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杰
21世紀的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內容非常龐雜,這就要求參與鄉村振興的人、資金、科技的全方位投入。本文從蕭縣永堌鎮吳莊村的發展經驗來看,人才是鄉村進行戰略實施中最重要的角色。筆者就以蕭縣永堌鎮吳莊村集體經濟帶動鄉村振興事例,分析當前我縣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亟待化解鄉村振興與解決路徑。
一、關于蕭縣永堌鎮吳莊村集體經濟引領鄉村振興的調查
2014年蕭縣永堌鎮吳莊村由黨支部領辦“蕭縣海宏農作物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來,黨的基層組織站到集體經濟發展的前沿,黨組織帶領群眾一起干,轉變以往村集體經濟簡單發包的單一模式,把村集體經濟主導權牢牢把握在手里,把村黨支部工作全面融入到產業發展、促進貧困戶脫貧、群眾與集體增收之中。吳莊村黨支部先后榮獲“五星級黨支部”稱號,在干事中樹立黨組織的威信,增強凝聚力與向心力,同時,黨支部的組織力與戰斗堡壘作用在鄉村振興中體現出來。
二、基本情況
村情簡介:吳莊村位于蕭縣縣城東南15公里,距離永堌鎮政府5公里,東接白土鎮,西臨丁里鎮,北靠龍城。全村人口人5257,耕地面積4940畝,10個自然村(吳莊、鄭莊、西項場、東項場、毛寨、小毛莊、小馬莊、大南莊、馮莊、盧莊),24個村民小組,屬于永堌鎮三個貧困村之一。黨建情況:吳莊村共三個黨支部(吳莊黨支部、毛寨黨支部、上海務工黨支部),141名黨員。
三、當時存在的問題
2014年,吳莊村黨支部以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統領,不斷夯實主業主責,持續強化各項保障,大力推進工作創新,黨組織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隨著“三農”工作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該村的基層黨建工作也面臨著許多新挑戰和新問題。
1、黨員結構老化。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加快了區域間人員的流動性,農村地區中青年勞力外出尋求發展機會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留守在家的以婦女、老人和小孩為主,被稱之為“386061部隊”,造成有些村難以找到合適的發展對象。有些支部成員自我保護意識過重,生怕發展的有能力新黨員對自己地位有沖擊,不發展或控制發展能力型黨員。造成該村黨員平均年齡達到55歲左右,出現年齡老化、缺乏新鮮血液的現象,這給基層黨組織建設帶來了不良后果,導致黨組織難以發揮核心作用。
2、村干部文化不高。蕭縣基層整體看農村基層干部絕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缺乏現代知識,知識結構老化,跟不上時代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甚至出現知識脫節的現象,嚴重制約了農村黨組織的發展。有些支部成員綜合素質較低,宗旨意識淡薄,辦事方式單一老套生硬專斷,缺乏民主意識。一些干部不了解領導科學知識、管理知識、法律知識,導致工作手段弱化,往往會造成“法律手段不會用,行政手段無法用,經濟手段不敢用,思想教育手段不管用”的尷尬局面,不利于基層工作的開展。
3、服務意識不強。一些村干部在開展工作的時候,以“下命令”“提要求”的方式行事,工作方式粗暴簡單強硬而缺乏藝術和技巧,管理服務意識嚴重缺乏,造成干群關系緊張,民憤較大,導致黨務、村務開展困難,工作推行受阻。同時又造成干部之間關系不和諧,干部之間出現裂痕,不利于農村各項工作的發展和農村的長遠發展。對于如何適應市場經濟,如何促進農村發展生產,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走科技興農的路子,推進農業產業化的辦法不多,思想不夠解放,習慣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規,缺乏主動性和開拓創新精神。
4、集體經濟薄弱。永堌鎮吳莊村是蕭縣87個貧困村之一,村集體經濟的薄弱程度仍然堪憂,當年集體經濟靠集體土地轉包費3萬元維持村內公共事業開支。由于集體經濟薄弱,黨支部缺乏經濟基礎和物質依托,導致干部工作熱情受挫,削弱了農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集體經濟的薄弱,嚴重制約著農村黨建工作的開展和黨支部領導核心作用的發揮。近年來,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投入明顯增多,但與鄉村振興還有一定的差距,這從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農村基層黨組織職能的充分發揮。
5、群眾集體意識淡化。雖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對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很大作用,但不可否認,農民一家一戶單打獨斗,淡化了群眾的集體意識。一些群眾只關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對村里的公共事務不聞不問,甚至只要權益不講義務,不再熱心為集體發展獻計出力。
這些挑戰和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基層黨組織作用的發揮,進而阻礙鄉村改革發展進程,影響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四、當前永堌鎮吳莊黨支部的具體做法
1、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
習近平同志在農村調查時指出集體經濟弱化的原因,就是一些農村沒有把壯大集體經濟放在應有的位置,摒棄了“統”的思想,造成從“原有的‘大一統變成了‘分光吃光,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他在《扶貧要注意增強鄉村兩級集體經濟實力》文章中強調:壯大村集體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引領群眾實現共同富裕的治本之策,事關黨在農村的引領作用,這是重大的政治問題。
2、明確吳莊村黨支部的責任所在
