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興 鐘和

沈德龍在刺繡
一個膀闊腰圓的中年男子,端坐在刺繡繃架前,專心致志地繡著一幅刺繡作品,他粗大的手中拿著細小的針線,嫻熟地飛針走線……在江蘇東渚古吳繡皇工藝公司精品車間,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情景。這個刺繡的男子,就是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蘇繡)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高級工藝美術師、古吳繡皇工藝公司董事長沈德龍。
沈德龍1964年5月出生于江蘇蘇州,從小酷愛美術。1986年,沈德龍考進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1990年,大學畢業的沈德龍被分配到蘇州刺繡研究工作。他沒想到,領導安排他的工作不是設計和畫畫,而是學刺繡。一個大男人學刺繡,沈德龍一時難以接受,但也只好硬著頭皮拿起繡花針,照著樣稿一針一線地學著繡。一周后,沈德龍完成了平生第一幅刺繡作品——一朵牡丹花。可是,美麗的花兒卻被他繡成了“爛茄子”。但他并沒有失去信心,反而萌生了一個想法:刺繡我不行,油畫我在行,何不用亂針繡法“畫”油畫呢?于是,他找來一面鏡子,對著鏡子就繡起自己的畫像來。

沈德龍入行初期的刺繡作品《自繡像》
2個月后,畫像完成了,近看是“凌亂堆積”的線條,站遠看,卻是一幅活靈活現的人物肖像,連臉上略帶羞澀而又落拓不羈的神情都纖毫畢現。這幅自繡像當時震驚了研究所,連刺繡老前輩都對他刮目相看。
第一次嘗試的成功,讓沈德龍信心大增,他也因此被調入亂針繡針法室,成為蘇繡大師任慧嫻的關門弟子,也成為亂針繡的第三代傳人。從此,沈德龍與蘇繡結下不解之緣,他暗下決心要學好這門手藝。

沈德龍刺繡作品《蒙娜麗莎》

沈德龍刺繡作品《回眸》

沈德龍刺繡作品《龍紋瓶》
沈德龍知道,全憑“亂針繡”之“亂”,是出不了平針繡的細膩效果的。怎么才能找到一種將平繡的細膩和亂針的氣勢融會貫通的一種新技法呢?沈德龍試著把西洋畫的技法融匯到蘇繡之中,他既以中國風繡出了中國知識分子形象的作品《豐子愷》,又模擬油畫風格繡出西方文藝范兒的《梵高繡像》,兩幅作品都得到同行的稱贊。
沈德龍經過多年的研究探索,創造出“三散針法”(繪畫平針法),具有“以針代筆,以線代色,承揚傳統,融匯中西”的特點,既不失傳統蘇繡的工藝精華,又進行了藝術創新。他繡制出了許多別具特色的藝術珍品,如《 蒙娜麗莎》《 千里江山圖》《回眸》《 天籟》、《八駿圖》《 貴婦人》《 伎樂天》等,這些作品獲得了各項展覽的大獎。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沈德龍花了8年心血嘗試與探索后,繡出了一幅最傳神的《蒙娜麗莎》。他從西方透視學、色彩學等繪畫理論中擷取精華,用針和絲線替代筆和油彩,將西洋畫理融入刺繡,采用不同的針法與絲理的錯綜交疊,通過光線折射,呈現出不同的遠近距離空間感和立體感。這幅作品在2007中國(深圳)第三屆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榮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沈德龍的另一幅巨作《千里江山圖》,力求以針線為筆,以綢緞為紙,著眼突出畫作磅礴的氣勢與廣闊的胸懷,在繡制水紋時,借助針距長短的變化,相互的堆疊實現曲線的變化;為了表達山石遠近高低和氣勢,運用疏密有度的虛實繡法。這幅作品是對蘇繡技藝的一個突破,被許多蘇繡行家譽為代表當今刺繡藝術最高水平,是中國刺繡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蘇繡的價值、蘇繡的藝術魅力,讓沈德龍堅定地走上了傳承蘇繡的創業之路。

沈德龍刺繡作品《深山里的太陽》

沈德龍刺繡作品《伎樂天》

沈德龍刺繡作品《運河秋韻》
1993年,沈德龍從刺繡研究所辭職,創立“沈氏繡坊”,開始探尋自己的蘇繡之路。經過兩年的摸索,沈德龍和他的“沈氏繡坊”已經在業內小有名氣。但沈德龍沒有滿足,他認識到,要想保住自己在行業內的地位,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做出自己的品牌。1999年,他將自己的品牌命名為“古吳繡皇”,又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注冊了“古吳繡皇”商標。自此,“沈氏繡坊”也變成了“古吳繡皇有限公司”。
沈德龍認為,經營品牌最重要的,是品牌背后的產品與服務品質、特點、創新等核心內容。而對于打造品牌最大的問題,是產品的標準化。為此,沈德龍率先在刺繡行業內制定了生產標準,根據線絨、針距、色彩、密度、技巧等5個方面,制定出了企業產品質量標準。同時,沈德龍根據市場定位的細分和產品質量,將產品分為右龍、左龍、沈氏、繡皇、女紅坊、繡緣等6個等級。此后,企業又在原有“古吳繡皇”品牌的基礎上,發展了“沈氏傳家”、“女紅坊”兩大品牌,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由低到高的“三大品牌六大等級”的品牌系列,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更強。
從藝30年,沈德龍把自己繡成了一幅蘇繡“雙面繡”:A面,以蘇繡大師而存在,把西洋畫的技巧引入蘇繡之中,繡出了大批融匯東西、震驚中外的蘇繡作品;B面,是以奢侈品商人而存在,創立了蘇繡“古吳繡皇”品牌,成為蘇繡行業的領軍企業。而沈德龍的目標是,把“古吳繡皇”鑄造為“中國收藏藝術品、實用藝術品及奢侈品的國際一線奢侈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