思想是行為的先導與動力,傳統的以成績和升學率為導向的教學管理理念已不適應當代社會的內在要求,只有樹立起科學的教學管理理念才能不斷推動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教師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推動力量,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踐行者,因此,應從教師層面入手,提升師資隊伍的教學能力與水平。筆者所在的衡水市第二中學獨創“原生態教育”理念,旨在回歸教育教學的本真,不斷推動師生的共同發展。在教學管理方面,打造出“四個五”課堂模式,即教師在每節課中,連續講課不超過5分鐘,最后5分鐘留給學生,說5句鼓勵性的語言,提5個有價值的問題。另外,校長不能只將管理的著力點放在課堂教學管理之上,還要加強對教師教學理念與水平的提升。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兩條路徑,幫助教師更新教學觀念。通過集體備課和集體教研,共享教學資源與教學智慧,在相互合作中獲得教學能力的提升。
(二)優化教學管理制度
教學管理是學校管理的核心,而制度是管理的基石。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陳舊的教學管理制度的弊端逐步顯現,如重分不重人、管理見章不見人。這種教學管理制度已然無法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致使教育質量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當前形勢下,重新審視已有的教學管理制度,不斷優化與創新教學管理制度是學校創新發展的重要路徑。例如,衡水市第二中學“提前3分鐘候課”制度是強化教學管理,實現課堂與教學無縫銜接的一項規定。如今這項規定已被注入了新的內容,教師通過提前3分鐘進入教室,能夠幫助學生答疑解惑,觀察學生情緒變化,提前進行課堂預熱。教師也漸漸將這項規定內化為一種習慣,成為學校文化的一部分。制度具有強制性,任何人都不愿被制度約束,在進行教學管理時,既要強調制度的權威性,同時也要融入對師生的人文關懷,讓制度也能有溫度。
二、校長是師生的服務者
教師與學生是學校各類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校長作為學校的主要領導者,需要自覺樹立服務觀念,增強服務意識,為師生的全面發展服務。
(一)師生發展的服務者
新課程改革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即關注學生的發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學生從傳統教學中的邊緣人轉變為了現代教學中的主體,與此同時,教師的個體發展與專業發展也日益受到關注。作為校長,要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到實處,就要為師生搭建人本化的管理平臺,為師生提供全面、及時、多樣化的服務。從思想上扭轉對角色的認識,擯棄“核心地位”“主導地位”的陳舊觀念,真正將自身定位于服務者的角色,這樣才能更好地處理角色矛盾,才能在利益矛盾時做出合理的取舍。另外,校長掌握著學校管理的相關權力,權力可以成為校長服務師生的有力工具。因此,校長還需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合理、科學地行使個人權力,真正理解自己服務者的角色,實現“官本位”向“服務本位”的轉變。使管理變成服務,命令變成感召,威嚴變成親和,以寬松民主的校園氛圍凝聚人心,做學生的知心人、教師的貼心人和學校的勤務員。
(二)學校共同體的建設者
在新課程理念的感召下,學校已經不再是知識的集散地,而成為一個學習共同體。校長作為學校和師生發展的服務者,要致力于為學校共同體的建設與發展服務。校長應立足本校的實際情況,圍繞師生發展,確立學校共同體內成員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進而內化為學校共同體成員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校長還扮演著共同體價值觀示范者的角色,校長的一言一行具有較強的示范性和影響力。校長能否率先垂范、以身作則,成為影響其權威樹立的重要因素。因此,校長要從不同方面加強自我管理,無論從業務水平、工作態度還是個人修養、道德品質方面都要做出表率,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也要遵守,甚至要做得更好。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感染師生,引領學校共同價值觀,在學校管理中樹立威信。
三、校長是學校內外資源的整合者
學校的發展不僅需要科學與完善的內部管理,還需要整合學校內外的各類資源。既要著力于整合與優化學校的內部力量,也要不斷挖掘與整合學校外部力量,校內與校外力量相互配合,才能最終實現1+1>2的整體價值。
(一)凝聚校內力量,激發內部活力
校長是師生發展的服務者,要適應新課程改革及教育質量提升的需要,校長還需要承擔校內資源整合的職責。教師、文化、制度等校內資源都是學校發展的內部動力,需要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真正做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衡水市第二中學將教師作為學校發展的首要動力,探索出一條尊重教師,依靠教師,服務教師,成就教師的教師管理模式,從而激發教師教學工作的熱情。校內文化資源對推動學校的發展也有著重要作用,通過校園文化建設與整合,能夠增強學校師生的凝聚力,使文化成為一種可持續的教育力量、約束力量與感召力量。制度資源也是凝聚力量,推動發展的重要因素。通過校內制度建設,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能夠捍衛公平,形成學校發展的重要保障。
(二)融合校外資源,借力跨越發展
當前,社會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這對校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校長要整合多元化的社會資源,憑借社會合力,助推學校的跨越發展。校長可以廣泛聯系中央、省、市等教育科研部門,邀請教育教學專家來校講座,既能夠拓展教師的學術視野,也為學校的教學研究指明了方向。另外,校長還應積極搭建與兄弟學校交流學習的平臺,在學校管理、班級管理、教學科研、校園文化及復習備考等方面,相互吸收與借鑒,共享教育資源,形成大育人格局。此外,在當前“互聯網+教育”的發展浪潮中,校長還應積極探索學校教育與互聯網資源的整合模式,利用網絡平臺為師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臺,同時建立學校網站、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擴大學校的對外宣傳力度,成為質量與口碑兼具的品牌中學。
參考文獻:
[1]秦紹才.高中教學質量管理中的校長角色定位[J].領導科學論壇,2019,(05):64.
[2]劉東升.中學教育管理中人本主義價值取向的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8,(18):185.
[3]陳偉國.校長的角色定位——基于薄弱普通高中內涵發展的思考[J].江蘇教育,2016,(4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