首先,村黨支部發展集體經濟職責是黨內法規明確規定的。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規定:村黨組織書記應當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進一步明確提出“村黨支部要組織帶領農民群眾發展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如果村黨支部不努力做好這項工作,就是失職缺位。
其次,黨支部具有其突出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由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黨的基層組織要站在經濟發展的前沿,帶領群眾一起干,轉變以往村集體將資源、資產簡單發包租賃的模式,牢牢把握集體經濟主導權,把黨支部工作全面融入到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和集體增收之中。黨支部是在領導群眾干事中不斷樹立威信,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黨支部的組織力和戰斗堡壘作用也就體現出來了。
第三重建黨支部與群眾的經濟聯結紐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弱化了基層組織與家庭之間的經濟聯系,降低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弱化了義務觀念和集體意識。黨支部通過領辦合作社把群眾組織起來,以股份合作的方式把集體和群眾聯結在一起,形成了經濟利益共同體,群眾對集體的關心自然就上來了。
3、選好“頭雁”,讓支部書記領著干
群雁高飛頭雁領。正確的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俗語講: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關鍵要有一個好班子,特別是要選出一個好書記,才能有公信力、凝聚力,才能把群眾組織起來辦好合作社。2013年永堌鎮吳莊村兩委換屆開始,有人提出讓在上海務工的優秀人才張海紅回鄉擔任村黨總支書記,當時有人反對也有支持,鎮黨委抓住這個重要節點開始做成全村黨員思想工作。換屆選舉順利完成后,當年10月安徽省第六批選派第一書記下派該村,村黨支部充分把政治學習形成每月25號“雷打不動”學習。全體黨員思想統一后,兩次協商后成立“蕭縣海宏農作物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第一次流轉群眾土地83畝建設高效農業蔬菜大棚54個,種植綠色無公害香菜、辣椒等集體創收6萬元,帶動困難戶20戶實現脫貧致富。所以說,“頭雁”能否選好直接影響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成敗。
現在的永堌鎮吳莊村在多部門的協調下,建設高效農業園占地200余畝,在吳莊村西湖形成種、銷一條龍的市場需求模式,依托“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實現三方共贏的可喜局面。
五、當前蕭縣鄉村振興的關鍵因素
1、選好帶頭人
我們常說,欠發達地區差就差在發展氛圍不行。什么是發展氛圍?簡單說,就是一個單位或者地方的人干事的思路、態度、精神狀態。如何打破舊的沉悶格局,弘揚干事創業的氛圍?從永堌鎮的經驗看,關鍵是選好帶頭人。吳莊村上千人在上海種菜,老家卻成了貧困村。能人張海宏回來帶頭搞大棚,短短幾年蔬菜產業就火了。鄰近的竇莊,來自中國電科38所的扶貧隊長到期后,被村民留了下來,因為“他懂技術,干實事”。現在他牽頭建的葡萄基地,不僅選用新品種,而且用上物聯網,跨進智慧時代。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近年來我省持續加大支農力度,推動資金、技術等要素下鄉。但錢和項目是死的,人是活的。農民搞特色產業,往往不敢干、不會干。用好項目資金,選好主導產業,把農民組織起來,首先要有個好的帶頭人。帶頭人去哪里找?隨著時代發展,新一代農民成長起來了。像張海宏一樣,他們素質較高,頭腦靈活,很早就進城打拼,了解城市,熟悉市場,掌握了技術,積累了經驗。同時他們根在農村,熟悉鄉情,是帶頭人的重要后備軍、生力軍。辦好農民的事,主要還是靠農民。在發揮好駐村扶貧干部作用的同時,鄉鎮和村里應摸排本地那些在城里搞經營、干出名堂的能人,把那些能力強、品行正、頭腦活,熱心公共事務的人選出來、用起來。誠心誠意為他們創造好的干事創業的條件,讓他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為村里出謀劃策、牽線搭橋,帶著鄉親把產業做起來,讓村子富起來、村民腰包鼓起來。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選好用好千千萬萬個帶頭人,就能帶著千千萬萬個鄉村,更快地奔赴全面小康。
2、培育新農民
吳莊村務工群眾感言:管理大棚的吳畏是返鄉創業的大學生,他指著一個翠綠的小西瓜說,搞特色農業就得跟上消費趨勢,才能有銷路、效益高。像這個就是“8424”,春節前上市,一個棚毛收入8萬元不成問題,一年兩季就是16萬元,“下一步還要推廣綠色種植模式,注冊商標,把吳村蔬菜的名聲打出去。”這正是各地積極引導的發展方向。
安徽省提出,到2020年,每個縣至少有2個貧困村的“一村一品”主導產品通過綠色食品或有機農產品認證,并擁有注冊商標。出了大棚,對面一大片空地。好幾個年輕的小伙子搶著說,過段時間就要栽蟠桃,有了桃樹就能賞花和采摘,搞休閑農業。“到時候收入會更高,帶動村民增收效果會更好!”群眾都很充滿信心地說,現在國家給咱農村這么好的政策,好好干,吳莊村的日子肯定一天比一天紅火!
吳莊村黨支部通過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把群眾組織起來,以土地、技術入股的方式把集體和群眾連接在一起,形成經濟利益共同體,群眾對集體的關心自然上升到一個高度。村黨支部站在基層經濟發展的最前沿,帶領群眾一起干,轉變以往集體資源、資產簡單發包租賃模式,牢牢把握該村集體經濟主導權,把黨支部工作全面融入到產業發展、促進群眾與集體增收困難戶脫貧。該村黨支部在實干中樹立威信,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黨支部的組織力和戰斗堡壘作用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作者單位:235200中共蕭縣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