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摘要:本文是以《曾侯乙傳奇》為例,分析=胡滑音技巧的運用。樂曲的發展以湖北民間音樂《龍船調》為動機,在滑音技巧上體現濃郁的湖北民間特色。二胡本身是一件極具民族特色的樂器,這種極富表現力的樂器在現代民族樂器中占據重要地位的時間不到百年,但是它卻有著驚人的發展速度,在演奏技巧上,滑音對于樂曲的詮釋尤為重要,它是抒發演奏者內心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樂曲《曾侯乙傳奇》中的滑音技巧很具有代表性,既有直滑音,又有回滑音,本論文通過對=胡滑音的闡述,分析滑音技巧如何在二胡演奏中起到重要作用,推動二胡藝術的發展。
關鍵詞:《曾侯乙傳奇》;二胡滑音技巧;湖北民歌
一、《曾侯乙傳奇》的創作風格
(一)《曾侯乙傳奇》的風格特點
《曾侯乙傳奇》是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李博禪13年為湖北省舉辦的“黃海壞二胡獎”比賽曲目征集而創作。以湖北省出土的曾侯乙墓編鐘為背景,描寫了戰國時期烽火三月、國家繁榮、輝煌的情景。作曲家在創作這首作品時運用了編鐘的聲音用二胡做表達,又運用湖北當地的民間素材,以湖北民歌“龍船調”為動機,寫作的一首二胡獨奏的現代作品。此曲在2013年參評湖北省舉辦的首屆“黃海懷二胡獎”作品評選成為作曲大獎的五首之一。
(二)湖北民歌的風格特點
湖北特殊的地理環境、地域特征和文化背景,也豐富了湖北的民間音樂,因為地理位置的優越,是湖北地區的文化又有北方熱情的特點,又有南方柔美的韻味,能夠很好地兼收并蓄南北文化和音樂。湖北民歌的特點是熱情、新穎,旋律音調都附有動感。湖北的民歌種類有許多,例如利川的燈歌、恩施的儺戲、山歌、小調等,都非常有名。其中很多的韻味,又可以用二胡的滑音來表達。其中“龍船調”是最能表現出滑音技巧的。有學者研究,“龍船調”的旋律美妙而動聽,其旋法與西漢年間《宋玉對楚王問》中“引商刻羽,雜以流徵”的“巴人”(土家族祖先)歌有關,這是鄂西地區最典型的傳統歌曲特點之一。
二、《曾侯乙傳奇》中的滑音技巧
(一)滑音技巧的運用
《曾侯乙傳奇》這首樂曲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它結合了民歌的唱法,這會讓人在欣賞作品的同時感受到風土民情,所以在演奏時要把握好樂曲的獨特風格,滑音在樂曲中并不是單獨出現的,要有精妙的設計。
滑音是二胡左手技巧上十分重要的一種,是以手指在琴弦上兩音之間的無級運動,滑音技巧的方式可以分為四種,上滑音、下滑音、回滑音和墊指滑音。滑音可以表現中國各個民族不同地域的民間音樂風格,每個地域都有各自的方言,所以在處理各個民間音樂風格的作品時,滑音的處理也是各不相同的。在《曾侯乙傳奇》這首樂曲二胡經典的作品里,有著大量的湖北民歌素材,我們可以通過滑音來把湖北民間風格的味道表現出來,來抒發湖北民歌巾的內心情感,因此我用一這首樂曲來舉例說明。
在《曾侯乙傳奇》這首樂曲里運用了“龍船調”的主旋律,運用了大量的滑音,描繪了一個活潑俏麗的年輕妹子正月里去拜年、上船、過河等場景片段,展示出了一幅生動的畫面。
在《曾侯乙傳奇》中的第33小節貫穿全曲的主旋律出現,“龍船調”的主題旋律加入,“正月里是新年哪啊依喲喂”,此處二胡俏皮的滑音技巧尤為重要,要注意音準的把握,才能讓聽眾有畫面感。此處能形象的反映出年輕女孩正月里去拜年的愉悅心情,所以此處的滑音要快,要準確,但又不失女孩骨子里的溫柔。滑音不要太黏,要有鄉間姑娘,淳樸的風格體現。
