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克錦
西非國家馬里8月18日的政變,因為和國際反恐有較大關系,受到國際間較多關注。
馬里在非洲算是個較大的國家,面積有124萬平方公里(非洲第八),人口近2000萬;馬里也是個窮國,各項經濟指標在全球幾乎都是倒數,貧困人口占總人口近一半,是名副其實的最不發達國家;馬里還是個不太安定的國家。特別是2012年以來,該國北部地區一直動蕩不安,并波及中部地區。
8年前,馬里首都巴馬科的部分軍人推翻政府,北方圖阿雷格族武裝趁機反叛,成立“阿扎瓦德獨立國”。
圖阿雷格人是散布在撒哈拉沙漠周邊的游牧民族,英文一般寫作Touareg。德國大眾汽車公司的SUV“大眾途銳”中的途銳,就是Touareg的音譯,這款車也的確是以圖阿雷格人命名的。大眾公司也積極贊助圖阿雷格人,幫助他們改善生活。
利比亞也有圖阿雷格人。2011年利比亞內戰時,一些馬里的圖阿雷格人還曾作為雇傭兵為卡扎菲作戰。卡扎菲身亡之后,這些人又回流馬里,成為2012年阿扎瓦德地區叛軍的主力。
些人又回流馬里,成為2012年阿扎瓦德地區叛軍的主力。馬里陷入內戰后,在中東遭到打擊的基地組織滲透到馬里北部,趁機擴張勢力,并控制了該地區的三大區(馬里行政上共有十個區)。2013年,馬里政府請求法國(馬里原是法國殖民地)出兵幫助平叛。在法國和一些非洲國家的支持下,馬里政府收復了一些失地。美國、意大利、英國、荷蘭等國,也提供了軍事物資和運輸支援。
但馬里北方局勢并未平靜,“伊斯蘭國”組織在中東遭打擊后也滲透到此地。馬里北部成為一個反恐國際戰場。馬里政府指責圖阿雷格人和國際恐怖組織勾結,圖阿雷格人對此否認,但有報道稱,馬里平叛部隊仍經常不分青紅皂白地迫害圖阿雷格平民。
近幾年,雖然各方有談判、有協議,聯合國安理會也有決議,但馬里北部形勢依然嚴峻。與此同時,馬里政府也不爭氣。經濟衰退、平叛無能、官員腐敗、選舉不公等問題,激起民眾強烈不滿。從2020年6月開始,馬里出現大規模抗議,要求總統凱塔辭職,最終引發政變。
政變發生后,國際社會一致譴責軍方以武力推翻政府的做法,但由于馬里在反恐中的復雜性,德法英歐洲三強表示,仍繼續支持在馬里的反恐戰爭。美國處理得也很謹慎:從美國法律角度出發,如果確定是政變,美國政府需要中止和馬里政府的一切合作,所以美國官方把這起事件稱為“嘩變”而不是政變,這樣就可以和馬里的軍管當局繼續合作反恐。
可見,國際社會在看待馬里政變一事時,關注焦點之一,是政變造成的亂局會不會導致權力真空,給恐怖組織帶來機會。
中國對馬里局勢也非常關注。中國和馬里關系比較密切,在馬里有不少援建項目,也派維和部隊參加聯合國在馬里的維和行動。馬里所在的薩赫勒地區(從大西洋到紅海、沿撒哈拉沙漠南部橫貫非洲的地帶),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非洲的重要地帶。如果馬里不寧、地區宗教極端組織趁機作亂,勢必會給中國在當地的投資和建設項目帶來很大風險和不確定性。中國自然也非常希望馬里政變能夠盡早和平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