例2中顯示二胡旋律由弱到強換音時3到7,可以運用大滑音巾的上滑音,再結合揉弦對弦施以壓力,這種類型的滑音會讓旋律有厚重感。7后面的尾滑就是裝飾性的下滑音,繼續加重7音的持續,會讓聽眾有揪心的沖突感。能體會出曾侯乙墓莊重威嚴的大門緩緩開啟,琳瑯滿目、蔚為壯觀的華夏文明,已然徐徐映入眼簾。
此處由小字三組的1開始的上滑音可以處理成向下用力后把手掌打開,給人一種揮灑自如的灑脫感,把此句的張力體現出來,直擊聽眾內心。
慢板是以巾強的力度作為開始,充滿幻想色彩,音符巾帶有民間韻味,很富有歌唱性,每一個小節都用了大量的滑音。
湖北民歌“龍船調”高八度的主題旋律出現,力量、情感更加突出,滑音的力度也要加大。要向前推動旋律,流動一點,讓聽眾有活潑、開闊,豁然開朗的感覺。
由6到高音小字二組的5時的上滑音要很迅速,沒有延留,從5到1的上滑音要緩慢。前四個音是一個整體,到長音的地方用緩慢的滑音,才有對從前的追憶,又不顯得黏膩。
(二)滑音技巧的重要性
滑音,在我們平時的演奏巾,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什么風格的作品,加上滑音和揉弦,所展現的效果都不一樣。所以,如何恰當合理的運用滑音技巧,如何讓我們所表達的音樂更有感染力,也是成為了各個二胡演奏家所追求的。用更好的滑音技巧,來體現音樂作品的真正要表達的情感和寓意,從而增強對音樂的感染力。
音樂是一種為了帶給聽眾美感的特殊的藝術形式。滑音技巧的運用及演奏效果,是為了讓聽眾在聽覺上覺得舒服,使演奏更為優沒、動聽。在很多樂曲巾它的力度、方向、速度以及幅度都是不一樣的,要看作品的需要。在滑音上體現各個地方風格的韻味,例如《河南小曲》中,運用了滑揉手法,來表現河南人民的豪放性格;《一枝花》巾,運用的壓揉快滑的方式,大幅度的滑音持續而不松懈,來表現山東人民直爽的性格。而內蒙古風格的樂曲,如《蒙風》,處理滑音的方法便不一樣了,則是要求小三度從慢到快的滑音最后變成打音。這是為了模仿馬頭琴的粗獷豪放的演奏效果,充分展現了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馬兒奔跑的景象。
《曾侯乙傳奇》這首樂曲便是借鑒湖北山歌的風格特點,樸實純然、通透明亮。從這首樂曲中就能看出,滑音對于二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滑音有負擔的話,樂曲里面的急速快板又是快板又有滑音的情況下,是沒有辦法很好地完成的,即使勉強完成了,也是有負擔的。在處理這樣的樂段時,要注意左手滑音的速度就要很迅速,并且音準要十分到位。如果是在處理慢板滑音的方面,就要非常注重滑音前后的銜接,音頭音尾的地方要注意控制,音量不要過大,不然就會顯得很笨拙、僵硬。滑音是為了讓樂曲聽起來更加的圓潤,所以在我們練琴的過程巾,一定要先慢練,先把握音準,在音準的基礎上,練習滑音,同時還要注重左右手的配合。只有在手指技術方面沒有障礙,才能更好的表現音樂,做音樂.處理樂曲。
參考文獻
[1]方迪星,談湖北民歌《龍船調》的藝術風格[J]藝術教育,2011,(11).
[2]蔣明智.荊楚民歌的產業發展與文化傳承——以《龍船調》為例[J]文化遺產,2009,(10).
[3]楊暢,甄曉彤.二胡表演中風格特征的確立——論滑音的重要性[J]當代音樂,2015,(11).
[4]趙寒陽.二胡演奏中滑音技巧的運用[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9,(05).
[5]田燁.二胡滑音技法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2015.